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话崩溃的年代

1996-08-28骆爽

中国青年 1996年7期
关键词:荷西莉娅怀特

骆爽

“除了骗子是真的,什么都可能是假的。”一位年过半百的老文化工作者开玩笑地对我说。这句充满悖谬的哲理名言,虽然偏激,却是对一个假冒伪劣横行世界的幽默的抗议。人们的目光可能往往落在看得见的东西上,比如买了一台假冒伪劣电器,一双假牛皮鞋……受假冒伪劣的坑害之后,发出杀猪般的抱怨。可是当他们受到错误信息的引导,大众传播媒介的愚弄,一帮神话设计者和推销商的合谋,他们反倒沉默了,或者痴迷于此,手舞足蹈。

中世纪的神话多半构筑在权欲、暴力之上,为了塑造一位全知全能的英雄或骑士,不惜让成千上万的人匍匐如蚁,顶礼膜拜;教廷为维护教皇们的神话,也不惜把异端叛逆们投进火堆,送上十字架。现代神话就隐蔽得多了,通过商人们的精心策划包装、权力集团的垄断式推销、媒介有力的地毯式轰炸,一系列崭新的神话在工商业社会也能长盛不衰……这里面可能有耀眼的文艺明星、体育明星、政治巨人、甚至一种商品名牌,我们看到的许多“文化英雄”“明星”“大师”“奇人”……均可能是一幕幕炮制的神话。

学会怀疑是一个民族思维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我很庆幸生活在神话们崩溃或即将崩溃的年代,在我们的审视下,一切笼罩着耀眼光环的神话主角,都躺在我们的聚光灯下——

牛顿:残暴色情狂、神经病、魔法师?

毕加索:大师涂鸦、愚弄庸众?

很不幸,第一个走进神话爆破室的主角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伊沙克·牛顿。牛顿在科学上的贡献无可怀疑,只是今年在英国,出现了对这位科学家研究生涯的动人神话的怀疑。

英国《泰晤士报》披露了这种爆炸性的新闻,传记作家怀特在1996年将出版的牛顿传记《最后的巫师》中称:苹果落在头上导致牛顿发现地心引力原理的神话,只是历时250年的一项掩饰这位英国科学家秘密阴谋的一部分。

怀特说,牛顿不仅是一位残暴色情狂、神经病患者,还是一位魔法师。他之所以精心炮制苹果落地神话,是掩饰他对巫术的迷恋,而在当时,对巫术的迷恋会使他遭致绞刑的惩罚。

怀特还披露了牛顿私生活中一些让神话仰慕者不愉快的事迹,比如,他的侄女巴顿,也是他的出版经纪人,为了使牛顿知名度火速上窜,为他修饰了这个苹果故事。牛顿有时也利用她作为社交和性的诱饵,来利用贵族们,让他们为他宣传,给他赞助。

牛顿对从欧洲大陆进口的有关巫术书十分沉迷。那些书在当时都是赤裸裸的色情作品——在英国十分少见,价钱昂贵,而且拥有这些书会导致性命之虞。牛顿年轻时曾参与涉猎魔鬼研究等被查禁法术的外国秘密组织。他对炼金术感到痴迷,希冀从化学实验中发现永恒的灵丹妙药。怀特宣称:“从牛顿的文件中能找到暗示他是由炼金术,而非苹果掉落在头上,激发地心引力灵感的内容。”(材料引自《青年参考》)。

怀特也是世界著名科学家达尔文、爱因斯坦等畅销传记的作者。他这样报道,尽管还有待科学界进一步考证。作为一家之言,肯定是“哗众不取宠”。法国哲学家伏尔泰不仅是牛顿“苹果神话”的传播者之一,也在1764年9月对鲍威尔说过以下名言:“如果我能死而复生,或者再生人世,我祈求上帝让我降生在英格兰那块自由的土地上。我所仰慕的有四件东西,它们是英国人引为自豪的,即:自由、财产所有权、牛顿和洛克。”而今怀特——这个英国的“乌鸦嘴”“神话爆破手”竟把英国人引为自豪的“国宝”牛顿置于尴尬境地,莫非想做“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么?非也。在一个有着洛克、弥尔顿、密尔这样的人文传统的国度,怀特之言作为一家之说,自有其必要存在的理由,只有愚昧的民族才长久跪倒在偶像脚下,不知怀疑和前进。

与牛顿“苹果神话”呈崩颓之势类似,艺坛上更是神话气泡迭破。

毕加索,这位现代派绘画巨擘,曾在临死前说:他晚年的作品多系涂鸦之作,只是为了愚弄那些盲目崇拜的庸众。这则消息经海外传入中国之后,对中国文化界颇有触动:大师应不应置于实践检验之下?名气是否是拒绝批评的盾牌?

胡利奥·伊格莱西亚斯是许多中国少女崇拜的偶像,前两年还爆出他与中国女歌星的新闻(当然这本身也是神话炒作术之一)。最近又因抄袭作曲人莫雷诺的《YoLanda》而被控走上法庭,赔了20万美元才了结官司。可见宇宙底下没有神,大家都是凡人,神话主角与神话推销商们之所以孜孜不倦地构思、设计神话,也不过是名利驱动而已。

马雅可夫斯基:情妇邀宠、权造势

三毛:荷西故事多属虚构?

