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活:潮起潮落看球迷
1996-08-28金汕
金汕
中国足球球市在1995、1996两年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气势进入中国人的生活,就像迷恋足球的欧洲人和南美人一样,周末看足球赛如今已成了中国人的一种割舍不掉的情结。十几个主场就像十几个巨大的盛会,它们在每个城市都兴起了巨澜,让全国人民都关注这场没有枪炮的“地域战争”。
各地球迷有相同特点,那就是他们今天会为各自的主队助战,会产生一些对立;而一旦世界杯外围赛的号角吹响,他们会“一致对外”。各地球迷也有不同点,这与各地的地域、经济、文化乃至性格有关……
成都(四川)球迷
成都的球市很值得探讨,成都不像北京那样有种天然的中心感,不像上海、广州那样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但近两年成都的球市却超过以上城市。
1994年甲A联赛,四川全兴队被“扩大”进来,球市究竟赔嫌是个未知数,承办者曾向球队提出胜一场1.5万元,平一场1万元,输一场5000元,但球队没有底不同意,可见风险之大。不过,最终的结局是赚了100万元。成都场场爆满,甚至出现排队30多个小时买票的动人情景。1995年甲A联赛,成都球市依然火得厉害,笔者曾亲眼见到足球已牵动一个城市的喜怒哀乐,见到比赛前一些球迷紧张得嘴唇发白,见到胜利后一两万人夹道欢迎全兴队,巨大的声浪响彻城市的上空。成都已有点国外足球发达城市的雏形。成都赛区历经数年坎坷而不衰,已证实了它是个相对稳定而又狂热的球市。1995年全兴队最后一战险胜八一队保级成功之时,不少球迷泣不成声。进入1996年,城市中的民工们都已被球迷动用,票贩子和较宽裕的球迷用每人20至30元的雇佣费让他们排队。而工薪阶层只能自带钢丝床、帐篷轮流值班。这在几年前看来是个神话,人们何曾想到过国内联赛会有如此盛况呢?
成都赛区以其热烈、火爆、欢腾、文明而在各赛区独占鳌头。成都赛场从来没有闹过事,他们远播四海的口号是“雄起”。有人说这是在鼓励男人奋力搏斗,著名诗人流沙河从古诗中考证出“雌伏”与其相对。但也有人诡秘地考证出有男性的另一层含义,但它毕竟不像“牛×”“傻×”那样直露而无法辩解,让人们还是对“雄起”留下美好些的印象吧。
一般人印象四川人骁勇善斗,但在球场上成都人是文明的。1994年四川球迷随队去某地助战,当地个别球迷打了四川球迷,并打出“剿灭川匪”的标语,但四川球迷却打出了“欢迎××球迷去成都作客”。不用说,四川球迷在道义上是大获全胜了。
任何地方的球迷都有强烈的倾向性,成都球迷也爱全兴爱得浓烈,对客队乃至裁判有过贬义词,但并不过分。比如对方带球,球迷们会喊出“卡死他”“踩扁”“挨球”,对裁判不满则叫“瓜娃,裁
判!”当双方呈胶着状态时,全场会用“呕勒呕勒”的高亢歌声为川队加油。有时大局已定,川队获胜,还会吹起“友谊地久天长”的歌声,使客队得到一些安慰。
由于成都处于较偏远的地区,大规模异地球迷助威的现象还未曾有过。而这种方式已使好几个赛场发生了暴力雏形,成都球迷能不能容忍异地球迷助威,为各赛场作出表率,还有待时间来检验。
北京球迷
北京人从来见的世面多,以前曾有人预言,别指望国内比赛能在北京火起来。然而,北京在1995年兴起的足球热成为京城现代生活的一大景观,足球明星一下取代了歌星、影星,足球场的火爆热烈与歌星演唱会的冷落孤寂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有人说高枫远比不上高峰,曹限东淘汰了黎明。这里面既有通俗歌曲与歌星急需更新与调整的问题,也因为足球场呼唤着真实,呼唤着阳刚之气,呼唤着竞争。北京的足球热突然间横空出世,使足球界始料不及又暗自窃喜,使治安部门虽高兴却又担忧,令教育部门茫然又不知所措。不管人们抱着什么态度,大家不得不承认,足球成了都市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两年来北京赛区激动人心的场面历历在目:那号声与呼唤声交织在一起的绿色助威部队;那“胜也爱你败也爱你”的充满理解的呼唤;那冒着初冬严寒排起的昼夜购票长龙;那为国安队在上海失败失掉冠军而痛哭的少女;那为1996年国安队处境艰难而忧心忡忡打出的“保卫北京,保卫首都荣誉”的牌子;那些对国安队退步不满扬言罢看而又最早赶到看台的铁杆球迷……
