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医界“人情”
1994-12-30刘洪兰
刘洪兰
“顾客是上帝”这一当今各行业中最时髦的口号,放在医务界则为“病人是上帝”。俗语说,“人吃五谷杂粮,谁能不生病”!从胚胎发育、降生人间,经过婴幼儿、青少年,到中年、老年,在死亡之前的漫漫数十年间,为了生存、发展,人们随时都要面对风、霜、雨、雪,社会变迁,甚至天灾人祸、战争、瘟疫。所以,每个人都可能不止一次地进入病人的角色而充当“上帝”。
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已经提出了“不失人情”的观点。那时还没有“上帝”之说。其要旨只是告诫医生,诊病不可忽略了病人的“人之常情”。明朝著名医家李中梓根据多年行医的观察。将“人情”概括为“病人之情、旁人之情、医者之情”三方面。
所谓“病人之情”,除了指病人的遗传、家庭、职业、生活环境、体质强弱、适应能力、思维方法、对药物的反应情况外,还包括性格类型、心理状况、七情六欲。例如,喜欢听吉利话的人就不愿意直言病情;对性情忧虑的人多说安慰话会被认为是隐瞒病情;深切入理之言会使多疑的人产生更大的猜疑;富有者多任性,常不遵守医生的告诫;有权势者多傲慢。不愿遵守常理;没主见的人常会接受错误的言论而改变主意;胆小、保守者多过分谨慎、畏缩,而不敢用药;性情急躁者不断更换医生而招致用药杂乱:迂缓性慢的人常会拖延就医、贻误病情;患了隐曲难诉之症的人常讳疾忌医或隐瞒病情;贫困者为节省医药费宁去药铺、诊所寻求廉价药或土单方;路子宽广或吃公费者会遍请赵、钱、孙、李诸名医,连续跑几个大城市、数十家大医院,重复接受新式仪器检查,自以为可以集思广益,相互验证。其实是蜻蜓点水,影响医生的全面分析决断。以上这些病人之情,虽说应由医生多加注意。但若病人自己也明白其中的弊端,主动扬长避短,配合医生接受治疗,将会少走弯路,获得更佳效果。
“旁人之情”包括病人亲属、朋友、同事、领导等人的情况。“旁人之情”多通过推荐医生、选择治疗方法来体现。例如有的人根据广告推荐医生:有的人根据道听途说推荐医生;有的人虽与医生相识但并不熟悉全情而贸然推荐之;更有为得到医院、医生的酬金或介绍费而为之介绍病人的。这就免不了为图小利而循循劝诱,使病人投了与病情不相适宜的医生。推荐医生是一方面,而是否接受推荐又是一方面。有择医决定权的儿童的家长、老人的儿女,如不了解情况就会择错医生。有时。这些“旁人之情”也会决定病人命运。
医生是医疗的主体,对病人来说,“医者之情”最是要紧。这里说的“医者之情”指的是医生、医药、医院的情况,而不是提倡给医生送红包。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必需小心善待。在日本曾见过一幅漫画,其意是“现代医疗猛如虎”。含意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医药、检查费用高昂猛如虎;另一方面是五花八门的检查给病人带来的痛苦、损伤猛如虎。例如胃镜、结肠镜、膀胱镜、支气管镜检查,虽损伤不大但较痛苦;腹腔镜、关节镜及各种穿刺、导管检查,既有损伤又有痛苦;X线拍片、CT检查虽无痛苦但会受到射线损伤。一向被认为是无痛苦、无损伤的超声波检查,近来也有人提出异议。研究者认为,反复用B超检查胎位、胎儿性别,有可能导致胎儿发育异常。一些现代化检查对许多疾病的诊断起着决定性作用。但各种检查都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并不是检查做的越多越好。做何种检查需要医生从患者的角度全面考虑,慎重决定。然而,一些医院为了增加经济收入,增加大型医疗仪器的使用率,用。提取劳务费的方法鼓励医生多开检查申请单。有些医院将血脂、肝功能、生化、心电图、超声波、拍片等统统列入常规检查,凡新入院病人,甚至门诊病人都要查一遍。还有的医生给脑血管病人每周复查一次CT。这些看似对病人全面负责的举措,无疑包含着一些令病人头痛的多余成分。
还有一些钻营发财门路的人,认为医疗市场有利可图,于是纷纷挂牌开诊所、卖药。医药广告满天飞,都说自己是专家、几代祖传,治某病有绝招、秘方。一些不学无术却善用心计的人用花言巧语蒙骗病人;有的夸大病情恐吓病人;有的利用中药成分复杂尚无法分析鉴别成分的现状,将一些伪劣低廉的中草药向病人大量倾销。
以上种种情况不能不使人慨叹就医之难。怎么办呢?笔者认为,在我国历史上及其他一些国家,有一种类似私人包医、全科医疗的方法,值得借鉴。每个家庭都选择自己信得过的医生,与之保持密切联系。小病由他们上门治疗,大病由他们介绍到相应的医院专家处,做检查、治疗可向他们咨询一下。因是本社区、本街道的责任医生。彼此支持、信任、友好,断不敢使用伪药、劣药。这种医疗体系的建立,显然有利于克。服现行医疗活动中的种种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