蓝英年先生最近的一系列有关俄苏文坛的文章,洞幽烛微,使我们看到俄苏时代形形色色文人们的命运。他有关马雅可夫斯基的神话真相,使我们青年一代又开了一次眼界。

“马雅可夫斯基过去是现在仍是我们苏维埃时代最优秀的、最有才华的诗人”。评价不可不谓高矣!钦定之下,自然是登上神话之殿,让芸芸众生仰首而视了。可是,马雅可夫斯基被树为诗坛偶像的历程颇有点神秘小说的味道,原来他的情妇、“遗孀”莉莉娅在本世纪30年代政治清洗中颤栗自危,虽有上层大佬保护,但她觉得“仅靠个人保护并不牢靠。政治风云变幻莫测,除斯大林外谁都可能垮台,所以要想永远平安无事,非得有一道来自斯大林本人的护身符不可……深知斯大林心思的阿格拉诺夫立即给她出了个主意:借口马雅可夫斯基在社会上受到冷落,给斯大林写信……”

神话的初衷竟是出于一个女人生存欲望的强烈。1935年11月24日,莉莉娅在致斯大林信中说:“诗人马雅可夫斯基逝世后,有关他诗集的出版和纪念活动等事宜全压在我一人身上……书店里没有马雅可夫斯基的书,哪儿也无法买到……马雅可夫斯基研究室至今尚未筹建……马雅可夫斯基命名的广场和街道,均未实现……我独自无法克服这样的官僚主义的淡漠和抵制。经过六年的操劳我向您求助,因为看不出继承马雅可夫斯基巨大革命遗产还有别的办法。”

这封信正好成了斯大林干预文学的最好借口。他在收到莉莉娅的信的当天,就给叶若夫下达了指示:“对他(马雅可夫斯基)的纪念和作品漠不关心是犯罪!”指示一下,所有对马雅可夫斯基持不同意见者全遭当头一棒,泄了气。

偶像树起来了,神话造起来了,主角的大名响彻寰宇,莉莉娅是从中渔利者之一。可是想知道莉莉娅对他的“情人”马雅可夫斯基的“爱”有多深吗?1945年,在莉莉娅的前夫奥西普死后,她对人说:“这对我是第一次真正的痛苦。马雅可夫斯基(情人)死了,普里马科夫(丈夫)死了,这只是他们死了!可奥西普死了,我同他一起死了。”(材料引自蓝英年《马雅可夫斯基何以被偶像化》,见《远东经贸导报》《北京青年报》)

就是这样一幕神话,许多人出演了被愚弄的小丑的角色,他们还以为是在欣赏诗歌艺术,与其说是欣赏诗歌艺术,不如说是欣赏“戏剧艺术”!

三毛的神话故事近来也有渐成喜剧的迹象。对于三毛的文学成就,台湾著名的“神话爆破手和终结者”李敖曾嘲讽道:“比起琼瑶来,三毛其实是琼瑶的一个变种。琼瑶的主题是花草月亮的淡淡哀愁,三毛则是花草月亮淡淡的哀愁之外,又加上一大把黄沙。”三毛、琼瑶比起李敖、白先勇等来,原本是类似于通俗歌手与严肃音乐家的区别。但三毛在神话制造商、推销商们的通力运作下,硬是风靡了两岸的青少年女性读者。

但是在这个神话纷涌崩塌的年代,三毛神话爆出新闻:四月中旬,美籍华人、环球旅行家马欣抵达西班牙马德里,开始对荷西家人、邻居的走访。

曾居住荷西家楼下的邻居程小姐、于小姐说,印象中的荷西善良、憨厚、贪玩、不喜欢念书,看起来比三毛至少年轻10岁,是个极普通的西班牙人。当时周围的人都看得出是三毛死缠荷西,而荷西的母亲和大姐则认为,可以肯定他们之间是有感情的。但三毛在作品中对荷西的品质和他们的爱情着意进行了渲染。三毛一开始就虚报年龄。这种谎言对西班人来说是不能接受的。

1973年荷西去沙漠当潜水员,三毛也去了。这些与三毛书中所述有两点不符:一是荷西不是为了三毛才去撒哈拉;二是荷西只念了一年轮机学校便提前当兵,他是潜水员,而不是工程师。

玛利亚说,荷西与三毛到沙漠结婚,荷西家人并不知道,再次见面是在荷西的葬礼上。此后,荷西家人请政府公证:房产、财产、全部归三毛所有。这也与三毛在《似曾相识燕归来》中的说法不同。(材料引自《生活时报》赵曼文)

如果说三毛作品的褒贬是鉴赏力的问题,三毛精心构筑的神话故事则是考验诸君智力的时候了。

造神的时代虽已逝去,现当代某些神话还是要造的,因为有些人能从中收取巨额的“神话”版税——崇拜、支持、喝彩。但是假如人类的良知不死,就必定还有不惧追杀的神话爆破手和终结者。信息发达的时代给人类带来的福音之一,就是真相终会透过层层黑幕传播到公众之间。而在90年代的中国,不是还有气功大师神话、禹作敏神话、陈希同神话……等等纷纷崩溃,让我们青年一代发自内心地向神话爆破手和终结者们致敬——你们使我们看到事物真实的一面、启迪了我们用自己的大脑思考!

每当看到那些跪倒在名人、明星、“大师”们脚下的没有独立人格的人,那些挤到名人、明星们身旁谦卑地合影的虔诚面孔,我就忍不住偷偷地想笑:“瞧,又一个神话商的忠实消费者!”

猜你喜欢

荷西莉娅怀特
E.B.怀特和他的英语句子(三)
E.B.怀特和他的英语句子(一)
月光下的粉黛乱子
了不起的作家:E.B.怀特
德里克·怀特
三毛辞稿约
饲养员手记
动物园里趣事多
朱莉娅·罗伯茨
———“人民的选择”
玛莎与苏莉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