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征开始了吗?(1)
1996-08-28吴明
吴明
这个时候。谁还听到过那种痛彻心肺的呐喊?
危亡的时刻已成过去,一代人的骄傲在文字的描绘中渐渐变成纯粹的记忆,问一问现在的人,或者就问一问我们自己:长征,在我们心里还意味着什么?
那是60年前的一个故事。承认它的悲壮与伟大在今天是一件再正常不过和简单的事情,可以用来形容这一故事的词汇都已用尽,我们还能用什么样的语言和文字来谈论60年前的那一次长征?
又想起了长征,一个直接的原因是它的胜利至今天整整是60周年。59年的时候人们很少谈论它,61年的时候人们也不会像今天这样关心它。60年一甲子,60年一轮回。今年,有关长征的话题空前频繁地出现在我们身边。我们又开始回顾那空前的悲壮和空前的伟大;热血青年又沿着60年前长征者的足迹寻找感叹。可是这一切过去之后,我们会发现所有的光荣与骄傲最终还是属于那些白发苍苍的战士和长眠于地下的英灵。
我们拥有什么?
我们现在拥有了对一个新世纪的梦想。在所有的场合我们谈论着那如同已摆好庆功宴席的21世纪,频繁地用“辉煌”一词形容着今天和明天。
而关于60年前的长征呢?
昨天永远是历史,属于历史的那一段光荣与骄傲究竟应当如何继承?在这个可以用牛奶当作浴液、为猫狗食品做
着精美广告的时候,去谈论长征,谈论那些同我们一样甚至比我们更为年轻的战士嚼着草根树皮、滴淌着鲜血走过的长征,夜深人静的时候,心中会因不安而怦然一动?
再看一看生死存亡的一刻
长征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在今天可以轻松地谈起60年前的牺牲。一位外国记者写到长征时说过这样的话:“死者和失踪者的名单连绵不断,永无尽头。”可是对今天的人们来说,60年前成千上万个年轻的生命也只是消失在文字里。
鲜血毕竟没有在我们面前流过。
斯诺先生曾这样评价长征:“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所有这一切以及还有更多的东西,都体现在现代
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的历史中了。”
斯诺是在长征结束一年后对它作出上述评价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在人类历史上我们至今很难找到这样的先例——一支衣衫褴楼的军队在无补给和无根据地的情况下进行的漫长的足以跨越洲际的一次长征。“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毛泽东俯仰古今,心中豪情怎能不为这支英勇悲壮的军队油然而生?“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的。”
这绝不是侥幸死里逃生后的得意庆幸,因为这支军队在所有的死亡关头都不曾失去过胜利的信心。回顾长征,红军多少次生还与突围都无异于奇迹,以至于使人无法理解它何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红军长征中经过的每一座山,一道河,一片草地,都可能成为这支没有
食品和弹药的军队的覆灭之地。可是一把草根、一块树皮、一根皮带,竟然使这支军队走过了雪山和草地。红军遭遇的每一次战斗都如同是在死亡边缘上的挣扎,而年轻的战士以不惜生命的勇气前仆后继把红军推出死亡的绝境。
在争夺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的战斗中,22名战士身背步枪和手榴弹,冒着对岸敌人的枪弹,从撤去木板、摇荡于波涛之上的铁索上攀援而过,听到这样的故事之后,那不可想像的战斗场面曾令斯诺先生惊讶:敌人何以无法阻击一小队在铁索上慢慢攀援的红军的进攻呢?他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当一个又一个红军战士坠入急流之后,红军战士如同不知死亡为何物的神勇终于震慑住了敌人,以至于使敌人视不避枪弹的红军为天神而不敢向他们射击。
在生死之间不曾有丝毫的犹豫和动摇,使这支红军终于走完了那段漫长的路程,那是奠定了中国未来的一次长征。
我们今天面临着什么样的围追堵截
在长征胜利60年后的今天提出这样的问题,似乎显得有些生硬。但是,如果不是为了我们的今天和明天,那么对长征的纪念还会有什么意义?
当美国的一个节目解说员在奥运会开幕式的转播中肆意侮辱我们的时候,当日本一面为他们的侵略历史辩护,一面试图在我国钓鱼岛上重温控制和占领之梦的时候,当我们的海上资源和礁盘面临肆意掠夺的时候,当台独分子妄图分裂我们的祖国的时候,我们在今天纪念长征,难道仅仅是为了60年前的光荣与骄傲?
建设一个富强的中国是百多年来中国一代代仁人志士的渴望,为什么我们走向强盛的路途无比艰难?因为最大的忧虑还在于我们自己。
想一想在今天还有多少人会为昨天的苦难唏嘘不止?“生死存亡”对我们来说只是一个不常使用的成语,而皑皑雪山和一望无际的草地与死亡又有什么直接的联系?
卡拉OK已从都市的歌厅一直唱到贫困县城的酒席餐桌旁;上千元的宴席也只是“不好意思”的粗茶淡饭;报刊上天天告诉我们如何体验“浪漫经典”;别墅洋楼如雨后春笋,呼唤着我们尽快拥有;一百多元一盘小虾绝对是超值享受;上万元一件的衬衫也肯定物有所值;……人们开始花钱请别人制造一点“艰难”来“磨练”自己过于肥胖的孩子的“意志”;大鱼大肉吃腻了纷纷说吃野菜才是回归自然……如同那些“咳(刻)不容缓”“骑(其)乐无穷”之类迫不及待的广告一样,无处不在的浮华之风已使我们习以为常,仿佛我们昨天不曾因饥饿而勒紧过腰带,而今天还在为温饱发愁的几千万人口好像不是我们的同胞……
请相信我们决不是商业文化与商业文明的对立者,谁也不能否认前辈们的牺牲奋斗就是为了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使我们不时惊觉的是以下一些随时都会发生的事情:南方某县一座刚建成的大桥轰然塌掉,几百万元的巨资和多少人多少日夜的辛劳转瞬间化为乌有,可是副县长的一席话却让人顿感“轻
松”:“事情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今后怎样从中吸取教训……”
我们如此富有,几百万的损失也只不过是九牛一毛!
可是,我们不用费力就可以回忆起曾经贫困的昨天,几千万尚未获得温饱的同胞也就在我们的面前一那些因贫穷而无法进入学校的孩子们的眼睛时时提醒着我们:
我们是不是还在进行着长征?
谁会邀请我们进入新的世纪
在今天,我们应该问一下自己:为什么要纪念长征?
是的,为什么纪念长征。
一个新的世纪即将到来。进入新的世纪,难道只是如日月轮换般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很长时间里,我们曾想象着那个据说是属于亚洲或者说属于中国的新世纪,似乎一旦新世纪到来,我们就可以占有一份巨大的辉煌。
这毕竟是梦想。没有人会伸出手邀
请我们进入新的世纪,我们能够得到的,只有毫不留情的竞争。
于是,我们就必须回答上面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纪念长征?
因为我们还不富有,我们尚未彻底摆脱贫穷,即使是都市耀眼的霓虹灯也难以遮住生活中未曾消失的寒酸。而这一切使我们在世界上更加艰难地维护着自己的权利和尊严。
所以我们要纪念长征。
如果我们像当年的红军一样,具备了卧薪尝胆、含辛茹苦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勇气,在新世纪到来的时候,我们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
为什么不能像60年前与我们同龄甚至比我们还要年轻的红军战士一样,一起长征?
责任编辑: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