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企业家的精神家园
1995-08-22段跃
段跃
宋晶,中国南光进出口总公司副总裁。1951年生,重庆人。当过插队知青、搬运工、铆工、电工;1982年毕业于山西大学经济系;1985年任中国非金属矿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1988年兼任中国非金属矿工业进出口公司总经理。1994年入选“中国妇女500杰”,同年为中华巾帼软网球队企业家队队员。
人,非要有信仰吗?
只要你活着就得解决一天到晚干什么的问题。
记者:青年人中有种说法,没有信仰的人照样能活着,而且活得更轻松,更快乐。你怎么看?人是不是非要有信仰?
宋晶:信仰对人来说不是需要不需要,而是客观存在。因为只要你活着,客观上就得解决一天到晚干什么的问题。你养鸟,你享受,死去活来拍电影,忙忙碌碌或悠哉悠哉,干什么?什么也不为?
记者:电影《阿甘正传》中有一个情节,阿甘到中国参加乒乓球比赛回国,很多人问他中国有什么新鲜事?他说中国人不信宗教,于是人人露出一脸惊异,我想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西方人把信仰看作人的本性之一,他们不理解没有信仰的人会怎样生活;二是信仰是不是一定就是宗教?
宋晶:“仰”是什么?就是仰视,就是崇拜就是追着赶着企求者。你所选择的人生态度,你所领悟的人生意义通常都是你所崇拜的信念。中国人不大信宗教,但并不等于我们的生活没有意义,没有目的,我们的人性结构中没有信仰的位置,不信宗教的人照样存在信仰问题。你们杂志上不是有个栏目叫精神家园吗?这就是信仰问题。
精神家园不是让你困守什么,而是让你创造什么。
精神的问题不能靠按摩来解决,它是一个自觉锤炼的过程。
记者:“我们的精神家园”栏目开办已经一年多了,我们注意到有两类观点,一类认为人活着就要积极地寻找和营造精神家园;另一类认为精神本无家园,何必自寻烦恼,你怎么看?
宋晶:许多青年人都喜欢三毛,喜欢她所过的流浪生活,但是否想过,不管在沙漠还是舒适的城市,为什么她都能自如地生活?仅仅因为没有人管她?她没有一个固定的居所?我一直认为在她飘泊的生活方式背后,在她的心里始终带着一个精神的家,一旦这个家坍塌了,她的生命就终止了。
家园,一定会有篱笆,这个篱笆是对你生命位置的框定,有时它会使你活得踏实、充实,有时它也束缚你。有时它是固态的,有时又是流动的。你所说的两类观点更像是精神家园的这双重性格。
记者:我对于你说的篱笆和流动很感兴趣,很有中国哲思的味道,能具体解释吗?
宋晶:篱笆就是“界”,人生存的界。比如我是一个女人,1951年生的,17岁插队,20岁在矿山当工人,后来上大学,当经理,这就是我的界。我受到这个界的限定。当篱笆和我的精神境界同在一个点上时,我会感到踏实、安全。但精神家园也有无界性,这种无界性既激励人,也给人压力。于是,要学习,要搏斗,当生活里真正出现“界”变的机遇时,就能够轻快地确立新的追求目标,视野和境界开扩了。社会也是这样,过去我们妇女要把大部分生命消耗在厨房里,烙一张饼就意味着要在炉边烤10分钟,那时女人的界很小。现在我们用不着自己去烙饼,商店和电话把我们的手腾出来,时间腾出来。我在西方世界看得很清楚,工业化和信息化之后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它给人的精神留下更大的空间,人的精神家园从一个个封闭的地方搬到开阔的空间。所以我认为精神家园和世俗的家庭有个很大的不同,它不是让你困守什么,而是让你创造什么。
记者:中国现在的情景似乎更重实惠,中国人的生存状态还没有进入信息时代,人心还没给精神留出太多的空间,所以不少人以为,世俗的生活才是昂扬的,精神是后花园,是奢侈品,比如做了一天生意,累了,想点别的换换脑筋。也有人说这叫精神按摩。
宋晶:我坚决反对“后花园”的说法。那是不让人看的,躲起来的,金屋藏娇,有点偷偷摸摸的感觉。而精神则无时无刻不环绕着人生,它是灵魂,它随时随地都在你的形象和行为中人们每天见面,五官的变化并不明显,精神头可大不一样。
精神不是用来消遣的,所谓换脑筋实际上是精神领域的转换,是精神的运动。做生意很累,每天都要说出无数个YES和NO,片刻的休息中我更愿意写诗,看拳击、足球,听没有词的歌,这时我的精神追求由商战转换到流泻的诗句、悠扬的旋律和观看赛事的兴奋中。关上电视一想,天下的许多事,大道理都一样。精神的问题不能用按摩来解决,我崇拜运动,也包括精神运动。精神过程是客观磨励,自觉锤炼的过程。不管有没有结果,我都有兴趣、有快感;锤炼会增加我的资源,增加我的力量,激励我生活,让我能够从容迎接明天的太阳。
现代商人需要磊落,需要充足的精神资源,
利润是我的努力、我的精神的物证。
记者:你对精神家园的理解很有点柏拉图或马克思主义的味道,但实际上你是个商人。在常人看来,商人总是斤斤计较,商业所追求的是利润,而精神需要超越物质,超越斤斤计较。你对精神的理解会不会在你的商业实践中成为一种装饰品?
