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斗——希望之光
1997-03-31夏侯建
知识窗 1997年7期
夏侯建
我出生在袁河岸边水草丰美的池塘村,1968年小学毕业后,由于家境贫困,不得不辍学回家务农。白天,我和大人们一同下田劳动,耕犁扶耙,学会了所有的农活。到了晚上,我就如释重负地坐在煤油灯前看书,读小学学过的语文课本。后来,我借到六本初中语文课本,如饥似渴地自学,遇上不认识的字,便查字典。字典也是借来的,为了按时还人家,我每天中午收工后,就一页一页地抄。炎夏的中午。豆大的汗珠从额头和手臂上渗出来。后来,我借来一本成语词典,又是一条一条地往下背。
16岁那年,我参军当上了无线电兵,每个月六元钱的津贴,除了买牙膏肥皂的钱,我全拿去买书。有一次,买一本书差八分钱。我不好意思地拿了一张邮票凑数。
部队纪律严,吹了熄灯号,就得上床。我只好蒙着头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书。三年之后,我复员回家务农。看着贫穷落后的农村,我感到特别需要文化。我成天想着要重新上学。分宜中学的何辉联老师听了我的请求,十分感动,帮我恢复了学业。我这个没有读过初中的青年人,跳进了高中的大门。
我没有钱缴学费和买书,就利用早上和中午的时间。去帮人做砖坯,一块泥坯一分钱……高中毕业后,我又回到了农村。在每天的繁重体力劳动后,仍然坚持利用晚上的时间自学,到书丛中去觅取知识的营养。
1979年秋,我以社会青年的身份参加了高考并被大学录取。大学毕业后,我当过老师,后来进了机关工作,同时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1980年我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从此笔耕不止,在全国各种报刊上发表了4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参加了省作家协会,当上了一家报纸的文艺副刊主编。
我的成功是艰辛和磨难给我的馈赠,是苦斗的回报。我觉得人人都可以成功。只要肯耕耘,一定有收获。
(整理:王建成,责任编辑/吕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