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500元奖金该不该拿?

1993-08-27徐文良等

中国青年 1993年4期
关键词:歹徒奖金司机

徐文良等

面对8名持刀歹徒,排长赵文斌迎刃而上、只身勇斗歹徒,他因此获得重奖,没想到却陷入另一种困境——

正义之歌血谱成

1992年12月17日下午4时20分,一辆满载乘客的大客车冲进成都军区某高炮旅机关。司机和乘客从车上抬下一位鲜血淋漓、昏迷不醒的年轻军官,他们围着部队领导诉说这名军官见义勇为的英雄壮举——

这名军官叫赵文斌,是这个部队五连二排的排长,两小时前奉命登上四川38—01973号公共汽车前往司令部接新兵。车至罗江镇,8名衣冠楚楚的青年挤上汽车,并两人一对、三人一伙挟持一名妇女、一名老人和一个乘客,强行摸包。赵文斌上前制止,进行劝告,没想到歹徒亮出弹簧刀进行威逼、洗劫。

赵文斌义愤填膺,他推开挡在身前的“平头”,几步跨到驾驶员背后,请司机加大油门,把车开到公安局。3名歹徒见势不妙,叫骂着向赵文斌扑了过来,并用刀子捅赵文斌的腰部、头部。赵文斌奋力还击,搏斗中左手被刺破,鲜血直流。但他毫不退缩,扭住“平头”双腕。这时,6名歹徒同时扑向赵文斌,将赵文斌摔倒在汽车工具箱和引擎盖的夹缝里,用刀狠刺赵文斌头部,并用皮鞋猛踢赵文斌胸部。赵文斌顿时昏了过去。

01973号公共汽车仍风驰电掣般在川陕公路上飞驰。急慌了的歹徒急忙用刀威逼司机停车。在乘客的呼叫和歹徒的威逼下,司机只好在黄莲嘴村停车。刚苏醒的赵文斌见歹徒在往车下窜,便使出全身力气抱住一个歹徒的脚。那歹徒死命地踢血流满面的赵文斌,另一个歹徒又在赵文斌小腿上扎了一刀,赵文斌又一次昏迷过去。8个歹徒趁机窜下车,在众目睽睽之下扬长而去……

经过两天的抢救,赵文斌才脱离了生命危险。为表彰他的英勇行为,部队党委给他荣记三等功。驻地各报刊电台、《四川法制报》、《战旗报》纷纷报道了赵文斌的事迹。

两次退奖为哪般

赵文斌的英雄事迹传开后,在驻地军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自发前来慰问的群众达100余人,慰问电话600多个,慰问信件200多封。为扶正压邪,12月23日,川西北地质大队特地奖给赵文斌一面锦旗和500元奖金;随后,绵阳市综合治理委员会又重奖了赵文斌1000元人民币。赵文斌实在推脱不下,只好接受下来。

面对这1500元奖金,赵文斌心里十分不安。他想,见义勇为是一个军人应尽的责任,换了别的战友也会这样做。收下这笔奖金,别人会怎么看呢?这1500元奖金无论如何自己也不能留下。于是,他把钱交给政治部主任赵建元,恳切地说:“这钱我不能收,要么交给组织,要么退给人家。”赵主任没有接受他的请求,开导说:“这是人民群众对你见义勇为的奖励,也是扶正压邪、打击邪恶的实际行动,你应该收下,不要顾虑。”经过再三开导,赵文斌也觉得收下这钱有意义;加上他考虑到自己家穷、又受了伤,由于失血过多,已借了不少钱买营养品,于是就没再推辞。

然而,一种新的困扰向赵文斌袭来。赵文斌见义勇为受重奖的消息不胫而走后,有人说,赵文斌见义勇为是图名图利,没有雷锋那种高尚品格。有的人提醒赵文斌,你挺身而出斗歹徒是好样的,希望在对待个人名利问题上也是好样的!还有人给赵文斌出“点子”,让他把钱捐给幼儿园或敬老院,或者为失足青年买些法律书籍,再创新的事迹,免得别人指背脊梁。曾经看望过赵文斌的个别群众也来忠告他:“不要因为几个钱影响了英雄形象!”……种种议论、指责、劝告,把赵文斌搞得无所适从,他只觉得1500元奖金就像1500公斤石头,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只得再次找到部队领导,请求将奖金交给组织处理。

拿奖金影响不影响英雄形象

英雄遇到新问题,部队领导来解围。他们不搞“一步到位”,不急于否定哪种认识,也不急于肯定哪种看法,而是以“1500元奖金该不该拿”、“拿奖金影响不影响英雄形象”为题,在部队广泛开展讨论,求同存异,以同攻异,逐步统一认识。

讨论中,除少数同志仍坚持“这笔奖金不该拿”的意见外,大多数同志都赞成赵文斌拿这笔奖金。

二连连长谭光耀这样表述自己的观点:“赵文斌在车上勇斗歹徒时,30余位乘客竟无一人站出来协助,反而叫司机快停车免得出人命。在乘客的呼叫和歹徒的威逼下,司机只好停车放走了歹徒。这说明赵文斌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而且,他在见义勇为时,并不知道会有奖金。因此,赵文斌并不是图名图利。”谭连长还补充说:“谁敢冒生命危险去图名图利,这种‘名利也图得值!英雄贵在敢为,得奖也属应该。”

赵文斌所在的二营教导员王万江谈道:“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作为一名军人应该无条件牺牲个人利益,但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为什么不能考虑个人利益呢?如果把英雄人物对个人利益的要求,看成是不先进的表现,这本身就需要纠正。”营长王国富接着谈了自己的看法:“我们应当维护英雄人物的个人正当利益,不能以拿奖金多少来衡量英雄人物思想境界的高低。况且,发给赵文斌奖金的意义本身就是积极的。”

还有不少同志认为,典型不要人为“塑造”,英雄得奖无可非议。他们举了这样的例子:有一位干部救下了一位险些被歹徒侮辱的姑娘,自己手表被打烂、身体被打伤,但他在别人的“启发”、“指责”下,为创造新的事迹,却并不情愿地把奖给他的一只手表交了公。这些同志由此谈道:“违背典型意愿,高上拔高,这不是培养典型,这样做只能使典型失真,最终损害典型形象。”

这个部队还整理出赵文斌10次在火车上、公共汽车上等公共场所见义勇为的事迹,让大家在讨论中学习,看赵文斌的思想本质。使那些持有“偏见”的同志也统一了认识。赵文斌总算愉快地接受了奖金。

尽管如此,拿奖金的英雄在90年代的中国毕竟还是罕见的新鲜事儿。于是,赵文斌身边便不可避免地存有一层拂不散的雾纱。周围一些人嘴上不说,内心却还是固执地认为拿奖金的赵文斌不是那种“纯而又纯”的英雄。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形象才是我们这个社会和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殉道式”是否才是我们这个社会一成不变的英雄模式?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否意味着传统英雄模式的“嬗变”?总之,认识尚难统一,争论仍在继续。亲爱的读者,您自己认为赵文斌到底是不是真正的英雄呢?

猜你喜欢

歹徒奖金司机
画与理
老司机
歹徒开的是哪辆车
老司机
三国漫——奖金
歹徒是如何被识别出来的
歹徒究竟露脸了没有
给好好睡觉的员工发奖金
大象算奖金
如果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