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的诉说
1996-08-28夏骏
编者按:淮河是孕育了中华文明的一条重要河流,她的两岸也饱含着为新中国建立、发展付出牺牲的一代代仁人志士的血汗。今天,为了淮河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了长远的经济发展,国务院对淮河流域的污染治理问题做出了断然决策。
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不久前播出的《淮河水》一集,真实而又深刻地揭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这一对矛盾,展示了党和政府与人民心心相印,坚决为人民利益负责,为子孙后代负责的决心和力量。本刊特节选该片的采访、解说本,以引发读者的深思。
编导:夏骏
记者:白岩松
制片人:袁正明、张步兵、王坚平
播出本整理:吴宇宏
记者:当淮河人千百年来在和洪涝等天灾作了艰苦斗争之后,这几年却突然发现,治理淮河又有了新内容,那就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严重污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95年8月8号,《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颁布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流域性的污染防治法规,在这里明确提出了淮河变清的时间表。假如你一接触淮河首先看到的是清澈的源头,你可能不会感受到这个条例的重要性。可是当你越往后走,就会感觉到这个薄薄册子的重量。
其实任何一条大河最初的起源都是清澈而又纯洁的,淮河也不例外。平静的发源,慢慢壮大自己的力量,最后汇入大江和大海。当淮河水开始它的千里路途的时候,在前方等待它的命运将会是什么呢?
画面:黑色、黄色的淮河水
记者:由于近年来淮河流域污染性行业的快速发展,排入淮河的工业污水急剧增加,以致于每年排入淮河干流的污水总量多达40亿吨。严重的污染导致淮河流域数以千计的人口缺少合格的饮用水源,工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威胁,淮河流域水污染已经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
国家有关部门按水质的好坏把地面水分成了五类:第一类是江河源头水;第二类是人畜饮用水源;第三类是鱼类生长水;第四类是工业用水;第五类是农田灌溉水。一二三类水经过自来水厂加工之后,人类就可以直接饮用。但是如果人们生活当中的用水连第三类水的标准都达不到的话,那麻烦就比较大了。
画面:蚌埠市
记者:在我们面前的是位于淮河中游的拥有70万人口的城市——蚌埠市。淮河水千百年来养育了蚌埠人。但是近几年来,在每年的枯水季节,我们前面的这段淮河水连五类水的标准都达不到。也就是说,即使作为农田灌溉水的资格都没有。哪怕经过自来水厂的加工,某些指标仍然不尽如人意。由于水污染,蚌埠人就出现了背靠大河没水吃,市民买水卖水这样一个独特的城市景观。
蚌埠市市民刘毅:一吃自来水就肚子发胀,所以不是有卖水的吗?老太太讲,我再怎么也得买地下水吃。她说,我肚子胀了,不好受啊。
蚌埠市副市长孙自庆:在最慌张的一个阶段,老百姓上下班自行车都带水桶,卖水的在街上比卖西瓜的还多。
记者:淮河中上游每一次大量排放污水都会严重影响中下游的饮用水源,制造污染事故。位于淮河下游的江苏省盱眙县,就是深受水污染困扰的地区之一。
盱眙县副县长张建平:从最近几年发生的情况来看,发生污染延续的时间越来越长,频率越来越高,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大。特别是1994年,一年当中就发生了4次,其中一次最长的是从1994年12月份一直持续到1995年8月份,时间最长,危害也最大。
记者: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淮河水是不是整个盱眙县内居民唯一的饮用水源?工农业也都是靠淮河?
张建平:盱眙祖祖辈辈都饮用淮河水。当时污水下来以后,几个月当中,盱眙城10万人民整天忙于奔波,寻找水源。
记者:今年以来,到你们淮河段的水源,一直是处于几类水?
张建平:到目前为止,一直处于五类以下。
记者:也就是它连作为工业用水……
张建平:工业用水都不行。
记者:污水的超标排放使淮河流域的地表水质受到破坏,污水向地下渗透又使一些地区的浅层地下水质也受到了破坏。于是在淮河流域的一些地区,老百姓就不再拥有能保证自己身体健康的饮用水源,体质开始下降,开始出现一些由于污染而导致的疾病,这就使人们再次看到污染带来的危害。
画面:大坝放黑水,坝上人们由于臭气而捂住了鼻子
记者:你们守闸人这几年敢开窗子吗?
