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台趣话
1997-03-31敏生
敏 生
台,是中国古代独具风格的建筑,《尔雅》云:“观四方而高,日台。”《现代汉语词典》释为:“平而高的建筑物,便于登临远眺。”历代帝王为何乐于筑台?一是为了消遣娱乐;二是为了求神遇仙;三是为了防御敌寇。
春秋战国时,各国诸侯常以高台广池相夸耀。汉代以前的帝王,几乎都要筑台,而且相互攀比。但是筑台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往往台成而国亡。楚灵王筑台“高十丈,基广十五丈。”是战国时最大的台。据记载,台筑成后,有人对楚灵王说:“今为此台也,国民罢焉、财用尽焉、年谷败焉、百官烦焉……”最后真的导致国家灭亡。
相传,北京城东南隅曾有“黄金台”,是春秋时代燕国的昭王所筑。燕昭王在台上放了一千两黄金,招揽天下贤士,所以又名“招贤台”,这是后人对这位敢于招贤纳士的英明君主的景仰。但是,更多的帝王筑台是穷奢极侈,专供享乐。如吴王夫差筑“姑苏台”,其豪华铺张,尤其令人咋舌。据史籍记载:“姑苏台高三百丈”,横跨五里地,上面还有可供荡舟的人工湖。台成后,吴王携三千美女,尽日游宴其上。结果。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乘虚而入,一举消灭了吴国。当然,吴国灭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吴王挥金如土,不图强盛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在中国古代建设史的有关记载中,筑台之风,秦汉最盛,隋唐后,逐渐减少。宋朝著名诗人杨万里的《三月晦日游越王台》的诗句,对秦汉间南越赵陀在广州越秀山麓修筑的“越王台”,作了形象生动的描绘:“榕树梢头访古台,下看碧海一琼杯;越王歌舞春风处,今日春风独自来。”晚唐诗人杜牧以“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传世绝句,使坐落在河北临漳县的“铜雀台”尤其令人向往。三国时,曹操大兴土木,筑了“铜雀台”,曹植写了一篇有名的《铜雀台赋》。由于历代文人学士的歌咏,使“铜雀台”流传千古。
南京城西南有“凤凰台”,如今仍有残碑可查。相传,南朝宋代时,有三只凤凰飞到这里,群鸟随之翱翔而至,因而得名。李白昔日登临金陵胜迹,有“凤凰台上凤凰游,风去台空江自流”的悲切,足见此台在唐朝时已是古迹了。杜甫也写过一首《凤凰台》的诗,但杜甫笔下的“凤凰台”是在甘肃同谷县东南的凤凰山上。
台,隋唐以来成了宫苑和园林的建筑物之一。在唐宋时期的一些名画中也可看到,那高耸入云的亭台,烟云缭绕,上面还隐现着殿字楼阁,台成了园林艺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苏州园林中的楼台就很多。至于在湖泊之中筑台,融山水楼台于一体,更是奇观。诸台之中,命名最多的是“钓台”,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像北京阜城门外的“钓鱼台”,至今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相传,周代姜太公钓台的遗址,是在河北省南皮县的“钓台”。另外,山东濮县有庄子的“钓台”,江苏淮阴有韩信的“钓台”,广东阳山有韩愈的“钓台”……
台还运用于战略防御之中,诸侯列国的“点将台”,万里长城的“烽火台”等,台数之多,不胜枚举。随着岁月的流逝,古代许多炫耀一时的名台,大多已不复存在。如今,有的或尚有遗迹可考,有的则已湮没无存,只好从散佚古籍中寻觅它们当年的雄姿。
(责任编辑/韩春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