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小儿暑热症等
1995-12-30朱耀琴
朱耀琴
暑热症,又称夏季热,因流行于盛夏,故名,是婴幼儿特有的发热性疾病。临床特点以夏季长期发热不退,伴口渴、多尿、无汗或汗少为主要症状,秋凉后热退;一般认为是由于气候炎热时小儿体温调节功能暂时失调,不能通过各种途径维持产热、散热的动态平衡所致。本病绝大多数发生于周岁前后至2岁间的婴幼儿,6个月以下及2岁以上者少见。发病多集中于每年6~8月天气最炎热的季节,秋凉后减少,绝大多数病儿自愈。
临床症状:(1)发热,绝大多数病儿于盛夏时节渐起发热,体温常在38°~40℃,持续不退,无固定热型但显著地随气候而变,气温愈热体温愈高,天气转凉体温亦降;
(2)口渴多饮,1日进水量可达2000毫升以上;多尿,尿多且清,一昼夜排尿10次,尿比重偏低,常见于病的早期;
(3)无汗或汗少,皮肤干燥无汗或极少汗;
(4)病初起时可伴有轻微的上呼吸道症状或消化道症状;高热时可有惊跳、嗜睡或烦躁不安,甚至彻夜不眠,但极少发生惊厥、昏迷等严重神经系统症状,病人初起时一般情况良好,体检时除咽部稍充血外,无特殊发现;
(5)实验室检查多在正常范围内,部分病儿白细胞分类中淋巴细胞偏高;
(6)此病病程长短不一,多数历时1~2个月左右,但也有从初夏开始发热,热程伸展至整个夏季,历时3~4个月直至秋季。
由于持久发热,可产生一系列并发症。病儿因食欲减退,逐渐消瘦,抵抗力低下,易感染各种并发症,以消化不良、饥饿形成的脱水、酸中毒等代谢紊乱以及呼吸道感染占大多数。故应注重合理护理:给予易消化富营养食物,多饮水,增强体质,改善居住条件,注意可能的并发症的防治。尽可能使小儿处在比较阴凉处,如空调室中,或使居室通风降温。遇高热惊厥或烦躁不安时可用酒精擦澡、冷水擦澡,行温水浴,用镇静剂。忌用长效抗菌素以免引起菌群失调。暑天可常服清凉饮料,如:霍香、佩兰各8克煎服代茶,也可用蚕茧20只、红枣20枚煎汤代茶,改善多尿症状,六一散加薄荷冲服有辛凉解表、消暑利湿作用。
我有个好动的儿子
陈桂枝
我孩子从小好动,虽是独生子女,但为了培养他的意志,锻炼他的体质,我们便因势利导,勉励他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他五六岁时,我们训练他跑步、打球;八岁时,他学会了游泳;十岁时,学会了骑自行车;十二岁时,乒乓球、排球、羽毛球、篮球、足球样样都精,尤其酷爱踢足球。上了初中,他更是珍惜每周四节的体育课和体锻课,平时在家做功课,每隔一小时他必定要举举亚铃、翻翻跟斗,做几十下俯卧撑或“鸭子跳”。即使考试再紧张,他也得抽空踢一场足球。在校运动会上,他参加100米、800米赛跑,均获得好成绩。所以,他体格匀称,皮肤光滑,视力良好,记忆力强,精神集中,反应敏捷,这些跟他爱好体育锻炼是分不开的。
他在福建师大附中上学。该校是全国一级达标学校。据了解,在他学校的运动会和市中学生运动会上获奖的同学,大部份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且很多都是优秀的学生干部。该校的校足球队和班足球队员也大多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引人注目的是,在福州市中学生运动会上,能出成绩的,团体总分高的,几乎都是附中、三中等这些重点中学。从这里明显看出,一个学生的整体素质,是德、智、体三者分不开的。学习好的学生,会“玩”得玩,很多素质差的学生,“学”与“玩”都不行。
很多家长怕孩子花时间参加体育运动会影响学习。其实,适当的体育锻炼会有效地增强脑的功能,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恢复疲劳,使之有清醒的头脑再继续回到书桌旁;体育锻炼加速血液循环,使脑细胞得到充分的氧气供应;体育锻炼也能训练大脑的反应,使脑功能活动得到良好的强化,使之更加敏捷。同时,体育锻炼使人有健美的体型,强壮的体魄,这样就有充沛的精力应对繁重的课业。体育锻炼与健脑是密切相关的。要想让一个孩子成才,德、智、体三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