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禁毒:能否打赢这场世界大战?

1996-08-28晓宝

中国青年 1996年5期
关键词:贩毒集团卡利毒枭

晓宝

世界上有哪种神奇的怪物砍掉了一个脑袋又会生出许多个脑袋?有的,这就是毒品。在世界上许多地方,这股祸水流淌并侵害着贫民窟的赤贫者和叱咤风云的达官显贵……

一、毒品弥漫世界

156年前,当时的大清帝国与大英帝国之间发生的第一次战争被史学家冠以“鸦片战争”的称谓,而鸦片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毒品中的一种。当时,英美等西方列强为了打开与华通商的大门,弥补对华贸易逆差,不顾清廷的禁令,大肆向中国贩运鸦片。清朝政府的一些朝廷命官也与不法中国商人和外国鸦片贩子沆瀣一气,收受贿赂,共同走私。鸦片贸易的恶果导致国库空虚、政治腐败、军纪废弛、民众羸弱。这也才有民族英雄林则徐等中流砥柱挺身而出果断禁烟,虎门销烟遂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悲壮的一幕。应当说,毒品给中华民族的教训是刻骨铭心的,因它而带来的亡国灭种的危险是今生后世中国人都不应忘记的。

一百多年过去了,毒品问题虽然不再成为国际上两国交兵的渊薮,但却成为一个国际社会普遍面临的“公害”,就连昔日的贩毒者——英美等西方国家也难以逃脱。毒品也不再仅是鸦片一种,而包括鸦片、可卡因和大麻等9大类之多,其中可卡因类被称为“百毒之王”。

据统计,全球每年吸毒人数高达,4800万,80年代,全世界因吸毒造成10万人死亡,其中美国3.5万人,居世界第一。据美国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称,美国人口仅占世界人口的5%,但美国人吸毒量却占全世界吸毒量的60%。

毒品不仅严重摧残人类健康,危害民族素质,助长暴力和犯罪,而且吞噬巨额社会财富。据美国政府统计,全国每年因吸毒、酗酒造成的损失达1500亿美元,用于治疗吸毒者、加强缉毒等项的费

用高达600亿美元。

而毒品却给另一部分人带来了暴利。例如,在缅甸,每英亩土地,种植粮食仅收入近100美元,而种植罂粟则可收入1万美元,是种植粮食收入的100多倍。

一些贩毒集团靠非法经营毒品迅速致富,财可敌国,甚至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国民经济的运作。以南美哥伦比亚为例,该国10家最大企业中,有6家从事毒品交易。20多年来,以麦德林一卡利为核心的贩毒集团进行的交易额高达1500亿——2500亿美元。80年代贩毒活动每年为哥伦比亚注入资金约25亿美元,是1994年该国得到的13亿美元外国投资的近两倍。

为了使这些罪恶的脏钱合法化,贩毒分子往往采用“洗钱”的方式:首先他们把赃款偷运到自由港或赌场、夜总会、旅行社和经营活动难以受到控制的公司以达到销赃的目的;然后以个人或分公司名义在某些国家开设银行储蓄帐户,使赃款进入金融渠道;第三步是通过以销赃为经营日的的各类公司间大量的相互转帐来模糊赃钱的罪恶来源;最后,由假公司以开具假发票或提供所谓贷款的方式,把钱汇往金融中心,经这些合法的金融或贸易机构之手将这些资金投入国际经济活动中。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毒品交易每年高达5000亿美元,是仅次于军火的第二大交易;全世界大约有1万亿毒品美元在国际金融系统中流通,这一数字又以每年800—1000亿美元的数字增长着。这种脏钱大部分被一些跨国公司所利用,一些银行也在“洗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所得回扣约占10—15%。

二、一波三折的哥国贿选案

在有些国家,毒品问题已侵入政治、军事、经济、司法等诸多领域,形成盘根错节的社会顽症。比如在秘鲁、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和巴西等国,在抓获和破获一些贩毒集团和洗钱组织的同时,曾发现有一些政府官员和军人卷入了毒品非法交易。在墨西哥,前总统卡洛斯·萨利纳斯及其哥哥劳尔·萨利纳斯存在瑞士、德国、英国和美国的13笔共1.23亿美元的存款,正在受到欧美大陆有关国家的审查,原因是这些钱有可能来自非法毒品交易的资金或来自洗钱。而最近广为媒介报道和关注的哥伦比亚总统贿选案,则是毒品美元渗透人一国政治的一个典型事例。