宋晶:我同意一句话:做生意也是做人。我的体会是,做生意除了要有机会,懂得技巧,还需有坚韧的品格,能压倒一切又虚怀若谷。我们现在面对的是大商业、大市场,信息量很大,反应速度很快,竞争非常激烈,无商不奸,是封建经济体制下的贬义说法。现在,传真机一分钟就能让你得到很多信息,所以你必须磊落,必须有能力使自己经常保持良好的竞争状态,什么困难都压不垮你。而斤斤计较,也和过去不同,它更多表现为商人的灵敏度、悟性和互惠互利原则,因为你所连接的是信息和市场,是生产者和消费者;是各国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商业习惯,你需要的是见多识广,是对市场的超前认识,是一种脚踏实地的精神品质。所以只有做好人才能做好生意。
说到商人对利润的追求,我并不认为与精神对立。做生意就得追求利润,企业家就得有能耐赚更多的钱,不然算什么企业家?问题在于通过什么手段赚钱,赚了钱干什么用。还要能承受的起生意场上的赢输,赢得起输不起的人,打牌都找不着伴儿吧。在我看来,追求利润的过程有双重意义,一是我把它看作追踪市场、满足市场的过程,是一个使企业不断发展、强盛的过程,尤其是国营商社,它对国家负有责任,对历史负有责任。二是我个人思维运动的过程,是我在这运动中感受快乐,感受我们人与动物、机器相区别的伟大特征的过程。利润不过是我的努力、我的精神的物证,每到那时我都有种辉煌感,有种萌动的豪情。
另外,你们记者通常用文字表达自己,我们商人的方式是谈判、签约,在这时我们更看重自己人格的表现力,特别是作为国家商社的代表还有个国格问题,不管怎么样,国旗在那儿摆着,黄皮肤、黑头发的人生在那儿摆着,怎么可能无动于衷?这就需要有充足的精神资源。
我活着,因为我不敢自杀。
我活着,就一根骨头一口气。
记者:能再谈谈你自己吗?比如你为什么活着?你的信仰是什么?
宋晶:我活着,因为我不敢自杀,就是你,也舍不得给自己一枪吧。既然活着就得身心健康!这话说起来容易,活起来就难了,许多成年人都有过:“实在活不下去了”的感觉,大多数人又柳暗花明了,所以,我总爱对朋友说,人活着就一根骨头,一口气。一辈子下来就是一口、一口地喘气,也就是一件、一件地做事,直到喘不下去了,每一口气都特不容易。所谓一根骨头,就是把你的气和一身肉撑起来的东西。别人怎样我不知道,我是追求真善美。人最有价值的就是当一个真人来活。
记者:什么是真善美?真人是什么样子?
宋晶:我对真善美的理解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但至少有两点,一是绝不能连自己也欺骗,要真实地咬紧牙关承受之苦,真诚忘情忘我享受其乐;再就是与人为善。我想说的是,这根骨头适合我,我靠着它活过来了。这样活了,我就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