APP下载

觉醒与伤痕(1970-1980)

1997-08-20余杰

中国青年 1997年4期
关键词:伤痕

余杰

中国大事纪

●1970年4目24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70年6月27日中共中央批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关于招生(试点)的请示报告》。高等院校开始招生复课。

●1971年9月13日林彪集团阴谋暴露,林彪等乘飞机仓皇外逃叛国,途经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

●1972年7月长沙马王堆出土一具距今2100多年的完好无损的女尸及大批极有价值的随葬物。

●1976年4月5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出现悼念周恩来总理、反对“四人帮”的群众性诗歌运动,遭到“四人帮”的残酷镇压。

●1976年7月28日北京时间3时42分56秒,河北省唐山市发生7.8级地震。累计死亡24.2万人,重伤16.4万人。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去世。10月6日,“四人帮”被隔离审查,文化大革命至此结束。

●1977年10月1日全国职工工资上调100%,这是20年以来第一次上调职工工资。

●1978年5月10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发表。全国展开思想解放大讨论。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

1970年3月5日,北京工人体育场内。在一阵疯狂的口号声中,在一片高高举起的“红海洋”里,一名被剃光头发、身挂大牌、身体削瘦、目光炯炯的男青年被押上审判台。面对潮水般的人群和震耳欲聋的唾骂,犯人昂然挺立。当“宣判死刑、立即执行”时,他毫不畏惧,脸上带着轻蔑的冷笑。“未必清明牲壮鬼,乾坤特重我头轻”,是他留给世界的最后两句诗。一颗罪恶的子弹夺去了他的生命,一颗正在升起的新星陨落了。那一年,他才27岁。当他的家人去领他的遗物时,看到有一副眼镜,一支钢笔和一件新背心,这背心他到死都没舍得穿过。

他是谁?他就是《出身论》的作者遇罗克。在那个天昏地暗、人妖颠倒的时代里,他是中国罕见的能够保持思想能力的青年之一。当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发表后,遇罗克撰文痛斥姚文元,在日记中写道:“天下之大,谁敢如我全盘否定姚文元呢?真理是在我这一边的,姚文元诸君只是跳梁的小丑。‘尔曹身与名俱灭,在历史面前,正是他们在发抖。”当个人崇拜达到顶峰的时候他提出了尖锐的质疑:“乒乓球队获胜是因为毛泽东思想挂帅,那么,人们不禁要问,篮球队不也学毛主席著作吗?苏联队不是没学吗?为什么中国队败给苏联呢?讲不出来了。这是用政治讲不通的问题。知道走错了路,而又不敢回头的人必然用歪理来解释真理。”

《出身论》是在“文革”逆境中发表的。文章剖析了当时流毒极广的对联“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第一个站出来向戕害了无数青年的封建法西斯血统论宣战。最早的时候,遇罗克从每月16元的学徒工资里拿出大部分来买纸张、油墨、油印了几百份。后来,短短的几个月,《出身论》传遍全国,翻印的估计有100多万份以上。遇罗克深知写《出身论》对自己意味着什么,他写道:“假使我不是将生命置之不顾,我就绝不能写出这样任何一篇来。从《出身论》一发表,我就抱定了献身的宗旨。我想,历史是会把我这段活动当作注脚的,它是会估价我的功过的。历史会看到,在跃进了一个时代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封建的意识形态还怎样广有市场,和它战斗还会有多少牺牲。”

果然不出遇罗克所料,历史终于给予他应有的位置。让我们在他那颗高尚而勇敢的心灵面前,在他所负荷的时代的苦难面前低下高贵的头颅吧!