众所周知,南美的哥伦比亚是世界上有名的“毒品大国”,仅在哥伦比亚加工的可卡因就占世界总产量的75%,此外,它还拥有分别盘踞在麦德林和卡利两市的两大世界超级贩毒集团。这些贩毒集团不仅贩毒,而且还不择手段地进行暗杀、绑架、爆炸等恐怖活动,俨然成了国中之国,无法无天,气焰十分嚣张。

哥伦比亚现任总统桑佩尔·皮萨诺·埃内斯托,现年46岁,这位著名律师和经济学家,就曾经是哥伦比亚暴力活动的一个最不幸的无辜受害者,1989年,当时他作为参议员,被恐怖分子击中11枪,虽侥幸活命,但至今还有4颗子弹留在体内。

桑佩尔于1994年6月19日,作为自由党的候选人,在哥伦比亚总统大选中获胜当选4年一届的总统。孰料,选举结果揭晓后不久,反对党保守党就指控他在大选期间接受了卡利贩毒集团的贿略,但当时因证据不足而不了了之。不过,在桑佩尔访美时,一些美国官员向他提醒说,如果他想证明自己的清白,就必须采取铁腕行动对贩毒集团进行打击。

桑佩尔回国后,果然加大了打击毒品犯罪的力度,于去年年初发誓要在两年内完全根除非法毒品,并把打击的主要矛头指向了卡利集团。

当时,麦德林集团因其头目埃斯科瓦尔早在1993年底被哥警方击毙,其在毒品交易的霸主地位迅即被卡利集团代替。因此,哥警方在1995年集中力量打击卡利集团。去年3月3日,哥缉毒部队在卡利市将该集团罗德里格斯3兄弟之一的豪尔赫·罗德里格斯抓获,取得了反卡利集团斗争的第一个胜利,随即又挖出涉嫌受贿的23名政府重要公职人员并开除了麦德林、卡利两市与贩毒集团有瓜葛的200多名警察。此后不久,卡利集团的头号毒枭希尔伯特·罗德里格斯和第2号头目米格尔·罗德里格斯在卡利也相继被抓获。被政府通缉的这一贩毒集团的另外4名要犯中,有3人先后投案自首。至此,卡利集团的7名主要头目中,除一人在逃外已全部落入法网。为此,桑佩尔宣布这一战果“意味着卡利集团的末日和哥伦比亚新时代的开始”。

然而,正当桑佩尔政府的缉毒战连连得手之际,却出现了对桑佩尔本人不利的证据。在对卡利集团的搜捕中,警方发现了一张由隶属于卡利集团的“拉埃斯特拉加工农产品贸易公司”签发的价值4.7万美元的转帐支票,签收入是企业家圣地亚哥·梅迪纳,而梅迪纳曾任桑佩尔总统竞选班底的司库,因此这张支票有可能成为证实桑佩尔及其自由党在竞选中接受毒品美元的第一个证据。

去年7月梅迪纳被捕后,发表了近10个小时的证词,揭发桑佩尔领导的自由党在竞选期间接受的各种捐助数额超过选举法的规定,也与该党向选举统计部门申报的数额不符,梅迪纳还把一大批当时的高官供了出来,称他们在竞选中受贿。

经过4个月左右的调查,去年12月,哥议会检举委员会以无法证明桑佩尔在竞选期间已知道竞选费用中有毒品美元为由,决定不受理桑佩尔对贿选案负有责任的指控。闹得沸沸扬扬的贿选风波暂时平静下来。