北京球迷的口号也透着北京人性格中自得其乐的幽默感,像“胜也爱你败也爱你”,就有点把比赛的重要结局置之度外了。世界上大名鼎鼎的AC米兰队第二次来京“复仇”,北京球迷写出“不服再来”的大标语,既给主队提气也不失主人的好客。北京的球迷还能从客队的特征中找出为主队提气的证据,比如上轮刚胜辽宁队,本轮碰上广州队,标语便是“刚吃东北虎,再服太阳神”;遇上延边现代队,便是“国安修车”(即修理现代汽车);碰上济南泰山队,则是“人心齐,泰山移”;遇上多名外援的深圳队便是“京师击退八国联军”。当今年以来北京国安战绩不佳,又变成了“保卫北京,维护首都荣誉”。
北京文化历来有贵族文化与下层文化之分,今天也有雅文化与俗文化之分。轰动全国的“牛×”“傻×”便是一些文化品位不高的北京小青年的口号,由于这种话里溶入了北京人的自谑成分,他们之间开玩笑也常用“你真牛×”“你丫跟傻×似的”。在王朔小说改编的电影《顽主》中,葛优用纯熟的京味儿说:“别拿我当傻拨一啊!”这都使原本字面不干净的话变成了不是纯粹的骂人话,成了某些范围内的公众语。其实,在球场内喊“傻×”未必是北京球迷的首创。笔者早在1985年便在天津听到过“××队,大傻×”的如雷灌耳的喊声。1996年6月23日京沪之战,高峰下半时上场,看台上也高喊带着上海口音的普通话:“高峰,傻×!”但为何却让“京骂”独领风骚呢?一是北京话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二是新闻传媒口诛笔伐使其负面传播,并使很多球迷产生了逆反心理,至今没有收敛。正因如此,北京失去了文明赛区的称谓,使今年的赛区评分也始终难得高分。看来北京球迷应该寻找一个文明的口号,而媒介不该对这本来就不好听的口号给予过多的关注。
北京球迷的嘴上功夫是一流的,但几年来他们在球场上却没有什么暴力行为。一方面由于北京作为政治中心防范措施较严,也由于北京球迷相对素质不错。1995、1996两年,在济南、大连,尤其是在天津都曾出现过暴力雏形或暴力,幸运的是北京平安无事。
北京的球市也潜伏着危机,那就是今年联赛国安队成绩大幅度下降,球迷热情有所下降。与四川不同的是,全兴队去年保级成功,四川球迷会作为一次令人欣慰的保卫战。但国安只要落在第5名之后,就很难让北京人接受。北京足球普及并不好,它只是倚仗着较强的师资培养人才,而随着足球走向市场,原来的培养方式面临着各种挑战。北京人的经商意识的滞后,不仅使国安错过了很多机会,也使其他队在北京打不开局面。当广东有4支甲A1支甲B,上海有1支甲A2支甲B时,北京却仅有1支甲A球队。这一切告诉人们:要留住北京球迷、使球场保持住现有的上座率,未必是一件容易的事。
广州(广东)球迷
广东人会经商,也会消遣,足球便是娱乐的重要项目。广东人爱看球甚至在饿肚子时也没有减弱。3年自然灾害时期,各地足球的人数锐减,饥肠辘辘的球迷不敢到看台去消耗能量,唯独广州看球的人依然很多。
广东产生过不少足球奇迹,中国真正在世界有过影响的球员是李惠堂,这位一代球王便是广东五华县人。七八十年代,中国最负盛名的球星容志行、古广明也是广东人,在同样的位置上,至今还没有人超越他们。而在世界杯外围赛上取得最佳成绩的教练苏永舜同样是广东人。广东还是第一个企业与体委共建球队的省,在职业化方面他们迈出了第一步。广东办了中国的第一张足球报,这张报至今仍是发行量最大的专业报……
有人说广东的球迷是最幸运的,他们不必像其他地方的球迷在“一棵树上吊死”,他们在甲A中可以寄希望于4个
队,宏远、太阳神、松日和深圳可供他们选择,省体育场、天河体育场、越秀山体育场能让球迷轮流坐庄。广东的经济实力使那么多的企业敢花钱,敢建队,敢进人,松日队还没怎么听说就一下拱进了甲A。黎兵、马明宇初放光彩之时,宏远就开始“暗渡陈仓”,这让广东球迷大为振奋。
广州人爱看球,他们也是嘴不闲着地为自己的球队加油。一些粗俗的球迷则“丢”不离口。“丢”对方球员,“丢”裁判,有时也“丢”自己的球员,这在其他地方是见不到的。年初一位广东球员被骂急了,冲上看台揍了骂人者,这位球员因此而被停赛一年。当然,各地都有这样偏激的球迷,在广州发生也不足为怪。而要强调的是,广州球迷并不野,他们不会为球而大动干戈。
广东人的经济头脑是领风气之先的,那里刻不容缓的快节奏使很多内地人都很不习惯。经商在广东人的头脑里是最重要的,至于球可供消遣可供娱乐,但毕竟不是炒股炒地皮做生意,输了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球迷在现场会投入很大的热情,但结束哨一响抬起屁股便走。他们不会像北京、成都等地的球迷那样,在球赛完后还一起讨论。广州人在北京看到电视台、电台在球赛完的当晚研讨刚结束的比赛、热线忙得从来都打不通很感惊异,有的广州人甚至说:有这功夫做点生意不好吗?