觉醒者是罕见的,这是觉醒者的悲剧,也是觉醒者的光荣。遇罗克只身与那远远比他强大的力量抗争,并为此献身。而“文革”的悲喜剧,依然向纵深发展着……

70年代初成长的青年,是“被遗忘的一群人”。他们的父母或者,远在干校、牛棚、监狱,或者正在全身心投入革命,或者忧心忡忡地注视着外部世界的风云变幻。他们的哥哥姐姐,大多数是“老三届”,被上山下乡的浪潮席卷到天南海北。没有人关注他们的成长。学校停课了,没有书可念;电影禁演了,几乎没有任何娱乐活动宣泄他们过剩的精力。1995年引起轰动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描绘的正是这样一批青年的生活状况。他们在文化的荒漠和血腥的斗争中成长,青春期的他们确确实实像动物一样凶猛。在沮丧与空虚中,他们敢于干一切犯规和叛逆的事。70年代初青少年犯罪率的直线上升,正说明了这批青少年的躁动不安将给社会造成怎样的危害。

林彪的垮台是一声晴天霹雳。“副统帅”“接班人”一夜之间成了“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反革命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成千上万颗多年没有独立思考的头脑开始思考。有的人疯了,因为不能忍受幻灭的痛苦;有的人站起来了,因为发现了谎言背后的真相。

1976年,文化大革命进入了第10个年头。经过幻灭与思索的青年,开始做第一件不被别人操纵的事,开始用自己的喉咙喊出自己的心声。他们从失望到最后的绝望,积聚的怨愤像迸射的火药呛满了龙年的天空。1月8日,周恩来在沉重的忧患中走完了最后的旅程。巨星陨落,山川失色,导火线点燃了。1月无尽的哀思,2月无涯的痛苦,3月无休的呐喊,4月终于酝酿成无畏的行动。4月4日清明节,200万人云集在天安门广场,以悼念周总理为契机、以声讨“四人帮”为目的的中国新诗歌运动在这特有的政治环境中不可阻遏地诞生了。在广场上数以万计的诗作中,青年电工王立山写的“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丁长江写的“颂杨开慧”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4月5日凌晨,一场大对峙、大搏斗在天安门广场开始了。

1978年11月15日,在“四人帮”被粉碎两年多以后,中共北京市委正式为“四五运动”平反。历史终于还“四五”运动以真相。

在“文革”的暴风雨之后,留下的是累累的伤痕——既是肉体上的,更是心灵上的。随着“文革”结束后新时期的到来,文学创作的闸门打开了。四五十岁的作家打头阵,但更年轻的一代作家很快涌现出来。短篇小说充斥着各种文学杂志,成为最受欢迎的文学形式。“伤痕文学”的第一部作品是刘心武的《班主任》,小说直接控诉了“文革”对青年一代心灵的戕害,“文革”把青少年变成了野蛮顽劣的流氓,或者是思想僵化的木偶人。作家再一次喊出了鲁迅当年的呼吁:“救救孩子!”而“伤痕文学”的得名则是大学生卢新华的《伤痕》。小说写“文革”中要求上进的女青年与她受批判的母亲决裂,“文革”结束后,母亲早已被迫害致死,而她的忏悔已经迟了。《第二次握手》的作者张扬60年代曾被投入监狱,1979年,,这本曾被无数青年传抄的小说得以正式出版。它讲述的是一位科学家的三角恋爱的故事,凸现出追求爱情的正当性。这一系列作品今天看来确实是幼稚、粗糙的,但它们对黑暗的暴露和对人性的呼唤,使那代青年感动得热泪滚滚。因为在那些小说中,他们看到了自己的“伤痕”。

“伤痕文学”是一次火力集中的控诉,也是一次对自我的反思。从“文革”的苦海里走过来的一代人开始认识到,千百万人所遭受的痛苦不仅仅是由于某个人或某些人的个人品质所决定的,多数“文革”的牺牲品也在某个时间、以某种方式使别人成为牺牲品。“神”是被造出来的,但如没有追神者,造神者无论有多大的能耐,也不能造出神来。在个人崇拜的两极中,偶像崇拜者比偶像更为重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每个人都必须为悲剧承担自己的罪责。这就是从1976年以来,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的社会思想基础。这次大讨论大大加速了思想解放运动的深入开展。