然而,桑佩尔心中一块石头还未落地,1996年1月22日,桑佩尔的好友、为桑佩尔竞选获胜立下汗马功劳的前国防部长博特罗,向检察官揭发说,桑佩尔对于自由党在竞选中接受“贩毒资金”一事是“知情的”。同日,他还通过多种新闻媒介对桑佩尔提出公开指控。而此前,博特罗曾多次宣称桑佩尔总统是“清白的”。他说他决定和盘托出自由党接受贿选金详情的原因是他“不想当总统的替罪羊”,因为桑佩尔至今还在“掩盖事实”,“对于某一个人的忠诚应置于对国家的忠诚之下”。

旧日盟友的反戈一击一下子把桑佩尔推向了深渊,这一次不仅反对党强烈要求他辞职,就连他所在的自由党内部也有人要求他辞职。而老百姓也感觉是受到了蒙蔽,他们一度为桑佩尔领导的辉煌的缉毒战果感到骄傲,但没想到这位总统竟也是一个“伪君子”,他们纷纷走上街头,举行抗议示威,要求桑佩尔下台。

桑佩尔坐不住了,他于当日凌晨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指责博特罗为保自己过关而撒谎,并重申,即使确有贩毒资金渗入自由党竞选运动,他对此也不知情,而且那也是违背他的指示的。

不过,4天之后,早在去年7月因贿选案首先被捕的梅迪纳又发表了一份新证词,使桑佩尔的口舌全部白费。梅迪纳向检察院提供了他掌握的能证明桑佩尔与贩毒集团“早有联系”的3个证据。其中之一是毒枭罗德里格斯兄弟1984年任命桑佩尔为工人银行行长的手谕,尽管桑佩尔后来没有赴任,但工人银行股东会议的复印件落在了梅迪纳的手里,上面有桑佩尔和毒枭兄弟的签名。

就像约好了似的,2月6日,在狱中8个月缄口不言的卡利集团的头号毒枭希尔伯特·罗德里格斯也突然打破沉默,首次开口招供:3年来他和他的兄弟米格尔曾签出1万多张银行支票,“赠送”给哥伦比亚政界领导人,其中有用来资助现总统桑佩尔的自由党的竞选活动支票。随后,哥伦比亚银行根据国家检察院的要求出示了这些支票,并提供了取款人的姓名。

众口铄金,桑佩尔此时再说什么也没用了。反对党保守党宣布撤销对其内阁的支持,在内阁任部长的两名保守党成员挂冠离去,以示抗议。就连哥伦比亚国内的反政府武装也表示不与桑佩尔谈判,因为“他快倒台了”,他是一个不可信的“毒品资产阶级分子”。

与此同时,国家检察机关也重新开始了对贿选案的立案和侦察工作,2月14日,哥伦比亚总检察长巴尔迪维索正式向众院起诉桑佩尔,开列了他的四大罪状,指控他在1994年大选中非法致富、伪造私人文件、营私舞弊和隐瞒罪证,并同时要求最高法院调查内政部长、

外交部长和邮电部长等一系列内阁成员,因为他们都曾是桑佩尔竞选班子的成员。巴尔迪维索在哥国内一向深孚众望,秉公执法,特别是对贩毒集团深恶痛绝,他的助手记得一次一个贩毒集团的头子给他送来圣诞礼物,他因此变颜厉色,挥斥而去。

此时的桑佩尔已如困兽,不得不取消了一系列外事访问,等待审查。但他面对各界要求他辞职的压力,仍然咬紧牙关,声称坚信最终能够表明自己是清白无辜的。

时下,哥有关机构正着手加紧贿选案的进一步调查,但这场风波已把哥政坛搅得天昏地暗,满城风雨,不管这场官司最后如何了结,都已给这个国家正常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造成动荡和不安。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毒品。

