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五代”与“第六代”之间

1995-08-22黄艾禾

中国青年 1995年11期
关键词:王小帅学长

黄艾禾

与其他许多领域类似,中国的电影界中导演们被划分为好几个“代”。在“文革”中度过了自己的青春年华、“文革”刚一结束就显露出才华的谢飞、郑洞天等人被称为“第四代”;从80年代初开始崛起并很快在国际影坛大放异彩的是被称为“第五代”的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李少红、周晓文等人。十几年过去,他们在中国影坛上直至今日仍是叱咤风云的人物。新的一代导演什么时候出来呢?

一部名叫《钢铁是这样炼成的》的电影已经完成了全部外景镜头的拍摄,进入后期剪辑,大约在年底与观众见面。说起来,在中国每年要拍摄150部的电影,所以一部电影拍完了要上映并非什么新鲜事。新鲜的是这部电影是在号称中国“第五代”导演的田壮壮帮助、扶植“第六代”导演的旗帜下拍成的第一部新作。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的导演是路学长。这位1989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的青年导演,走上工作岗位五六年,才得到拍摄自己第一部片子的机会。然而路学长说到此并不显得有多激动:机会来得是不容易,从这一点来说,我非常感激田壮壮。这几年为了筹钱拍电影,我求过很多人,包括背起一个小包到海南去找有钱的人拉赞助……但是这几年的经历会对我有好处的,从长远看,它会帮助我认识这个社会,品味人生。《钢铁是这样炼成的》是路学长自编、自导,通过一支摇滚乐队的成长经历讲述一群都市里的年轻人的生活体验,或许这里片片断断就插进了路学长这几年里的心路历程:“我拍的全是感觉。首先是生活中感动了我的事,我体验到了,把它写出来,拍出来,再感动别人。”田壮壮说,他看了这部电影的毛片,“很棒,他们的感觉非常到位,完全不是我们想像中的电影。”

作为“第五代”导演的中坚的田壮壮,早已蜚声中外影坛,他的《猎场札撒》《盗马贼》等片,已成为研究中国“第五代”电影的经典作品。功成名就的他,为什么不像他的同班同学们那样抓紧时机拍自己的电影,而来做这么一件事?

这里一半是客观原因,一半是主观原因。

1993年,田壮壮拍出了他的一部新作《蓝风筝》。这部片子是在未经电影局审查通过的情况下参加当年的“东京电影节”的,虽说获了大奖,但却严重违反了纪律,受到电影局停止拍摄电影的严厉处分。这两年,田壮壮无电影可拍,却有时间对中国电影进行深入的观察和思考。他看了大量的电影,包括中国的、外国的、“第五代”的以及“第五代”之前的片子。

他想:为什么中国电影会有“第五代”的成功?他认为,这取决于几个因素:首先是国家经济的发展;第二是12年的“文革”的断代把“第四代”导演最好的年华都磨掉了,而“第五代”一出来就正好赶上了中国最开放的年代。说到“第五代”的功绩,那就是前四代导演基本是按照传统的电影模式走的,个性的、叛逆的东西很少,而“第五代”却个性非常张扬,内在的生命力旺盛,所以它会在世界上受到欢迎。但是现在已经过了十年多的时间了,“第五代”的电影开始趋于老化。说到这种老化,田壮壮说:“这是一个自然规律,不是谁能扭转的。人们总要随着年龄长大,年龄大了经验就会多,经验多了就必然会失去原来所具有的原始的幼稚的却是真诚的激越和冲动。这是很正常的,你看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艺术流派都是如此。我不知道你注意过每天早上那些锻炼的老年人,我有时就会感到一种悲凉。因为到了这时候,人已经不是生命力的宣泄,而是维持了。”

所以中国电影的未来希望应该在下一代年轻导演们身上。大概是在1990年,田壮壮开始与那些被称作“第六代”的导演们有了第一次接触。当时他们在北影厂的招待所里一起筹备一个剧本,前后搞了有好几个月。“虽然电影到最后也没有拍成,但是我那时对他们已经有了一种感性的认识,初次萌发了要帮助他们的念头。”到了今年年初,北影厂的新任厂长韩三平找到他,希望他能帮助做些工作。在韩三平的支持下,田壮壮的“吉光文化传播中心”正式在北影厂开了张,所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拍摄路学长、王小帅、娄烨等一批“第六代”导演的新作。田壮壮所做的事,包括从审读剧本、策划拍摄方案到筹集经费、疏通各种上下关系等等,“真够费劲的,主要是心里累。不过也挺高兴,到今天我也没后悔。这批孩子聪明,对电影,他们与我们的感觉不太一样。我与他们接触,也是在跟他们学。他们没有很复杂的人生经历,但他们有最到位的、最直接的、对社会中处于最前端的东西的感觉和理解。而那些生活对我们有很多是得不到也接触不到了。

