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陈龙
1996-10-29胡小伟
胡小伟
一部传记,就是一个浓缩的人生。我爱读传记。
林林总总的历史传记中,最受欢迎的还是传奇性人物的传奇性故事。大凡一个人一生,即或平凡年代里的平凡人物,也总会有点稍不平常的经历,可以夸示朋友,甚至传诸子孙的。但是,如果这个人物生当极不平凡的年代,身处极不平凡的环境,从事着极不平凡的工作,创造出极不平凡的业绩,那么他的传记就必有可观之处,能启人思索,发人深省。群众出版社新近出版的《陈龙传》(修来荣著),就是这样一部可圈可点的历史传奇人物的可圈可点的传记。
掩卷思索,陈龙的魅力何在?
他曾扬抗日军威,在白山黑水血战疆场,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经历;他曾负责延安的保卫工作,对康生一伙借“抢救”为名,行“打击一大片”之实的作法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并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重证据,重调查研究,反对“逼供信”的行之有效的办法,为我党历次政治运动的平反甄别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他曾扈从毛泽东同志赴重庆谈判,在龙潭虎穴鸿门宴中以神奇枪法和大智大勇亲自充任贴身护卫;他曾先后领导哈尔滨、沈阳、南京的公安保卫工作,平息大规模叛乱,捕获敌特;他曾组建并领导全国政治保卫部门,创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针制度。陈龙不愧为中国的捷尔任斯基。他的经历,充满着惊险、复杂的情节和神秘、动人的故事,足以使喜读故事的人着迷。
但是“事以人传”。中国史学自有传统,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巨著《史记》中,司马迁首开纪传体史学先河,塑造出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来。《陈龙传》的着力处,也是刻划了一个真实的传主陈龙,再现他由一个贫寒的农家子弟,成长为隐蔽战线卓越领导人的过程。错综复杂环境里的侦察保卫是一件铁面无情的工作,需要极大的耐心,缜密的安排,周到的考虑,和雄才大略才能完成。他在延安智斗国民党县党部的情报系统,在东北捉拿姜鹏飞,平息反革命暴乱,铲除“滨江组”,以及后来肃清潜伏敌特,并针对暗杀我高级领导人的活动搜捕段云鹏、生擒赵一帆,等等,都显示了他组织领导方面的突出才干。但是作为一个生龙活虎的人,他又是感情充沛的。比如他浴血奋战的悲愤,比如他在前苏联学习中的疑惑,比如他在延安“抢救运动”中的清醒,包括对张克勤的批评,对陆石的阻挡,和对黑娃的训斥,了解陈龙的同志都说他脾气火爆,但这些事件中,陈龙的火爆脾气却充分显示出他的真诚,无情工作有情人,智勇双全而又有情有义,这就是陈龙。
所以,陈龙同志的老部下、老战友凌云才会欣然作序,相信“一切在隐蔽战线上曾经战斗过和正在战斗着的卫士们,定会一睹为快,从中吸取教益。就是战线以外的广大读者,了解陈龙传奇式的一生事迹,也定会有所思考,有所借鉴,有所激励。”
所以,老作家李文达同志在去世前写下的跋语中,才满怀激情地谈到“看完这部关于他的文学传记所得的印象,就远远不只是传奇了。我看到的是感动和震动。”“陈龙,今天,我们是何等地怀念你啊!你坚持原则,你为党为人民鞠躬尽瘁,你爱祖国,爱乡土,爱父老乡亲,爱士兵,爱战友,你嫉恶如仇,你敢于为真理逆水行舟,你是真正的改革者,尤其是广大公安战士们的榜样!你是我们心中永远腾飞着的龙!”
文化学上有“克里奇马”一语,专指领袖人物的“超凡魅力”。最近人们更多地用“人格魅力”这样的词语,来概括、解释革命年代一些领袖或者领导人物,受到人民群众由衷敬佩、特别爱戴以及深情缅怀的原因。我想说的“人格魅力”和“超凡魅力”并不完全同义。在革命年代,当中华民族灾难深重之际,涌现出来的这一批人物原本也许平凡,是基于一种共同的价值准则,源于一种共同的智慧源泉,体现一种共同的奉献精神,所以才能创造出一个共同的伟大事业。这是一代人树立给后人的楷模与丰碑。时与事移,这种艰难竭蹶中产生出来的人格光辉愈发耀眼夺目,它不仅继续照亮后人奋进的正途,也使依附或寄生于光环下的各种卑劣私欲纤毫毕现。
读完这部书,我们又见陈龙独特的精神风采。这部传记作品再现了一个虎虎生气的陈龙。
〔责任编辑:易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