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拨好“亲情”这根弦

1995-12-30

祝您健康 1995年8期
关键词:小璐管教信赖

穷 楼

一位叫小璐的中学生来信咨询,说她非常羡慕莎士比亚,因为莎士比亚同他的父母是好朋友。而她的父母却不然,不仅什么都管着她,不信任她,还经常找她的岔子,如翻她的书包、偷看她的日记等,有一个男同学转学送了她一张照片,母亲发现后,硬说她谈恋爱,训了她半天,以后又经常拿这件事骂她、挖苦她。她据理辩解、抗争,换来的只是更多的训斥。她感到烦闷、迷惘,想去寻找自己的爱……

在心理门诊,这种因亲子关系紧张而前来咨询的青少年占有相当的比例。他们或怨父母不理解他们,或恨父母不通情达理,甚至把亲子关系不良的原因全都推给父母。然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青春期亲子关系不良的实质,就是“管教与反管教,支配与反支配”的矛盾。俗话说:一个巴掌打不响。在亲子关系不良中,无论是父辈或子代,都有一定的责任,都需要对方的理解与谅解。所以,在“家长要理解孩子,与孩子沟通”的呼声中,我想借《祝您健康》一角,谈谈青少年要理解长辈,正确对待父母的管教,拨好“亲情”这根弦,使父母子女关系亲情融融。

一、换个角度看问题对青少年来说,父母仍然事无巨细地过问,的确是件令人烦躁和难受的事。但是,在父母的眼中。儿女永远是孩子,他们之所以要管。就是因为对儿女“不放心”,怕儿女吃亏、上当。所以,青少年朋友首先应该看到,父母的严加管教是父母之爱的表现,是亲情之所系,并不是出于坏心。认识到这一点,就容易在心理上采取不反感、不疏远父母,领其好心的态度;行动上则采取“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对策。从而变“亲子相对”为“亲情相悦”,消除青春期亲子关系不良的起因。

二、换个方式待父母父母过于严厉地管教孩子的另一个重要的内在原因,是父母在潜意识中担心孩子摆脱自己,不信任自己。因而“抓住”孩子不放。而处于青春期的儿女。偏又渴望独立,想试试自己的能力,不是回避与父母交往,便是像小璐那样据理抗争、拼命反抗,结果是儿女反抗得愈厉害,父母愈认为儿女不懂事,管教也愈厉害,越发不顾儿女的所思所求。这不仅是小璐据理力争换来更多训斥的原因,也是许多家庭亲子关系不良的恶性循环轨迹。所以,青少年应懂得父母的这种心理,变被动地让父母管教、消极地反抗父母,为遇事主动向父母请教,以信赖父母的方式获得父母对自己的信赖。实际上,主动地向父母请教,不仅能获得父母的信赖,还可以得到父母许多的宝贵经验和帮助,加速自己的成熟。

三、瞅准机会“诉心声”“妈,这个字怎么写?”小君知道他妈又在偷看他写日记,不过这次他没把日记本收起,也没与母亲恶言相向,反而借口问字把日记递给母亲看。于是,母子俩出现了近几年来少有的亲热交谈。“妈,我知道你们爱我,希望我将来有出息,怕我不懂事变坏,所以处处关心、照顾、帮助我。但我已经16岁了,不再是小孩,至少也是个大小孩了,很多事我都想自己试试……请你们理解和相信我。”这次交谈后,小君的父母不仅不再偷看他的日记,而且也不再那么处处盯着他,对他左右不放心。

发展独立的人格和自主意识,是青春期心理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因此,一味地服从父母的安排,压抑自己的独立自主意识也是不可取的。青少年朋友应瞅准各种有利机会,委婉地向父母点明自己的想法,达成对自主意识的共识。这样既显得尊重父母,又给父母一个信息和心理上的准备。

四、沉着冷静求成熟前述那位小璐姑娘按照医生的建议,改变对父母的态度,早晨上学、傍晚回家都主动与父母打招呼,有事告诉父母去向,利用吃饭时给父母讲学校的一些新鲜事,谈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星期天还帮妈妈洗衣服、洗碗、搞卫生,有时既庄重又礼貌地谈自己对父母的看法和要求。结果,父母常夸她懂事了、长大了,不仅不再唠叨,而且很多事情还向她征求意见。所以,青少年要想真正与父母平等相处,就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遇事沉着冷静,有涵养、善思考、不冲动,从各方面走向成熟,让父母不小看自己,最终放宽心。

总之,青少年与父母之间的交往,要紧紧扣住“亲情”这根弦,多与父母交谈,经常满心喜悦地告诉父母一些新鲜事,谈谈自己的看法。密切了亲情,就容易互相信任和理解,也就不难“派生”出友情,融父母、儿女、朋友为一体。

猜你喜欢

小璐管教信赖
小璐最最最怕狗
坚持“五结合”,创新学校安全管教模式
本科课堂中的正面管教策略研究
管教权,让教育更有力
浅谈行政法的信赖利益保护原则
信赖利益保护原则的中国化
一种改进的自适应信赖域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