广东的球队虽然在今年的甲A中占了三分之一,但广东的球迷并不满意,球队虽多,但不够精。去年广东最高的名次宏远队才是第4名,今年4支球队也恐怕与冠亚军无缘,其中还会有降级的。广东在足球上摊子大而底气不足的现状如不改变,将直接影响到明年球市的兴衰。
上海球迷、沈阳球迷、各地球迷……
上海球迷的重新红火是1995年申花露出冠军相之时,在这之前很多年,挑剔的上海球迷已不热衷于进体育场看球。
其实上海人是很会看球的。如果说东北的球队给人以粗犷和力量的美感,上海球队则是技巧和聪慧的美感。上海球迷过去一直欣赏讲究技术的球队。但上海自从60年代初由张正友、赵光华等领衔拿过几次甲级联赛冠军后,在长达32年的时间里却无缘再度辉煌。上海人对进球场便没了兴趣。上海人眼光高,心气儿也高,上海多少年来是繁华、现代的象征,什么东西都要求是最好的。所以徐根宝头一年率队在上海以1比6惨败于广州太阳神队时,上海球迷对家乡人毫不客气,他们喊出了“徐根宝,大草包;徐根包,滚回去”的口号。而去年底上海拿了冠军时,上海就如同过了一个盛大的节日,他们在足球场上找回了不少感觉。社会学家杨东平说:“面对日新月异的北京和迅速崛起的广东,人们忽然发现了大上海‘美人迟暮的苍凉和‘雄风难再的悲壮。面对这个似乎令人难以接受的事实,每个人不禁要问:上海怎么了?”足球场却告诉人们:上海会重振雄风!这与上海近几年的发展及市民的心态是合拍的。而近年来,上海男人成了许多影视作品中嘲讽的对象,这些上海男人大多有“娘娘腔”,办事说话思维都女里女气,这使上海男性很感冤枉。上海作家陈村在上海拿了冠军后写道:“都说上海男人女性化,但上海拿了最有男人气的足球冠军,你还能说什么吗?”
足球给上海的男人提了气!
上海人办事精明,有效率也讲规矩,1995年京沪夺魁战,北京有500球迷赴沪助威,但球票早已一销而空。上海方面硬从申花集团职工中扣出数百张票,使北京球迷没有失望。球赛结束,一些上海大学生球迷高喊“国安队,加油”,鼓励国安队打好以后的比赛,还喊“国安队,好样的”,对国安队屡胜外国队表示赞赏。那一次,两地球迷都比较克制、大度。
在球场普遍走向白热化,走向过分钟爱自己球队的今天,上海的看台也在变“鲁”。今年6月23日,京沪战平,不少球迷竟然不能接受,他们围住新闻发布会会场骂客队、骂裁判,点火烧着了看台坐椅,还有球迷跳下看台推倒客队队员。一些上海老球迷痛心地说:“上海球迷可从来也没有这样过啊!”
球场上的负效应尽管使人们警觉,并给社会带来一些忧虑,但总的来说,当今的球迷和球市把中国足球的改革推向了前进,球市的重镇向多元化发展:沈阳球迷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扬眉吐气,辽宁十连冠的业绩使他们饱尝了足球场上的欢乐,然而当大连足球另立门户,各地足球真正动起来的时候,辽宁队多年潜伏的危机爆发了,辽宁队降级了,沈阳球迷悲怆地打出了“NO”的标语。饱尝荣誉的沈阳球迷如今沦为“B等球迷,但他们依然看航星,看海狮,虽然不时喊喊气话骂球队和教练,但只要有这股恨铁不成钢的热情在,辽沈的足球一定会重振雄风。还有大连球迷,由于有一支最具实力的球队支撑,他们球市的形势当然一片大好。而以济南、青岛为龙头的山东球迷,饱经忧患时不时发泄一下的天津球迷,虽无主队却对八一队百分之百投入的西安、昆明球迷,几乎都是移民却颇有归属感的深圳球迷,还有随着前卫寰岛队共同崛起的武汉球迷。
中国的各地球迷给全国各地布满了干柴,使足球热迅速燃遍了中国大地,看球、谈球、评球如今已成为中国人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席卷神州的足球浪潮都在给中国足球队加压:中国队——你将何以回报中国亿万球迷的厚爱?
责任编辑:杨晓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