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黑大《俄语》编写的独到之处
1997-03-17徐雅琴
徐雅琴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曾使用过几种不同版本的俄语教材,其中,黑大的《俄语》是一部很受欢迎的好教材。
一
《俄语》的编写力求从俄语自身的特点、从语言教学的目的出发,从实施大纲的精神考虑,特别注重在“扎实”和“系统”,在“技能”和“熟巧”上下功夫。抓住语法这条主线,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将其贯穿在1-3册书中,又将语音、词汇密切配合。该书从头至尾都贯彻了交际性原则。学生学习1年半左右,便能学完并能实际掌握俄语基础语法和大约2500-3000个单词以及正确的语音、语调。
本书作者将富于词形变化、句法结构亦较复杂的语法编纂得通俗易懂,逻辑性强,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详略得当,既没有繁琐的语法现象的罗列,也没有概念、术语的堆砌。每课书的语法项目只略加简洁的汉语文字说明,便可立即转入大量的练习和实践中去。用学生自己的话说:“这套教材有骨头有肉。原汁原味。”
二
学过外语的人都知道,俄语是较为难教难学的一种语言,词形变化比较复杂。几乎每句话都要受到性、数、格及变位等形态变化的约束,最突出的问题就是难于上口。《俄语》编写得好就好在它突破了复杂的语法这道难关,为学生实际掌握语言排除了一大障碍。它将语法规则和言语实践之间的关系处理得非常得体,采用了既能系统掌握语法知识,又不让学生死枢(背)语法条条的巧妙做法。让学生把学到的语法知识运用到语言实践中去,在大量的,内容丰富的言语实践中掌握语法规则。而且,在言语实践中,又不忽视语法自身的体系。为达到这一目的,作者在每一课的语法说明后面,都编写了范句、问答、对话这几种形式各异、内容层层深入的言语实践材料。此中,作者为学生提供了尽可能多的最典型、最常用的词形和句子结构,供学生记忆、模仿、套用和背诵。通过这一系列形式独特、饶有趣味的言语练习,可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顺理成章地掌握语法规则,提高口语能力。对学生打好“扎实”而又“系统”的语法基本功和突出听说读写的实践技能和熟巧,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这种编写手法真可谓独具匠心,独辟蹊径。
(俄语)的语法实践部分。共有问答600对,对话有112,组,约800句。总共大约有2 000个句子,经过操练、替换可演变到4000-6000个句子。如果学生真正熟练掌握了这些句子,进行一般会话不成问题。
以上可以看出,《俄语》编写的独到之处就在于,它能以高超的撰写艺术把学生学到的语言现象.逐渐地变成交际手段,使学生由获得知识自然地过渡到独立地进行言语活动。
三
选材是教材编写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教学实践,笔者深感《俄语》是一部集科学性与实用性为一体、融传统与交际两种教学法于一体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好教材。
《俄语》全书四册共选编了66篇课文。分布在1—4册书的词汇量总共约4000个,每篇课文平均60个单词。所选文章大都结构严谨,行文流畅。语言地道,幽默诙谐。均属优秀的范文材料。所入选的材料。题材广泛。体裁多样,除涉及文学类作品以外,还涉猎了有关历史、地理、政治、经济以及科普等题材的文章;体裁方面有故事、传记、寓言、书信、小品文、诗歌、剧本等。
一套教材设计好练习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俄语》1-3册每课书后面均编有语法和词汇两部分练习。练习的内容为本课需要积极掌握的知识,使之对每一课中出现的词汇、语法和意念功能起到巩固作用。通过做各种练习,可使学生做到温故而知新。
《俄语》每一课课后的练习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既有词汇的,又有语法的;既有口头的,又有笔头的;既有培养听说读写单项技能的,又有培养综合技能的;既有以培养语言正确性为目标的.又有以培养语言流利性为目标的;既有结对活动,又有小组及全班活动;既有指导性的练习,又有无指导性的练习,等等。
正是由于《俄语》的选材具有真实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练习多种多样,再加上坚持以言语活动为中心,突出实践,因此,使用这套教材上课,学生的兴致很高,课堂上经常出现生动活泼、紧张热烈的气氛。我们的切身体会是:使用《俄语》进行教学。不仅便于教师讲授,而且也便于学生接受。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长春13D024)
责任编辑: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