“坦白地说,一个国家的电影好坏,除了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国力以外,就要看导演了。我们国家真正算得上好导演的不多。我不敢保证这批孩子都是好导演,但是应该给他们机会。人人都应该获得机会。记得有个人跟我说,原来古人举过‘毛遂自荐的例子,说‘锥子放在兜里,总会露出尖来的,我说那你也得往兜里放啊!”

这批“第六代”导演拍出的电影会一下子打响吗?

田壮壮微笑道:怕是不会有很轰动的效应。因为说到底这批片子走的不是商业片的路子,恐怕它们的观众只会限于某个层面。他们拍的不是纯实验电影,但也不属于主流电影。而且是低成本,肯定会有很多的缺点。但是,他们的电影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与生活特别的近。

在田壮壮帮助下将拍出的第二部电影是王小帅的《越南姑娘》。影片讲述的是一座大都市中一群来自南方的打工妹打工仔的生活。片名叫“越南姑娘”,是因为有的姑娘进了发廊,老板为招徕生意谎称她们是“越南姑娘”。王小帅并不是打工仔出身,但他自信能够理解他们:“我们之间最深处的东西是共同的。以往人们在写他们的时候,注重的都是他们生活上的困境。而我的片子里所表现的,不仅仅是对他们生活状况的描写,而且我要写到他们的感情世界,生理上的躁动以及那种艰辛的生活也无法压制的蓬勃的青春。

“以我自己来说,我最喜欢有创新的、特别怪的电影,比如日本的《罗生门》,法国、意大利的代表新浪潮的一些片子。当一个导演的最大魅力,就是你自己要说的东西能够得到充分表达体现。我不愿去拍任何强加于我的我绝对不喜欢的东西。当然,绝对地表现自我在任何时候都会受到局限。我现在在拍电影的时候,也要特别考虑到观众的,争取在表现个性与观众接受之间找到很好的结合点。

“我希望我的电影有很多观众,但是如果达不到我也只好不在乎。不过我觉得真正有品味有文化的好片子还是有观众的。我相信只要你有想法,而且是以一种正常人的心态去表达出来,观众会爱看的。

“现在这样有田壮壮帮助,拍片觉得感觉好多了。不像以前自己干,不但钱少,而且不光是搞创作,还得又管钱,又管器材,现在都有人帮助管了,也正规,也轻松,不过也感觉片子就不完全是你自己的了。因为你只完成了里面的一部分工序。”

“那么对于你,电影究竟意味着什么?”在采访中,我问王小帅,也向路学长问过这样的问题。

王小帅说:“你在拍电影之前,它折磨你,你不拍完就很难受。在拍完之后,这段情感,这段回忆就留在你的电影里了。所以电影就是对你的回忆中各个角落里的情感细胞的清扫剂。拍完了,你就真的可以往下走了。”

路学长说:“电影当然是你学的专业,你的饭碗。但是对于我来说,它意味着一个梦。我拍电影,有一种圆自己一个梦的感觉。”

那么田壮壮怎么看电影这个东西呢?他说:“这些年,中国的电影从规模、制作上来说,越来越走向成熟、精良。但是从纯艺术的角度说,电影是退步了,而从电影工业上来说,它又是进步了。这就是电影的两个方面。所以有时候我的心里也很矛盾,心里挺苦恼的……

“我觉得一个好导演,要有爱心,心胸要很博大,对社会对人生有一种真正的认识和理解,然后能够用一种特殊的语言,也就是电影的语言来叙述……”

田壮壮也正在筹拍他自己的一部片子,内容是描写艺人的生活。对于此片,他说得轻描淡写:“拍着玩呗!”似乎对于几年后复出所拍的第一部片子不太热衷。

“那么你心中最想拍的电影是什么样子的?”我问他。

“也很难说。它会使我从内心有一种真正的激动。很可能是跨越时空比较长的涵盖一个历史阶段的那种故事。”

猜你喜欢

王小帅学长
云雾杜鹃醉
八旬老者 文化养生——记85岁北大老学长陈立柱
证据
证 据
白鹭起舞
证据
寻找好嗓子
偷电证据
证据
致新学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