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青团扬威黑土地

1996-08-28晓明万信

中国青年 1996年4期
关键词:团支书团支部团组织

晓明 万信

你在黑龙江的乡村转一圈,便会目睹一种有趣的“景观”:在许多屯子里,团支书都是很有份量的“人物”。青年有事没事爱往团支书身边凑,以得到他的提携和夸奖为荣;有经验的老农时不时来团支书的示范田看一看,就“生物防治”等名词讨教一番;村中的大事小情,村领导也要找团支书合计合计:“人家文化高,新东西理解得快!”

林口县委潘副书记讲了本县的一段故事。1993年夏天,某村发了洪水,眼看小桥就要被冲毁。村长急了,在喇叭里广播:“请村民10分钟内到村委会集合!”10分钟过去了,见不着几个人影。村长无奈,去搬团支书。团支书拿起话筒就喊:“我命令全体团员,5分钟内集合!”半支烟功夫,齐刷刷来了100多号人

这个听来含忧带喜的故事蕴含着许多值得探讨的东西。近年来黑龙江乡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急剧的变化中,向来一无权二无钱的小字辈共青团,又是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面包会有的出路会有的

兰西县红光乡红光村的左家军刚当团支书那会儿,曾为自己的角色感到羞愧。不说别的,单是团员每年1元2角的团费,任他满山遍野,挨家挨户地催讨,

竟然收不上来。他很体恤大家的难处:村里人均只有2亩地,每亩仅有二三百元的收入,能填饱肚子就不错。可是他忍受不了一种可怕的冷漠:“入团有啥用,能吃还是能喝?”几声质问,刺痛了他的心……

绥化市东富乡腰房村团支书张文波,很为团支部的生命力发愁。周围村落的团组织已经销声匿迹,他不甘心重蹈覆辙。为了让团组织保持活力,他煞费苦心筹划各种文体活动。可是参加者越来越少。青年们说,回回扭秧歌、歌咏比赛,谁唱哪首歌准跑调大伙都熟悉。新鲜劲一过,还有啥意思?

林口县奎山乡太平村团总支书记刘德志刚上任时的处境更为悲凉。全村1500口人,近300名青年,登记在册的团员只有4名,而目全是超龄的。他逐一劝说青年靠拢团组织,大伙都摇头,只有一个小伙子经父亲恩准表示同意参加团的活动。那老爷子说:“去,不为别的,让团支书好歹给划拉个对象!”五四那天,太平村团组织打算举行纪念活动。刘德志看村长心情不错,脸色很好,趁机申请40元经费。村长的脸顿时晴转多云。一赌气,刘德志把自家的一袋化肥扛出去卖了40元。他痛苦地想:“这共青团,往后咋整?”……

倘若团干部们只会叹息,只会抱怨,那么黑龙江的青年运动史乃至农村发展史就只能这样写——“缺少创新,缺少探索,没有青春……”不,历史不该这样写!

1989年的春天,东宁县老黑山镇发生了一场争执。争执的双方是青年和父辈。二道沟村的团员小董,批评老爸种玉米的方法不科学,执意要按照科技站传授的新方法耕作,气得老爸一蹦老高:“你小子吃了几天咸盐?几辈子都是这么种的!”经团支书调解双方达成协议,老爸种一亩,儿了种一亩。秋后,小董的一亩地收了10袋玉米,他老爸的一亩只收了3袋。老爸服了,说“从今往后,咱们老辈交权了,”

这场争执引起了镇团委书记李长顺的关注。他想,现在党和政府号召科技兴农,上面轰轰烈烈,基层却冷冷清清,进展不大。为啥呢?大包干以后,一家一户就是个生产单位。一家之长的老农信不过县里科技人员那一套新项目新技术,青年想试一试,可是在家里说话不算数。由于历史的原因,老一代农民文化低,视野窄,非常保守。但是,他们很讲实际,只要看到成果,他们最终会接受新事物的。能不能让各村团支部先抓一下示范工作,待有了成果,再向全乡推广呢?

