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工科学生德育工作的途径
1997-02-05王仲锋王远姜凤国
王仲锋 王 远 姜凤国
1990年以来,我校对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做了一些研究工作,逐步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一、多渠道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是德育教育的首要任务。作为高等学校,应根据青年学生的特点和现有条件,多渠道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工作。
1.每天组织学生收看新闻联播。新闻联播是最受观众欢迎的节目,是具广泛性、时效性和生动性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大百科全书。每天组织学生观看,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结合热点问题开报告会。例如,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是中国的热点问题,也是世界的热点问题,青年学生普遍关心。抓住有利时机,请专家讲一讲这些地区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有助于学生了解“一国两制”方针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等。
3.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每年的寒暑假和学生外出实习,是学生接触社会、接触工农群众和了解国情的最好时机。由团组织或学生工作部拟一调查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从事一些社会调查,并要求学生撰写调查报告或召开汇报会等。调查内容可涉及历史、传统文化、政治、经济、人口和环境等各个方面。
4.发挥任课教师的作用。每门课的教师都应该讲一讲相应学科的发展史,讲讲中国人在这一学科中的贡献,同时指出我们的差距,教育学生既不要搞国粹主义,也不要崇洋媚外,要实事求是地认识中国、认识世界。
5.利用板报和橱窗进行爱国主义宣传,在教室悬挂中国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科学家画像,每周组织学生唱一次国歌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是行之有效的。
二、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和文明礼貌素质是德育工作的重要方面
当代大学生经过中小学教育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文化艺术修养,但很不平衡,继续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教育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把文学欣赏、音乐、美术、摄影等作为选修课列入教学计划或有计划地开这方面的讲座,利用学校艺术节由团组织或学生中的文学社、摄影协会等举办美术作品展,组织学生自编自演节目等。通过文化艺术修养教育,使学生认识美、热爱美、创造美。
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由于“文革”的破坏,我们丢了不少东西。语言粗俗、不遵守公共秩序、打架斗殴、破坏公物(如用脚踢门、在课桌上乱刻乱画)等现象在高校也屡见不鲜,这都是部分学生缺乏文明意识造成的。解决这类问题,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在语言、行为和生活方式上怎样才算是文明礼貌,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校报、板报、漫画和校内录像新闻等方式对不文明的现象进行批评。
三、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集体主义精神是德育工作的重要措施
生产劳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学生在校期间参加适度的体力劳动,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每天自己打扫寝室和教室卫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学校建设方面的公益劳动或搞一些勤工助学活动;另一方面,在安排实习时,应结合专业特点将学生安排在厂矿或农村生产第一线参加生产实习,让他们与工农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结合专业获得直接生产劳动技术的同时,培养他们对工农的感情。同时,要引导学生经常关心集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养成过集体生活的习惯,善于团结和帮助同学,时时处处维护集体的荣誉,使所处的集体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班主任和班、团干部,应积极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把每个同学吸引到集体中去。
四、发挥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的作用
学校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系统地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要以管用和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组织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发挥班主任、任课老师和学校基层党团组织的作用
班主任(辅导员)应经常下班级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通过谈心等方式消除学生心理上可能产生的障碍,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热爱集体等多方面的引导和教育。任课教师应结合课程特点寓德育于学科教育之中,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去认识和解决学科中的实际问题。学校基层党组织应指派党员,尤其是任课的教师党员做学生班级的兼职组织员,帮助非党积极分子加深对党的认识,加速青年学生的政治成长。班级团组织应结合学校党组织的中心工作,切实有效地组织团员进行政治学习,教育团员认真履行团员义务,并组织青年团员参加马列主义学习小组和业余党校活动。
六、发挥家庭和社会的作用
每学期期末,班主任均应对学生德育状况作出客观的评价,以家长通知书的形式寄达家长,并希望他们提出反馈意见,共同参与学生的德育。学生外出实习时,委托带实习的师傅、工程技术人员等进行德育,实习结束时对学生的表现写出评语。在学生军训中,请教官在完成军训科目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国防知识方面的宣传教育等等,均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七、发挥管理的职能
利用法律课对学生进行广泛的普法教育。在此基础上制订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用于规范、鼓励或惩罚学生的行为,维护学校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创造优美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总之,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努力,需要各个部门和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参与、相互配合,才能形成一个立体化的教育和管理网络,才能创造出学校的良好的“小气候”,才能使学校真正成为德育的“育种基地”。
作者单位:长春建筑高专(长春130012)
责任编辑:袁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