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无奈还乡去
1996-08-28辛平
辛平
人生都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故,它像一颗苦涩的果实与生俱来,不随人意
这是一个规模不大的城市。城市周遭有一个混成旅的驻军,旅部设在市区,紧挨着市民政局。
军营里有位才子,名叫张强,入伍刚两年,却干着文书干事的活,因为他极富新闻敏感,出手快,文笔流畅,部队的重要新闻,他总能抢在第一时间供稿,刊发位置都很显要。
部队有这类才子,地方上也会耳闻,尤其是民政局。闻局长不到50岁,极爱才,局里一需要突击材料,她准给部队首长拨电话,要求借张强数日。首长当然高兴,这至少证明自己营中藏龙卧虎,每次都欣然放行。
有一次,闻局长看着张强新赶出来的材料,心里乐呵呵的,就说:“小张啊,复员后想不想留在局里呀?要是想我一定帮忙。”
张强的家在山里,下了汽车还得走好多个小时,家里人世代住在草屋里。临参军时,父亲说:“娃呀,这一去得好好干,别惹领导不高兴。好好为自己挣个前程。咱家穷,连为娃寻个女子都寻不下,就靠我娃自己了……”张强听了闻局长的话后,又想起了父亲的话,忙说:谢谢您,我一定好好干!
以后,张强不管是否借用经常往民政局跑,帮闻局长起草各种文件、报告。他写得精心,抄得认真,一字不苟。闻局长常拿着他的大作训手下的人:“瞧瞧人家,写得多清楚,学着点!”私下里,闻局长也常体贴地对张强说:“放心,我说话是算数的。”有一次还专门请来了安置办主任与张强见面。主任当即拍了胸脯。
有一次,市里召开经验交流会,张强为民政局写的材料颇受各级领导称赞,得意之下,闻局长把张强介绍给了坐在身边的交通局长。从此,张强又常被借用到交通局。
因是闻局长的指派,张强格外卖力。材料写出来果然不俗。交通局长大喜,专门请了张强一桌。席间交通局长说:“怎么样,小张,复员后到我们这儿来吧!”张强红着脸,说民政局长已经答应要他了。“民政局?”交通局长打着哈哈:“他那点家底我还不知?怎么能跟我们比。这么说吧,你要肯来,我一个月内分你一套两居室住房,两个月内解决你的干部指标……”交通局长又说了多少好处,张强一概没听进去,单就这两居室的住房足已使他动心了,想想,住了一辈子茅草屋的父亲搬进新楼房时,心里该有多透恣呀!
这么想着,乐着,迷糊着,才子回到营房。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眼前尽是宽敞、明亮的楼房和自己穿着整齐、气宇不凡的干部模样。
终于抵不住交通局美好前景的诱惑,张强向闻局长吞吞吐吐地叙述了交通局长的许诺。平素和善的闻局长一脸僵硬。张强见状,后怕起来急忙保证:“如果您不同意我就不去了,即使去,对您的事我也会不遗余力。”闻局长一边听,一边恢复了常态连连说:“好,好1”可心里却不断地重复:傻小子美什么?你还没去交通局呢!
张强没去想闻局长的弦外之音,他觉得自己诚心诚意,不论在哪儿都凭的是自己的才干和勤奋;他只管埋头干,在民政局和交通局之间奔波,不仅整材料、出文字,连打开水、拖地板也抢着干。他终于又看到了闻局长脸上和善的笑。保险起见,张强掏出几个月的津贴和稿费,提一大兜礼品去闻局长家拜望。局长脸上漾着笑:“小张你放心,我不会为难你!”
张强长出了一口气。
直到最后一刻,张强才明白,留城、当干部、两居室住房压根儿就是虚的。
民政局安置办主任找他谈话:“本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全都人员过剩,市里正想尽一切办法分流人员,所以安置办一个接收名额也没有。况且闻局长最恨背信弃义的人,她说这种人最容易当叛徒、内奸。”
交通局长现出很痛惜的样子,搓着手对张强说:“小张呀,民政局卡着,我们实在无能为力!”
从长途汽车下来,呈现在张强面前的是连绵的山峰。昔日的才子望着那山发愣。他知道,再过几个小时,他就要推开自家破旧的门,就要听到他父亲浑浊、苍老的声音:“我娃咋回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