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必惊奇的人体现象等

1997-03-31

知识窗 1997年8期
关键词:毒物毒素物质

眼皮跳:有人认为这是福祸之兆,说什么“左跳福,右跳祸”。其实眼皮跳是由于暂时性的血流不足,使神经传导不平衡而导致眼肌收缩。当人在紧张时或用眼过度时易发生这种现象,这是正常的,无须担忧,过些时间就会自动消失。

骨响声:在活动手脚时,关节有时像缺少润滑油似的发出咯咯响声。这是关节之间的摩擦声。不要紧,只要在发响声时没有疼痛感觉,属正常现象。

飞蚊症:有些人在睁眼或闭眼时,感觉像有蚊子在眼前浮来浮去。这种现象叫做飞蚊症。它是一些从眼球内视网膜或透明晶体组织剥落下来的细胞或微细纤维,随眼球的移动而飘浮不定。这是一种退行性变化,并无害处。如果“飞蚊”数量突然增多。可请眼科医生检查。

体位性晕眩:从蹲位或坐位起立,有时会感到一阵晕眩。这是由于体位改变,血压一时未能跟着调节,引起一时性大脑供血不足而出现的现象。

腹侧阵发疼痛:有些人在走路或跑步时,腹侧突然剧烈疼痛。疼痛是由横膈膜肌痉挛所致。虽然疼痛难忍,但一般并无危害。如果运动前准备活动不够,或运动过剧,则会引起横膈膜肌自动收缩或痉挛。只要休息一会,疼痛会自动消失。

突发性喷嚏:喷嚏是一种本能反射,是人体排除鼻内异物的一种方式。有时某些强烈的感性冲动,甚至阳光都能引起连声喷嚏。类似这种喷嚏并无大碍。

突发性肢体抽筋:有的人在睡眠时突然发生某一侧肢体抽筋。或疼痛难忍,不能活动。这主要是由于肌肉收缩痉挛所致。只要过一会儿,即可恢复,没有多大危险。但要预防游泳时抽筋,在游泳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活动。一旦发生抽筋,应学会自救。

(郭书龙文,马耀良摘自《浙江工人日报》)

危险的人体三角区

解剖学根据人体生理、组织结构,血管、神经走向,疾病好发程度,及其与整体的关系等,而将某些部位定名为“三角区”。

面部三角区

是由上自鼻根下至两口角连线组成的三角区。此区血管丰富,炎症可经内眦静脉、眼静脉上行传人海绵窦或脑膜,引起十分危险的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其表现为结膜充血、水肿,眼球突出,瞳孔散大,并常伴有头痛、寒战、高热,甚至昏迷。由于该区引发的疾病来势凶猛,且死亡率很高,故称“危险三角区”。对发生在此处的青春痘、疮疖等炎症要及时医治,千万不可自己挤压,以免发生意外。

腹股沟三角区

它是由外界为腹壁下动脉,内界为腹直肌外缘,下界为腹股沟韧带所组成的双侧三角区。此处组织结构薄弱,尤其当横筋膜和腹内斜肌发生退行性改变和腹内压增高时,如举重、剧烈咳嗽、重体力劳动以及便秘等,均可能使内脏呈半球状降至腹股沟韧带处,这便是临床上所谓的直疝。此病多见于老年男性,应加强保护,并杜绝诱因。

膀胱三角区

是由两侧输尿管口与膀胱底部的尿道内口所组成的三角区。此区组织平坦、柔软,是肿瘤、癌症、结核和感染的好发部位。

若遇排尿困难、尿痛、血尿、脓尿等症状,应提高警惕,及时到医院检查确诊。

(舒志平摘自《老年生活报》)

如何清除体内“有毒物质”

人体在新陈代谢中会产生不少“有毒”物质。尽管人体内部具有一定清除自身毒素、净化血液的能力,但当体内毒物积蓄过多或因肌体解毒排污功能的减弱,使有毒物质不能有效按时排出时,就会对身体不利,甚至会使疾病发生。科学择食是清除体内有毒物质的最好方法。

一、常吃粗粮:有助于保持大便的通畅,避免毒素久滞胃肠。因为粗粮中有许多细粮不具备的特殊维生素和矿物质,可调节人体内环境,提高机体的抗病力和免疫功能。

二、常吃鲜果汁、蔬菜汁:不经炒煮的鲜果、鲜菜汁是体内“清洁剂”,它们能解除体内堆积的毒素和废物。当多量的鲜果汁或鲜菜汁进入人体消化系统后,可中和饮食中糖、肉、蛋等代谢中所产生的酸性物质。使血液保持弱碱性,又可将积累在细胞中的毒素溶解,由排泄系统排出体外。

三、常吃海带:海带对放射性物质有特别的亲和力,所富含的胶质能促进体内的放射性毒物经大便排出人体,从而减少放射性物质在人体内的积聚,亦减少了放射性疾病的发病率。

四、常吃猪血汤:猪血中的血浆蛋白经过人体胃酸和消化液中酶分解后,会产生一种解毒和滑肠作用的物质,可与侵入胃肠的粉尘、有害金属微粒发生化学反应,变为不易被人体吸收的废物,排出体外。

五、常喝绿豆汤:绿豆汤能帮助排泄体内的毒物,促进机体的正常代谢。

六、常喝绿茶:每天饮几杯绿茶大有益处,茶中许多解毒因子进入人体后与血液中的毒物相结合,最后经小便排出体外。

(段扫平文,严永和摘自《扬子晚报》)

猜你喜欢

毒物毒素物质
吃不得啊
What Makes You Tired
为什么许多艳丽的蘑菇会有毒?
毒物分析鉴定的评析及其在案件侦破中的应用
认识麻痹性贝类毒素
2016年江门市某制革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
2016年佛山市某涂料化工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
家常“毒物”有替代方案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八大突破口攻克物质推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