1977年,全国开始恢复高考,570万青年参加高考,录取新生273000名。同时,研究生制度也恢复了,当年招收31500名研究生,接近“文革”前培养的研究生的总和。这几年也是学潮的多发期,这些学潮与那代学生焦躁、幻灭的心理情绪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70年代初,除了“八个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龙江颂》《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及其改编的电影外,人们几乎看不到任何电影和戏剧。到“文革”结束后,一大批在“文革”期间遭封杀的优秀中国电影重新上映,《小花》《天云山传奇》这样的新时期电影受到了观众从未有过的喜爱,电视也在这时候开始走进了中国人的生活。1978年2月6日,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第一次举办春节联欢会,李苦禅、杨沫、马季、王晓棠等文艺界名人出席并表演节目。此后,春节联欢会逐渐成为中央电视台的一个保留节目,保持着所有节目中的最高的收视率。1978年9月,中央电视台第一部用录像技术制作的电视剧《窗口》播出。不久,一部在今天看起来只有三流水平的美国电视剧《从大西洋底来的人》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竟然一时让中国观众看得如醉如痴。这部电视剧也成为国门打开后西方文化进入中国的一个序曲。

在70年代即将结束的时候,中国的青年们手捧着一本报告文学读得入迷,这就是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受尽屈辱的知识分子重新成为社会瞩目的中心,走向“四个现代化”的中国离不开知识分子。青年们发现了国门外有精彩的世界,他们又拿起了书本……

(责任编辑:黄艾禾)

70年代青年思想的变迁:崇拜对象:70年代初为“白卷英雄”张铁生,70年代末为科学家陈景润。人生理想:70年代初为停课闹革命,70年代末为考大学。舞蹈形式:70年代初为“忠字舞”,70年代末为交际舞。对美国的态度:70年代初为仇恨,70年代末为羡慕。对政治的态度:70年代初充满热情,70年代末较为冷漠。70年代流行语:1970工农兵学员农转非样板戏1971仓皇出逃超天才永久牌1972工业学大庆轧马路极左思潮1973批林批孔人防工程友谊第一,比赛第二1974法家走后门孔老二1975割资本主义尾巴以阶级斗争为纲1976白骨精地震棚四人帮1977帮派人物高考抓纲治国1978暴露文学凡是派落实政策1979被耽误的一代独生子女紧迫感世界大事记

●1970年10月意大利恐怖组织“红色旅”成立,它的出现与西欧青年中盛行的极左思潮有关。该组织在年底进行一系列恐怖活动,声称为“马克思主义暴动”创造条件。●1971年4—5月32万美国群众在华盛顿举行反对越战的大示威。●1972年6月17日“水门事件”被揭露。这一政治丑闻使尼克松在8月8日晚被迫辞去美国总统职务。

●1973年8月8日韩国民主人士金大中在日本抨击朴正熙集团的独裁统治,遭韩国中情局特工绑架,被押回汉城受审。世界舆论反响强烈。

●1974年8月联合国召开第一次世界人口会议,从政治和发展角度审议人口问题。

●1976年7月20日美国“海盗一号”不载人宇宙飞船在经过近11个月的5亿英里的飞行后,在火星软着陆成功。19分钟后,着陆成功的消息传回地球。

●1978年美国“人民圣殿教”900多名教徒在圭那亚营地集体自杀。

●1979年5月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女首相。

参考书目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共和国沉思录》

《共和国大写真》

《理性与疯狂:文化大革命中的群众》

《文革十年史》

《20世纪中国大事记》

《天安门不相信眼泪》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纪实》

《当代中国流行语辞典》

猜你喜欢

伤痕
RUSTBELT RENAISSANCE
萨拉热窝:一座美丽而充满伤痕的城市
Rustbelt Renaissance
地球上一道美丽的伤痕 云南武定己衣大裂谷
灯自己是伤痕 [外一首]
A hole in the board
上期答案
《归来》与“后伤痕”叙事
另类“伤痕电影”①:《小街》的多重叙境和反身性策略解析
我们想要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