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女孩的焦虑说到性教育
1995-12-30曾文
曾 文
在健康咨询门诊,我接待一位年龄最小的女孩,她只有6岁。小女孩的妈妈带她来咨询时她已犯病15天。她没有受过任何刺激或惊吓,突然之间,一到晚上就说见到了鬼。惊恐不已,严重干扰了她的睡眠。
这位小女孩,白天的病情明显缓解,情绪也不那么紧张。可一到晚上7点钟左右,病情急剧转化,神情惊恐不安,说是又见到了鬼。这时,她身边绝不能离开入,但谁也不能触摸她的身体,若是她爸爸、妈妈触摸她的身体。她就会骂人。
小女孩骂人,并非出于孩童的戏言,起因是怕被他人伤害的恐惧。她妈妈还告诉我:“刚发病那阵儿,她只是在晚上7点到9点这段时间闹得比较凶一些,9点以后就渐渐缓和,到11点就睡着了。第二天起来上幼儿园,像没有发生什么事一样。”
显然,小女孩得的是儿童焦虑症,是由于孤独与被抛弃感所引发的病态焦虑。这位小女孩生性聪颖,3岁就能背诵几十首唐诗。天赋聪颖均孩子也比较敏感多疑,她从小就害怕被人伤害,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的性困扰。据她妈妈说,自从她4岁那年开始。晚上睡觉之前,常常要问妈妈门是不是关好了,会不会有坏人进来。害怕被人伤害的恐惧,使她无法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她的性格内向、孤僻,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从不和别的小孩一起玩耍,总是一个人自行其乐。根据这位小女孩的病情与病因,我给小女孩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说理开导,并给她开了一些药,服用后,当天晚上就病去神安了,几天后小女孩的妈妈见到我说,孩子晚上不再说见到鬼了。
生活中这样的病例虽然比较少见,但对于那些像这位小女孩一样从小就比较内向、孤僻的孩子,父母及其家长应该格外留心。没有智力缺陷而又比较内向、孤僻的孩子,大多是由于对机体深层性冲动比较敏感所致。6~7岁的儿童开始朦胧地意识到男女两性在心理上的差异,出现同性游戏,同性交友的现象,并逐渐演变为对异性采取排斥态度,男孩嘲笑、欺侮女孩,女孩讨厌、回避男孩,甚至还会发展成为男女两个“群体”之间的争执。在此时期,儿童对性的差别变得敏感,有一种接触异性的腼腆感、恐惧感。在孩童期有性的冲动是正常的,也是十分朦胧的,不要谈“性”色变,也不要放任不管。因为孩子年幼,他们还没有能力处理诸多与性有关的问题。心灵容易受到伤害,容易陷入性的困扰之中。因此,科学的性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对于儿童性表现的态度,笔者认为应是一个保健的态度,健是目的,保是手段。童年的性冲动往往是无意识的、不自觉的,家长注意不得当,就可以化不自觉的为自觉的,这种自觉对儿童并没有好处。儿童自有其不自觉的性活动,保健的任务不在于呵斥禁止以至于惩罚这一类的活动。而在使这一类的活动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一般成年人不懂年龄与心理发展的关系,往往喜欢一厢情愿地把自己的感觉当做儿童的感觉,即自己在某种场合有某种感觉时,认为儿童到此种场合也会有同样的感觉,那是一个很大的错误。儿童有许多活动,一半是由于很单纯的游戏的冲动,一半是由于求知的欲望、好奇心的驱使。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体力、智能的提高,幼童时期的那种“貌似什么也不懂”的性迷惑,经孵化而以恶作剧出现。比如掀女孩裙子的现象就是一个典型。一般父母得悉自己的孩子掀女孩的裙子时,往往立时紧张,认为小小年龄就这么“色”,那到十几岁后不是更不得了?于是,绷紧神经、严惩不贷。裙子被掀的女孩的父母闻及此事,更是气急败坏,似乎不反戈不足以祛晦气。殊不知,这么干戈大动,除了给孩子心灵深处刻上性与罪恶的等号之外,别无他获。孩子只知道那是坏事,但并不了解其真实的原因,有时反而加重了他们的好奇心,适得其反。
性教育应当从幼儿期开始,这点已大致有了共识。但幼小的孩子领悟能力较差,词语的运用非常有限。因而幼儿的性教育主要方式不是讲解开导的言教,而是不知不觉中大人身体力行的身教。给予点点滴滴的感悟,促进优良健康的成长。幼儿家庭内性健康的培养,要求有一个利于促进健康的环境。特别是对于那些比较敏感、内向、孤僻的儿童,消除性的神秘感是十分重要的。为此,应该及早让孩子有时裸体的认识。假如一个儿童对童年发育期始终没有见过异性儿童的裸体形态,是可以引起一种病态的好奇心理的:再若一旦忽然见到异性成年人的裸体形态,有时精神上可能会受到很痛苦的打击。以前有的父母在洗澡的时候,总教年龄小的子女一起洗,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这一类简单与坦白的处置,一方面既可以展缓儿童的性的自觉,一方面更可以预防不健康的好奇心理的发展,确实可以避免不少的危险。当今,许多家庭只有一个子女,怎么办呢,我以为,在孩子年幼的时候,父母可带孩子到游泳池游泳,在露天给孩子更换游泳衣,或让孩子裸体在海滩上奔跑或玩耍。对于敏感、内向、孤僻的孩子,开始可能很不自在,但次数多了也就自然了。鲁迅在儿子海婴面前沐浴,从不遮掩,力求使孩子毫不惊异地认识大人的形体,并相信这样做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罗素认为:“对于裸体的忌讳阻碍我们对于性问题有一种高洁的态度。对于孩子,许多人承认了这一点。只要是在非常自然的情况下,孩子们看到彼此以及他们父母的裸体,那是有益的……父母总是遮掩自身会助长孩子的性神秘,更易成为‘好色之徒。”总之,两性的儿童从小能认识彼此的裸体的形态,是很好的一种性教育方法。淡化男女两性性器官在生理解剖上差异的神秘感,其最佳年龄在幼儿期。当孩子对性发生好奇时,性教育就势在必行了。
在这里还必须强调的是,对于那些比较敏感的孩子,性知识的启发教育应该更早开始,而主持这种启发教育的最理想的导师是孩子自己的母亲。因为就通常的情形说,母亲与子女的关系总是很自然很亲密的,在这种关系之下,一种生理的作用都可以成为回答与解释的题材。而聪慧贤明的母亲自然会随机应变,视儿童的年龄与好奇的程度而决定说话的深浅,无须讳饰,也无须解释得太细致。此外,做父母的应积极创造条件并鼓励他们与同龄孩子交往,尤其是与异性的孩子交往,及早将孩子的不良倾向调整和纠正过来。如此则在孩子的心目中,性可以不成为一个神秘的题目,孩子就可以健康地过渡至少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