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辑手记

1997-07-15

读书 1997年1期
关键词:文化史论战人生观

距今七十余年前,一九二三年,中国文化史上曾经发生过轰动一时的“科学与人生观”论战,包括梁启超、胡适、陈独秀、吴稚晖、张君劢、丁文江等一大批知识界的人物卷入了这场讨论。那次讨论涉及的问题众多,但核心的问题是科学能否解决人生问题和文明的危机?在那前后的文化论战中,“科学”不仅是有关自然的知识和由此产生的技术,而且也是西方文明或现代文明的代称。我们只要想一想那时流行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动的文明”/“静的文明”等对比式的修辞模式就可以知道了。然而,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中,“科学”和科学史的模式不仅成为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动力,而且也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看待自己和世界的基本方式。七十多年来,“科学与人生观”论战的问题并没有成为现代中国文化史中的最为重要的论题,因为“科学”是现代化进程的不言而喻的动力。但是,伴随着人们对现代性的反思,“科学”再一次成为了问题,知识界也再一次为“科学”问题而产生了深刻的分歧。去年的夏天,《读书》杂志邀请了一些专家学者就“科学与现代性”问题展开了讨论,即使在那次小规模的讨论会上,分歧也极为尖锐。有意思的是,有关“科学”的讨论几乎涉及了当代世界的各种重大问题,涉及了对整个现代历史的看法,这使我们深刻地感觉到了“科学”问题在当代世界的广泛性。对于“科学”的讨论已经不仅仅是对“科学”的效能的讨论。《读书》杂志无意发动像“科学与人生观”论战那样的讨论,我们的目的仅仅是想通过这一特殊的视角,透视现代社会面对的问题,并如实地反映出知识界和公众对于这一问题的不同看法以至相互冲突的观点。发表在本期杂志上的几篇有关“科学”问题的文章即是这次讨论的成果。因为篇幅的关系,还有两篇文章未能编入本期,我们将在下期刊发出来。

猜你喜欢

文化史论战人生观
An Analysis Study of how social school differs from cognitive school
曹刿论战
人生观(一)
宋代类书中的博物学世界
宋代类书中的博物学世界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邓小平与中苏论战
从系带到盘扣
阅读理解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