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在培养复合型人才中的作用

1997-02-05谭晓克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1997年2期
关键词:知识结构专业知识理论课

谭晓克

复合型人才需要的是具有多种专业结构特点的复合型知识。这种知识结构不是在教学中通过将各种专业知识以拼盘式的方法塞到学生头脑中就能够形成,而是使学生将所学的各种知识融在一起,成为有着整体性联系的综合性知识。它实际上是一种新的知识体系,是通过在多学科、多专业各种理论知识之间建立有机联系形成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通过事物具有普遍联系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质事物的关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在进行不同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在认识各自特殊性的同时,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联系点,以及存在的互补关系,将这些有较大区别的知识变成有联系的整体化的综合性知识,使复合型知识得以形成。

在大学生的复合型知识中,各种知识不是不分比例和重点组合起来的,是一个以一种或少数几种专业知识为主、多种专业知识为辅的知识体系。这个知识体系以一定类型的复合型人才素质的要求为依据,有选择地将主专业知识和相关的辅专业知识,接着一定的重点和比例要求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因此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进行活动的结果。这种活动越有目的性,对各种知识选择的比例也更合理,复合型知识的结构越能得到优化。这就有个对社会的知识素质需要如何进行正确判断的问题。人们的判断越接近社会实际,培养出来的复合型人才的类型和知识结构优化程度也越高。高等教育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多规格要求,使教学开始从强化专业意识、培养方向专一的模式向加强基础、淡化专业、拓宽知识面、活化方向的模式转变。新的教学培养模式,使高校在确定大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以及相关的辅专业上,在课程选择上只是提供宏观指导,学生拥有较大的选择专业和课程的自主权。由于大学生对社会的人才需求缺乏必要的了解,并且所获得的人才信息有不少是反映失真的甚至是错误的,给他们进行合理的自我人才规格设计、选择社会需要的专业发展方向和优化知识结构带来了较大困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通过经济学知识和市场经济知识内容,为大学生对社会人才需求状况进行正确地分析、判断、综合提供必要的知识。当大学生掌握了必要的知识,就为他们正确地分析、判断市场人才供求状况,选择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类型和知识结构提供了知识基础。

大学生为形成结构优化的复合型知识,在选择合适的主专业之后,还要合理地去选择与其匹配的辅专业的类型及相关知识。这种选择是否恰当,对能否形成社会需要的复合型知识也很重要。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则为大学生进行合理的选择提供了有益的指导。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是辩证的过程。当今时代各门学科互相渗透和综合发展的趋势、经济发展的多元性和整体性特点,对高等人才提出了要具有主专业知识和辅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复合型结构。为使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主专业同辅专业的匹配关系以及对辅专业知识的匹配要求,依据的基础只能是现代科技和生产实践。大学生只有根据所选择的主专业在生产和科技实践中对其它知识的需要程度的有关信息并进行必要的收集、整理,才能得出较为正确的认识。

作者单位:长春光机学院宣传部(长春130022)

责任编辑:袁海军

猜你喜欢

知识结构专业知识理论课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办好思政课铸魂育新人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工程管理专业大学生知识结构及其评价
提高知识型员工忠诚度的思考
凭你现有的专业知识,如果穿越回古代能做什么?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
“简单的运动”学习指导
自卑女的大学生活
现代化医院统计工作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