三、禁毒的世界大战

100多年前,清朝政府因毒品所受到的困扰和侵害现在已是整个世界(不管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必须面对的一项共同的挑战。100多年前的中国和100多年后的哥伦比亚,都不过是深受毒品之害的一个缩影。而随着毒品的日益泛滥,毒品种植、加工和走私不断朝着区域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仅凭本国的努力是不能彻底根除毒品的,必须采取区域性合作和国际合作方式联合缉毒,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989年,联合国将本世纪最后10年(1991—2000年)定为国际禁毒10年,联合国、美洲、欧洲、亚洲等地区和国家纷纷召开各种会议,加强情报交流,保障国际合作,使全球扫毒斗争取得了很大进展。1991年6月,哥伦比亚头号毒枭、麦德林贩毒集团的首领埃斯科瓦尔向当局投降(1993年年底在越狱半年后被击毙);1994年1月,玻利维亚头号毒枭伊萨克·查瓦里亚被警方逮捕;同月,被称为国际贩毒“王子”的意大利人罗伯特·潘农齐在意大利、英国和哥伦比亚三国警方的密切配合下终被缉拿归案;1994年3月中旬,智利最大的毒贩塞林·巴伦苏埃拉被捕;1995年,哥伦比亚卡利贩毒集团的8名主犯也相继落入法网。而今年1月在“金三角”地区作威作福30年之久的缅甸毒枭坤萨领导的蒙泰武装向政府军投降,则是国际缉毒战所取得的一项最新的重大成果。

就在坤萨集团投降后不到一个星期,南美的缉毒战场又传捷报,在墨西哥和美国警方的合作下,拉美五大毒枭之一、墨西哥大毒犯胡安·加尔西亚·阿弗雷戈也被捉拿归案。据说,这位51岁的大毒枭已经收买了墨西哥10%的联邦缉毒警察,并与墨前总统卡洛斯·萨利纳斯的兄弟过从甚密。美国联邦调查局一直把他列为10名要犯之一,悬赏200万美元缉拿。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认为,加尔西亚落入法网是国际反毒品斗争的一个重大突破。

但令人颇感遗憾和震惊的是,一方面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都把制毒、贩毒列为严打之列,不遗余力地与贩毒集团进行斗争,有的国家还以峻法酷刑震慑毒品犯罪,如沙特阿拉伯对毒犯实行砍头之刑;而另一方面,毒品犯罪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却出现了屡禁不止,越禁越多的现象。以哥伦比亚为例,在麦德林贩毒集团1993年年底覆灭后,卡利集团迅速填补了它的真空。而在卡利集团于1995年年中几乎被一网打尽后,在该国的大西洋沿岸、在同委内瑞拉接壤的平原地区、在东南的森林地区、在中部的几个城市中,仍有贩毒集团在活动,颇有些前仆后继的味道。在过去10年中,尽管政府一再打击毒品作物的种植,但哥伦比亚种植的古柯面积不但没减少,反而增加了,1989年时尚为1.5—2.5万公顷,现在却达到了8—10万公顷。

至于今年坤萨集团覆灭是否能有力地遏制“金三角”的贩毒活动,联合国、美国及泰国的缉毒官员也均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坤萨成为过去并无奇迹效应,最多是一部分毒品的市场供应会延迟一段时间。但本季罂粟已经收割完毕,因而已无法阻止新一轮毒品上市。此外,坤萨也不是“金三角”唯一的贩毒集团头目,更何况在军事上已停止与缅甸政府对抗的各个集团并不会完全停止毒品交易。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屡禁不止的局面呢?哥伦比亚总统桑佩尔似乎说了句真理,他在接受埃菲社记者采访时说,尽管有警方的努力,但是贩毒活动看来永远也不会从世界上消失,因为一个简单的市场法则在起作用,即有需必有供。而联合国缉毒计划负责人、意大利人乔治·贾科梅利也和桑佩尔持有同样的看法,他说,一个没有毒品的社会的说法只是一句口号和美丽的辞藻而已。

由此可见,这场针对毒品贸易的世界大战,与其说是针对毒品的,倒不如说是针对人类自身的弱点的,它注定是长期和艰巨的。倘若人类不能克服自身的弱点,不能彻底摆脱掉毒品的阴影,这无疑将是人类更大的不幸。

责任编辑:黄艾禾

猜你喜欢

贩毒集团卡利毒枭
《毒枭:墨西哥》续订第二季
石本鏆太郎:日本毒枭八年的丑恶史
哥伦比亚卡利八年来首只粉红色火烈鸟降生
幽默漫画
生死赌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