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值得回环诵读的林则徐诗

1997-06-09江东阳

百年潮 1997年6期
关键词:林则徐苏东坡

江东阳

50年代,参加选注近代诗。众多诗人中,林则徐是我很喜欢的一个。几十年过去了,当年选注的诗大部分还能成诵。我以为,他的诗,值得读,特别值得回环诵读。

试举数例:

1819年(嘉庆二十四年),林则徐被任命为云南乡试正考官,途经贵州时,有《即目》诗云:

万笏尖中路渐成,远看如削近还平。

不知身与诸天接,却讶云从下界生。

飞瀑正拖千嶂雨,斜阳先放一峰晴。

眼前直觉群山小,罗列儿孙未得名。此诗写雨后山景相当出色。贵州多山,首以“万笏”比喻高耸的群山。次写山路,远看如刀削,而近看尚平坦,恰是山行的真实体验。“不知”二句,写身与天接,云自下生,衬托出诗人置身之高。“飞瀑”二句;是全诗的诗眼。很多人可能都熟知唐人王维的名句:“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但是,本诗所写,一点也不比王维逊色。上联写雨中飞瀑的壮观,下联写一峰先晴的美景。一个“拖”字,一个“放”字,都很传神,很生动。末二句从杜甫《望岳》诗“西岳峻峭竦处尊,诸峰罗列如儿孙”脱化而来,虽有欠新颖,但纵观全诗,仍不失为写景佳作。

1839年(道光十九年),林则徐与邓廷桢、关天培同驻虎门,筹备海防。时当中秋,邓廷桢邀请林、关在沙角炮台赏月。林则徐有七古体诗纪事。诗人以轻快、流畅的节奏叙述舟行迅速,水师威武之后,转笔写到高台行酒,海上月生。诗云:

莫疑秋暑酷于夏,晚凉会有风飕飕。

少焉云敛金波流,夜潮汹涌抛珠碜。

涵空一白十万顷,净洗素练悬沧州。

三山倒影入海底,玉宇隐现开琼楼。

乘槎我欲凌女牛,举杯邀月与月酬。

前人写月的作品多矣,大多以皎洁、幽静取胜;本诗写月在海上跳动,画面阔大,气魄雄伟,另是一番景象。接着,林则徐写与邓、关二人共登山颠:

试陟峰颠看霄汉,银河泻露洗我头。

森森寒芒动星斗,光射龙穴龙为愁。

蛮烟一扫海如镜,清气长此留炎州。林则徐写本诗时,正处于同英国鸦片贩子决战前夕,诗中流露出对胜利的充分信心。诗人扨望,能就此扫荡烟雾,使神州长留清气。“大宣皇威震四裔,彼伏其罪吾乃柔。”只要鸦片贩子们“伏罪”,林则徐就准备与之和平相处。林则徐不了解的是,清王朝其时已经如日之将夕,灯之将枯,无威可宣了。

在现存林则徐诗中,最有代表性的当推《赴戍登程口古示家人》: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本诗末二句原有自注,大意是:宋朝的真宗皇帝听说隐者杨朴诗写得好,召见时问他:“此来有人作诗送卿否?”杨朴答道:臣妻有一首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真宗皇帝大笑,放杨朴还山。后来苏东坡被皇帝下令逮捕入狱,妻子送出门时,哭了。苏东坡说:“你就不能像杨朴的妻子一样写首诗送我吗?”苏妻不禁失笑,苏东坡于是出门上路。

1841年6月,清政府以“办理殊未妥善”为名革去林则徐官衔,从重发往新疆伊犁“效力赎罪”。途中适逢黄河闹灾,又奉命到河南治河;河工告竣,清政府仍命林则徐往伊犁“赎罪”。1842年8月11日,林在西安与妻子、家人告别时,想起了坎坷的禁烟经历,也想起了北宋杨朴和苏东坡的故事,因作此诗抒怀。

当时,林则徐虽然心情郁闷、痛苦,充满牢骚,但仍然故作宽慰之词,流露出诗人性格中豁达、幽默的一面。中国古代提倡写诗要“怨而不怒”,“哀而不伤”,这首诗正体现了这一风格。不过,使这首诗传诵不衰的并不在此,而是其“苟利”两句。春秋时,郑国大夫子产因从事改革受到国人诽谤,子产不以为意,曾表示:“何害!苟利社稷,死生以之!”林则徐的这两句诗从子产的话脱化而来,但不仅脱化得自然、巧妙,而且有创造,有发展,是活用历史故事和古人语言的成功例子。它集中表现了林则徐尽心为公,不计个人利害的崇高品质。这种品质,同时又是中华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秀道德理念。它会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为国家、民族的利益献身,林则徐的这首诗也将会流传千古,成为不巧名篇。

去新疆途中,林则徐在兰州逗留了几天,受到甘肃布政使程玉樵的殷勤招待。9月8日,程在衙署后园——若已有园设宴款待林则徐,并作诗相赠,林则徐作诗奉和。诗云:

我无长策靖蛮氛,愧说楼船练水军。

闻道狼贪近渐戢,须防蚕食念犹纷。

白头合对天山雪,赤手谁麾岭海云?

多谢新诗赠珠玉,难禁伤别杜司勋。欢宴中,程玉樵对林在广东的功绩大为推崇,林则徐则表示惭愧。当时,南京条约已经签订,故诗中有“闻道狼贪今渐戢”之语,但林则徐认为,外敌“蚕食”之心有增无减,必须严防,显示出高度的清醒。“白头”、“赤手”二句,寄意远大,感慨良深,表现出林则徐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而又无可如何的悲凉。诗是要讲比、兴的,不能太直太露,诗中的“岭海云”之喻,既形象,又贴切,给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思考天地。

出塞之后,林则徐的悲凉之感愈深,其《塞外杂咏》之一云:

砂砾当途太不平,劳薪顽铁日炙争。

车箱簸似箕中粟,愁听隆隆乱石声。劳薪,比喻车轮;顽铁,比喻车轴。本诗写在砂砾中行车,车箱中的人颠簸不已,如同箕中之粟一般。它虽系写实,而对当权者的不满以及无法掌握自身命运的牢骚尽在不言之中。

林则徐的塞外之行是不幸的,能给他安慰的只有瑰丽的风光。其《塞外杂咏》又云:

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睛雪共难消。诗中,林则徐将天山拟人化,在想象中与山灵对话,感叹于彼此的“白发”都难以消溶。但是,一个“笑”字,却在苍凉的气氛中输入了欢愉气息,使人于苦涩中得到诙谐的熨贴。

邓廷桢是林则徐禁烟的战友,同被遣戍伊犁。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清廷先行释放邓廷桢回籍,林则徐喜而赠诗道:

得脱穹庐似脱围,一鞭先著喜公归。

白头到此同休戚,青史凭谁定是非。

漫道识途仍骥伏,都从遵渚羡鸿飞。

天山古雪咸秋水,替浣劳臣短后衣。邓廷桢虽然被释放回家,但是鸦片战争功罪未定,邓迗桢并未起用,因此,林诗仍充满感慨。“白头”二句,既表现了对邓的深厚情谊,又对历史将如何定案表现了深沉的疑虑,

令人欣慰的是:青史毕竟有是非,受到不公待遇沟人大都会在历史的长河中得到昭雪。

猜你喜欢

林则徐苏东坡
《林则徐》
苏东坡突围
苏东坡《献蚝帖》
苏东坡与佛印
林则徐禁烟
《苏东坡·定风波》
简论林则徐的以夷制夷思想
联墨双馨
苏东坡的睡眠“三昧”
林则徐与外文情报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