李长顺把自己的想法向镇党委作了汇报。镇党委正为“科技推广难”而焦虑,李长顺的一番话正中下怀。于是,老黑山镇的每个团支部都种起了示范田。不久,喜讯传来:太平沟村团支书李志俭种的两亩小麦获得高产,全村农户纷纷效仿,大旱之年夺得丰收;二道沟村团支书王和新种的烟草,8亩地纯收入近万元,王和新的种植方法已在全村推开……不到一年时间,老黑山镇仅仅因种植方法的改变,人均收入从800元增加到1200元。

团组织小露锋芒,使东宁县委和牡丹江的团干部欣喜不已。党政领导和“助手”走马灯似的下去调查研讨,一致达成共识:改变农村面貌,振兴农村经济,必须依靠科技进步。青年在农村中文化水平较高,思想比较解放,应该成为学科技用科技的中坚力量。组织青年求知求富,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共青团完全可以派上大用场。鉴于村级科技力量薄弱后继乏人,东宁县委果断拍板:干脆,村团支书兼任科技副村长!

几乎与此同时,兰西、青冈等县的党组织也开始了类似的尝试,把共青团推向了科技兴农的第一线。团干部们兴奋地说,共青团在农村发挥作用有了一个坚实的支点,我们终于找到了助手的感觉。

擎起一面团旗振兴一方热土

1993年,黑龙江团省委总结东宁、兰西等地实施“三位一体”的经验(选拔青年星火带头人担任团支书,同时兼任科技副村长),决定在全省大面积试点。团省委明确提出,把科技兴农作为农村团的工作的主攻方向。从此,星星点点的农村青年科技之火,在全省渐渐形成燎原之势。

兰西县义发村团支书鲁廷业,率先进行科学实验,亩均收入1600元。他手把手地教村民如何选种,如何施肥,使村民只靠种植人均收入就达2000元,义发村从全乡最穷的村变为首富。穆棱市明新村团支书朴德范,钻研养猪技术,每年获利30000多元。当地农民怕赔钱不敢养猪,朴德范就发动7名团员建起示范农场,给村民赊猪崽,借资金。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半数以上的农户成了养猪专业户,1995年户均获利10000元以上。像鲁廷业、朴德范这样懂技术、有责任心的团支书,在黑土地上何止成千上万!

左家军再不为团费发愁了。他带顿青年建了两个股份合作体,每个青年的年收入都在万元以上。由于村里采用了新品种新技术,亩均收入从过去的二三百元增到今天的1000多元,劝说农民科学种田,左家军确实有一套。比方说玉米生物防治,每亩地要花一元钱,农民舍不得。左家军在田间地头开始了穿梭游说:“用赤眼蜂治玉米螟,每穗玉米能多结8个粒。别小看这8个粒,一亩就是2万个粒。玉米1000粒为一斤,每亩就是20斤。玉米5角钱一斤,20斤就是10块钱。你投1块换9块,为啥不干呢?”团支书的这笔账,算得农民心服口服。

张文波的团支部干得有声有色。腰房村是远近闻名的土豆专业村。可是这几年种子退化,病虫害严重,亩产只有2000多斤,农民不打算再种了。团支部成员和腰房小学的青年教师不信邪,搞起了土豆原种繁育。他们四处求教,几经挫折,历时两年培育出“绥农8”等几个新品种。为了让农民掌握新品种的栽培技术,团支部办了30多期培训班。农民一试种,不得了,亩产达到7000多斤!靠种土豆发家致富,青年人更是捷足先登。24岁的团员唐秀明,1995年纯收入10万元以上。村里还有100多位青年,种土豆年收入超过2万元。团支部搞羽毛球比赛,报名的人挤破门。因为获得冠

军者,将得到100斤优良土豆种!

今天的刘德志早已“鸟枪换炮”了。据说,他正领导着中国农村最有经济实力的团支部。1993年,在上级团组织的支持下,太平村团支部办起了一个从事香菇生产的实体。他们把菌种卖给村里的农户,待香菇长成后再收购回来。一车车香菇远销天津、上海,供不应求。1995年,村里凡是种香菇的农户平均收入60000元,团支部办的实体获利近50万元。现在太平村青年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入团,因为加入组织不仅是政治上的荣耀,而且还享受许多待遇:订阅报刊免费,外出培训免费,优先进入团办实体工作。有人甚至拉关系请求入团,“刘书记”一脸严肃:“考验考验再说。团的大门永远是敞开的。”

黑龙江团组织投身农村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为团干部和青年人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干的大舞台。他们越干办法越多,越干本事越大。村团支部是农民科技致富的带路人,乡县两级团委则介入农村区域经济的决策和组织。

望奎县厢白乡有1.5万亩薪炭林,长期闲置。乡团委经过考察论证,决定因地制宜发展柳编业。他们牵头投资10万元建起青年柳编总厂,下设13个分厂。乡团委书记兼任总厂厂长,13个村的团支部书记任分厂厂长。1995年,一直被当柴烧的柳条为厢白乡带来了500多万元纯收入。

