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的风
1993-12-28程大利
程大利
河西走廊,其实是风的走廊,南北两边是山,中间正好是个风道。越往西,山越矮,地越荒。风便肆无忌惮地炫耀起自己的粗野来了。
汽车驶出玉门镇,往哪个方向看,都是戈壁滩。祁连山渐渐消失在地平线上,眼前一片苍苍茫茫,人的目光便融入这无所顾忌的辽阔了。
成千上万的沙包像成千上万个坟茔横陈在面前,很容易联想起张骞、霍去病、卫青、玄奘以及成千上万的商人、僧侣、使臣及打了败仗的将士,在这片荒漠上的跋涉是怎样的艰难。每一个沙包都孕育着一颗生命。那生命叫梭梭草,它虬结的手指与每一阵风沙纠成死结,被埋葬成根,而它葱绿的簇新的肢体又重新伸出坟墓。在大自然中,有生命的东西毕竟比没有生命的东西顽强。
我们在安西吃午饭。安西是被称作风库的地方,但这一会儿没风,不大容易理解为什么被叫做风库。一个小摊贩忙着收摊子,说风要来了,奇怪,好好的怎么来了风?看树梢在微微地抖,那院子里正滚碾子的农妇慌忙卸驴,慌忙收拾簸箕筐箩。姑娘们则忙着收晾晒的衣服,很有些急匆。
它来了,它从天边来,削着戈壁滩,跨过沟沟坎坎,腾腾落落,携裹着成吨成吨的土和沙,奏着恐怖的乐曲来了。天晦暗下来,太阳失去了光辉,像个惨白的面团儿。我们躲在镇子上的小饭馆里,静观这首次见到的奇景:那风野得像草寇、像土匪、像鞭子、像殒石;像窦娥的冤魂,呼天抢地。所有的树木都朝着一个方向,为风王躬腰下跪。街上谁按了一下汽笛,声音半响,已被刮得无影无踪了。
跑进饭馆里的人,男男女女头发上、眉毛上全是土,身上脚上也是土,一个个成了灰土猫儿。老板娘和几个妇女嘻嘻哈哈地骂:“黑小子风!”“儿马风!”“叫驴风”……这风确是雄性的:雄性的粗暴,雄性的狂野,雄性的蛮横。大约是女人们先意会到了这一层,一齐哈哈哈地笑起来。“笑什么?牙龇得像狗晃子(狗头骨)。”老板开玩笑地骂,十足的雄性玩笑。
饭桌上一层厚沙子,我想那羊杂碎上,甚至那汤饭里也少不了沙子。西北朋友告诉我,这种风并不多。那我可不能错过机会,决心到街上去体验一下,这样想着,便推门冲了出去。
每一步都像逆水行舟。我小时在黄河故道上也感受过这种风,但没这狂烈。一张嘴,满嘴细沙,牙咬下去咯咯响。脱下皮夹克把头包上,只露两只眼,在安西的大街上。在风沙的旋涡里,我活脱脱像个巫婆,踉踉跄跄地走,像被扶着,被搀着,又像被推着,被搡着,假如我体重再轻些,大约会被吹起来,我想起了儿时看过的人被风吹到天上去的童话。
在这样的风中,居然还有人卖瓜。没有买主,几个卖瓜农贴着他们的骆驼和驴,骆驼的毛被风吹得全竖起来,眯缝的眼睛透出几分迷茫,几分凄凉。“5分1斤”“4分1斤”“3分1斤”,几个瓜农对我叫。我深爱这些大西瓜、大白兰瓜的香甜醇美,在大西北的朋友面前,我好多次留下了馋嘴而贪婪的形象。但是,当我看够了戈壁滩的苍凉,当明白潮湿的气息是从海市蜃楼里飘来,当一片小小的绿洲出现,当卖瓜人干裂的双唇在嗡动,当驮瓜的骆驼透出凄迷的眼神,我感到自己贪婪的残忍,我的同情也太苍白。他们多么希望我能买完,否则这幅凄楚的油画何必陈列在风沙之中?我建议大西北的朋友多办些瓜果加工厂,不要候在风中等买主了。
大约40分钟,安西从风的喧闹中静下来了。那帮黑小子们、儿马们和叫驴们,裹进一股黑黄的沙尘里远去了,无声无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