河南沈丘县槐店闸管理所所长方客民:我们是身受其害。去年开闸,我们四
个机电人员差一点爬不出来,由于下面热气翻上来硫化氢气体,闻到像那个六六粉味一样,非常浓。开闸后,我们四个人搀扶着出来的。再晚一点,我们四个人全部会晕倒在机房。
江苏省盱眙县县长王世高:1994年特大污染期间,我们盱眙发病率是很高的,当时有1万5千多人得了急性肠道传染病,1万7千多人得了皮肤病,皮肤搔痒,洗过以后它就很痒,就不行了。
盱眙县淮河乡党委书记丁厚谊:只要碰到污水,都烂,手也烂,脚也烂,腿呀都不成样子。
记者:现在是你们老治淮遇到新问题。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主任赵武京:是,老治淮遇到新问题。
方客民:污水对闸的损害也是很大的,特别是对闸门的损害特别大。我们在1993年进行了钢闸门防腐处理,这3年由于水质污染造成的腐蚀,相当于过去15年它自然腐蚀的损失。
记者:网箱养鱼是淮河沿岸好多人致富的一种门路。但是当水受到污染以后,沿岸渔民的损失也特别重。1992年5月在淮河的一条支流上,由于受到了污染,4千箱放养的鱼全部死掉,损失近1千万元。仅仅过了3个月,在同样的一条河流上,又因为受到了污染,1100箱的鱼在一天之内全部死光。
画面:造纸厂原料
记者:在淮河流域到处都能看见这样的草堆,这些草是造纸的重要原料,由于原料充足,加上这几年纸价上涨,而造纸工业对于人员的素质和技术的要求不高,小造纸厂在淮河流域就像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它们和原来的大中型造纸厂一起构成了淮河流域造纸业兴旺发达的局面,但是造纸是一种污染性很强的产业,它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COD,大家应当记住这个词。当它进入水中的时候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水里没了氧,鱼活不下去,水也就容易变黑变臭。所以就淮河污染的原因来说,造纸排在了第一位。
在造纸业之后,是酿造业,包括啤酒、酒精、柠檬酸还有味精这几种产品的生产。
中国环境科学院副院长夏青:在造纸业和酿造业之后,对淮河污染比较重的是小皮革业。它的污染特点是污水中重金属成份比较高,还有导致癌症的有机成份,当它排出量不是很大时,就容易在自己厂周围蓄积,慢慢向地下渗透,就会破坏地下水的水质。所以它和造纸业相比起来就容易形成一个特色:那就是自己污染自己。
画面:黑色的淮河水
记者:曾经有人问过淮河边的孩子们,说河水是什么颜色的?没想到孩子们的回答出人意料,说是黑色的,因为他们看到的淮河有的时候受过污染的状况就是黑色的。那么孩子们正处在生命的源头,也应该饮用与江河的源头一样清澈见底的河水。为了这些孩子,为了这些生命,我们将从现在开始用什么样的方法使淮河彻底变清呢?
画面:现场会
记者:1995年9月份,国务院在连云港召开了第二次环保现场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做出了决定:在1996年6月30日之前,对淮河流域所有5千吨以下的小造纸厂的化学制浆设备实行关停。这是中国环保史上最大的一次举动,涉及的小造纸厂在淮河流域有近千家。
记者:6月30日是淮河流域5千吨以下小型造纸厂的死亡线。从某种角度来说,现在淮河治理采用的是制造污染的企业小的关闭、大的治理这样一种方针。那么淮河水最后是否能够变清,还要寄希望于5千吨以上中大型的造纸厂和
其他产业的企业的污染治理情况。
画面:造纸企业
记者:作为你们厂,是在什么压力下开始搞这套环保处理设施的?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造纸厂厂长王新造:就在1994年,河南省的淮河污染会在淮安召开,我去参加了。当时张省长讲得非常严重:污水像贩毒一样危害老百姓,像杀人劫货一样,所以说不治就没有出路。
安徽省淮南市安徽造纸厂厂长汤家明:对我们安徽造纸厂,这是当前生死存亡的一个大事情。不治理,就停产,就关闭。非治理不可。
王新造:我们这样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负担很重,不但有4500人要有生活来源,还有800个退休工人要有生活来源。
淮南市副市长刘昭:对安徽造纸厂来说,你说你不得了,你4千职工,你又是淮南市的最大企业,安徽省最大的一家造纸厂,但是从整个淮河流域1.5亿人民来说,你这4千人和1.5亿人民的生命财产比较起来,你是微不足道的。
记者:听说蚌埠市和省里签订了环保目标责任书?
蚌埠市副市长孙自庆:是两个。一个是我们的环保责任书,一个是水污染防治的责任书。
记者:对于没有达到目标,比如说对你本人来说,最后受到的惩罚是什么?
孙自庆:必要的时候我自己辞去职务。不能为老百姓干事,还当这个官干什么呢?
中国环境科学院副院长夏青:如果要让淮河水还清,我预计初步的投资是275个亿,也就是全部淮河流域的每年40亿吨的排放污水要百分之百地进行二级以上的处理,都必须处理,淮河就基本达到还清。那么现在这个关停厂的损失,我觉得跟效益没法比,就是说整个造纸、酿造两大行业只占了淮河流域7%—10%的产值,而它的污染负荷占了70%。
记者:这次听到很多人有这样一个说法:对于淮河流域来说,由于它都是经济不发达地区,所以人们说贫穷才是最大的一个污染源。
夏青:现在看来,贫穷的根源在于落后的生产方式,必须得下决心。如果不搞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这也是治表不治本,没有造血功能,所以非下决心改变工业结构不可。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主任赵武京:我代表淮河流域1亿5千万人民向流域各级领导和企业家请求:我们要爱护我们的母亲,我们要保护我们的母亲,我们再不能盲目地在我们母亲身上捅刀子了,再不能向母亲身上泼污水了,我们不能自己断了我们自己的生路!
记者:在采访中,曾经有人对我说,我们淮河流域这里经济一直不是很发达,这几年刚找到致富的门道,又被环境问题亮了一张黄牌。的确,这是我们现在面对的问题。但是中国人历来有个传统,就是喜欢登高望远。从某种角度来说,对淮河污染问题的治理就是一次登高望远的行动。也许过后不久我们站在高处向远望,可能会有一个更好的明天在我们的视线里。但是这种希望必须从今天起让淮河一天天、一点点变清才是。相信您会和我们一样,在未来的几年内,继续关注淮河恢复本来面目的全过程。
责任编辑:黄艾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