绥棱团县委认为“稻鱼鸭共生技术”效益高,适用于本县,便召集水稻产区的团干部进行商议,在全县大面积推广。1995年,在县委领导和技术人员的支持下,上集、泥尔河等4个乡试行“稻鱼鸭共生技术”的水稻面积1.6万亩,养鸭36万只,放养鱼苗2.4万公斤,增收400多万元。

海伦市丰山乡团委和肉牛打起了交道。乡团委书记当上了肉牛养殖总厂副厂长,各村团支书任繁育站站长。团委先选择20户青年,每户无偿提供资金800元,靠这20户青年积累经验,推广示范。在团组织的推动下,丰山乡的肉牛业已初具规模。1995年,全乡肉牛饲养量已达12000多头,出栏4200多头,实现产值1000多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增加了700元。

林甸县更有绝的。县委决定发展绵羊养殖,团县委主动请缨,要求把这个项目交给团组织。“我们保证两年内养羊22万只,实现全县人均一只羊。我们共青团有这个实力!”县委欣然应允。目前,林甸县已有11万只绵羊,团县委书记被人戏称为“羊司令”。

无数个“羊司令”、“牛司令”、“蔬菜大王”、“西瓜大王”、“香菇大王”迅速崛起,叱咤风云,打碎了农村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加快了农民奔小康的步伐。黑土地在变,黑主地上辛勤劳作的人也在变……

给青年一次机会

还龙江一个惊喜

共青团在农村工作中释放出如此能量,归功于各级团干部的艰辛努力,更归功于各级党政部门的远见卓识。在发展本地农村经济这盘棋上,黑龙江的各级决策者都把共青团放在重要值置上。绥化、东宁、庆安、绥棱等地、县专门成立农村青年科技领导小组,由县委主管书记亲自挂帅,协调指导共青团工作。许多市县还下达文件,要求每个村给团支部划拨10亩地,为本村推广新项目进行示范,同时解决团的经费问题。团省委常委冒着寒气,兵分5路,对全省农村青年科技工作进行调研。这次调研行程数千里、历时几十天。通过解剖200多个村庄,常委们思路更加清晰,信心更加坚定:共青团介入农村经济发展,在村级科技工作中唱主角,这条路我们走对了。4月12日,团省委将调研报告呈报省委,得到省委主要领导同志的重视。省委书记岳岐峰当即表态,支持团省委的想法。省委副书记王建功还亲赴黑河地区,考察了解农村团组织状况。6月13日,省委向全省通报表扬了黑龙江的各级团组织,称赞他们工作思路对头,在服务经济建设和服务青年创业成才方面,办了很多实事,发挥了党的助手作用。7目20日,省委下达13号文件,要求各级党政部门重视“三位一体”配置工作,确保共青团在村级科技工作的主体地值。

团省委一班人深知省委领导的良苦用心。黑龙江省委提出了一个气魄宏大的战略目标:用15年时间把黑龙江这个农业大省变成农业强省。作为中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黑龙江计划到2010年,新增粮食产量500亿斤,彻底消灭贫困县,使农民人均收入值居全国前列。目前,黑龙江农村现状还不尽人意,全省68个县,三分之二以上要吃财政补贴;农民人均土地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人均收入仅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实现宏伟目标,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必须依靠一代有文化有觉悟的农村青年冲锋陷阵。黑龙江困难很大,潜力也很大,共青团任重而道远!

黑龙江团组织在农村的工作业绩

(截至1995年12月)

1.创办青年股份合作体102000个,吸纳青年60万名,年创产值20亿元。

2.全省16343个行政村中,已有11440个实施“三位一体”配置,占总数的70%。

3.筹集农村青年科技活动资金2400万元。

4.培养县级以上农村星火带头人86000名。

5.建立省级农村青年科技活动基地7个,地市级基地31个。

责任编辑成晓明

猜你喜欢

团支书团支部团组织
“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团总支)”名单(共四百三十一个)
发挥群团组织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探析如何加强油田社区基层团组织建设
为什么你挤不进比你厉害的圈子
云南财经大学开展2016级新生教育系列活动之“新生团支书培训会”
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思考
发挥群团组织带头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吴洪芹接受境内外媒体采访
创建“雷锋团支部”立足岗位学雷锋
何妨做个极品团支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