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儿的汽车

1994-01-01聂本立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94年6期
关键词:穷学生住处买车

聂本立

来美求学的青年,谁都很想买辆汽车,为的是外出方便,节省时间。女儿是自费留美学生,她也常常梦想买辆车。

在美国,一个学生花销之多,是在大陆难以想象的。极普通的一间房,月租金就达150200美元。每学期至少选3门课,每门课学费少则一二百,多则数百美元。钱从哪里来呢?只有靠打工。因此,找得到或找不到工作,成了能否在美坚持学习的重要条件。但是,要想找一份合意的工作,可以说是“难于上青天”。且不说英语水平、本人素质、技术特长等诸多条件,仅就交通来说,就够穷学生伤透脑筋的了。运气好,碰上打工地点距本人住处不远的,是极少数,绝大多数打工地点距本人住处少则几十公里,多则近百公里。更何况不少地方周末没有公共汽车,学生想在周末没课时去打工,就更是难上加难了。没有车,就像爬行的蜗牛,打工难免误点,上课难免迟到,各种活动难免缺席。

美国是“年轻人的战场”。拿战场上的将士来比喻,奋力拼搏的年轻人,没汽车的,顶多算个步兵;有了汽车,就成了骑兵。要是吹起了冲锋号,骑兵向前冲当然比步兵占上风。有一次,女儿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恰巧第一天上班就赶上大雪封路,公共汽车晚到了,她也就迟到了一个小时,次日就被老板辞退了。但是不久,我觉察女儿的买车梦渐渐淡了。跟她谈起来,知道她是被养车吓住了。穷学生买的多是“二手车”,有的甚至三次四次转手。这种车,“病史”不明,常爱出毛病,且不易整治,不知哪天闹起了“罢工”,修理起来动辄几百上千。一辆七八百元买进的二手车,一次整修花费上千元的消息,时有所闻。而学费、住房、医疗就已经有很重的经济负担,想买车主要是为了打工挣钱方便,可弄不好的话,鸡飞蛋打,那怎么得了呢?一段时间内,“钱”字当头,把女儿的买车梦,赶得无影无踪了。

近来,买汽车之事又有了转机,那是因为她找到了一份相当稳定的工作,到某大学物理实验室作实验员。有了合适的工作,就将有一份不错的收入,况且她的住处离工作地点很远,坐公共汽车来回要花费三四个小时。有了车,来回一个多小时就行了,于是买车的愿望又出现了。但是,钱呢?还没上班,钱还没到手。没钱,怎么买车呢?自己没车,搭别人的车吧,又找不着同路的人。于是,牙一咬,心一横,作出了决定:想法借钱。

人们都说,在美国最难的是向人张口借钱。谁挣了钱自己不会花?干嘛借给你?老天保佑,女儿总算从亲朋处借得了3000元。万事俱备,下一步就该访车、买车了。

买二手车,可是一门大学问。懂行的人,花钱不多,买的车照样跑得欢快。曾听人说过,花50美元,买辆破车照样开着到处跑的新闻。但更多的是听到买了二手车动不动就要花钱修理换部件的消息。

女儿不懂车,找了一位专门帮穷学生买二手车的“行家”帮忙寻访。此公自己就是穷学生,在这方面乐于为人排忧解难。他开着自己的车,带着向他求助的人四处寻访。经他帮助选购的二手车已有40来辆,往往比别人所购买的物美价廉,所以在留学生中颇有声誉。他花费了3天工夫,跑了几百英里的路程,几经讨价还价,为女儿挑选了一辆枣红色的二手车。卖主索要2100元,最终以1600元达成交易。车开回来后,女儿的室友们都估计要值3000元。女儿当然心满意足。

车刚进门的第3天,老伴要上医院,又赶上女儿休息。她便主动提出开车接送我们。本来我们是可以坐公共汽车去医院的,但考虑之下还是接受了她的盛情。老伴背后对我说:“咱们当试验品啊!”可是二老双亲都在车上,既可以增加她的责任感,又可增强她的成就感。

因为车上载的是一家人,不只是她的一条小命,她必得更加小心专注。我们神定气闲地上了车。当她回头来问我们:“车开得还稳吗?”时,我们连连说:“很稳,很稳。”心里却想着她那一次骑自行车差点撞上汽车。

这一晚,老俩口躺在床上谈了很久很久,有几分高兴,也有几分担忧。高兴的是:女儿实现了她的心愿;担忧的是:这辆车能不能顺利载着她,驶完漫漫的还债之路。

(郑小红、安义摘自《南风窗》1994年3期)

猜你喜欢

穷学生住处买车
人生的试金石
带动物们回“家”
立即行动
给各种茶安排合适的“住处”
漫画哲理
请放心
打车
两只青蛙
《买车》等
买房买车记(外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