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计划外招生收钱该不该?
1993-08-27
编者按:教育历来是人们关心的问题之一,今年中学招生改革后,更加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牵动了许多人的心。对于中学招生该不该收钱的问题,人们有着各种不同的看法,下面就是一些人士对这个问题的说长论短。
我不赞成这么改
今年,北京地区对初中招生的方法进行改革,这本是减轻学生负担、无可厚非的好事。但在具体执行中,却出现了诸多的弊端。
现在,不要几近平等的“考试竞争”,而是凭“三好生”获保送权、“特长生”享受推荐权。这“三好生”确是平日由小学生选的,可有几个不是在老师“指导”“监督”下由小孩们完成的选举,这其中当然有过硬的“三好生”,但在一些学校或班里怕也难免混杂见不得阳光的“私货”。至于“特长生”的名目就更复杂了,什么美术、摄影、音乐、写作、数学,真不知这众多的特长比赛成绩如何来认定?这事先无告之于天下的界定,而今却可由补定的规章来认定,对实在难以认定的则由“领导”来个案认定,既然到了事后补定的规章都难以认定,那个别领导拍板确认凭的是“权力”,还是“水平”,局外人就更难以评说了!
教育界喊了几年“办学经费不足”,原本也让人同情。可这回乘“改革”东风,大兴“赞助入学”之风,便令人生厌了。眼下,大凡市的、区的重点中学,都留出了招“自费生”的名额,纳费标准几千到几万不等,且有不断看涨的势头。一些新生出来的“二类学校”,也招“赞助入学”者,定价开不上一万,五千只怕嫌少。还有那什么类也归不上的,但凡不在我划定区域内入学的,想入学?“拿钱来!”于是,这几年冒富的大户,甭管子弟学习成绩如何,把那支票朝校长桌前一拍,也就万事大吉。这你眼红也没用,政策就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你眼红,你也跟着富去,这才应了“先富带后富”的激励效应。可,咱有一点还是不明白,这金钱就有如此大的魔力,就楞让神圣的孔夫子如此地向金钱屈膝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考场竞争法则就如此地让位于市场经济上搏斗的好汉了。于是我想,过去人们厌恶“以权谋私”,编出了“学会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而今又可添句“学会数理化,不如有个款爸爸”了。
本人是靠工薪过日子的,现如今阶级是不复存在了,但阶层怕是有的,如:“工薪阶层”“大款阶层”……因为阶层不同,消费内容、层次就不同,享有的社会权利就不同。房改了,大款们有了房;教育改革了,款子款孙们又有了享受良好教育的权利。那么“工薪阶层”呢,大概只能去当“贡献阶层”了。
计划外招生与赞助
往年除招收小学保送的市三好生和推荐的特长生外,招收考试成绩择优线以上的学生一般只有20~30个名额,有的学校才有几个,这个数字表明,通过考试进重点中学有多难。因此,以往当不上三好生的,就走特长生的路,没有一技之长的只有通过考试,这是上重点的唯一希望。所以每年考试弄得学生和家长都非常紧张,说白了就是挤兑学生和家长,这给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在某种程度上摧残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这个制度真应该改变,应该让孩子从考试的枷锁下解脱出来。
今年改了,小学入中学不考试了。重点中学计划内招生在接收保送生、特长生与往年相同外,剩下的是招收推荐生(区优秀生)。推荐生占小学毕业生的15%,按照这个比例,一个重点校要面对10多所小学,就应该有400多个推荐生名额,而实际上推荐生能占有的名额,大体上跟原先择优考生差不多。这样矛盾就大了,没有了升学统考成绩,各校毕业考试的出题又无可比性,我们的录取,没有硬的依据,凭借什么条件从400人中选择这么少数的学生?都是推荐生,也都符合标准,这就使我们处在无可奈何之中了,于是,就出现了所谓“条子工程”或各种“智力测试”。弄得学校招生人员疲于奔命。这些都是计划内招生的情景。
对于市三好生,我们中学没有复审权,对它的产生我们不敢妄加评论,但目前三好生中,女生比例大大超过男生,有个小学共有11个三好生,女生就有9个。今年我校初中招生结果为:女生占2/3,男生占1/3。按一般规律,男孩子的潜力到初二到高一阶段才能见分晓,三好生中男女生比例的失调,不得不引起我们思考。
说“收钱”,指的是计划外招生赞助,这跟计划内招生是两回事。计划外招生,一般地说,一个班有3~4个名额。当不了三好生、特长生、推荐生的怕分到三类学校,就往计划外里涌,这块成了大热门。于是出现了“赞助”入学现象。我本人不反对赞助,但今年收钱,是在特定情况下出现的。实在说,就是交钱,学校也收不了那么多学生,结果也仍然闹得有家不能回,到处有人堵,正常工作没法进行。
这是改革的必然结果吗?我不认为是。我觉得是由于我们没有达到一步到位的条件。应该加强薄弱校,让它发展得逐渐接近二类校,要从根本上下大力气使中学普教条件一致。当然这不是一二年就可以办到的,然而一步到位取消考试的办法是否合适,仍需要再思考。
交钱上学,值!
公司职员王月花了7000元,让儿子有个二类中学上,也就值了。
其实,我就是怕把孩子耽误了。老实说我儿子一点不笨,什么东西一学就会,画儿画得好,做点什么也像模像样,他就是淘,上课不好好听讲,回家一催他做作业,他还不耐烦呢,来不来就说:“我都会了,老抠那点东西干嘛!”可一考试成绩老是中不溜。你成绩不好,老师就什么都看不上你,三好生没份儿,保送上一类校,压根不用想。老人说男孩子这会儿正是淘的时候,还没开窍呢,我也不敢把他逼得太狠了。不过我们儿子好歹上的是重点小学,要是给轰到三类中学里的差校,好好的孩子还不就毁了?
那些日子我到处托人打听上二类校的门路,我跟人家明说:“您求人家时,千万别提条件,只要我们孩子上得成二类校,一万元以里,我绝不含糊!”后来,学校一打电话叫我送8000元,我反倒像捡了个金元宝似的。说起来,去年我外甥为上个二类校交了3000元,我还觉得冤,今年想开了,挣钱干嘛呀,不就是为孩子吗?8000元,给孩子创造个好条件,值!不冤!
机关干部的苦衷
机关干部郭东我是一名机关党务干部,前几年机关内干部职工的子女考中学时,我们也曾做过一些工作,但没有牵扯太多的精力。今年则不同于往年,涉及的面较广,孩子的入学问题成了大家议论的热门话题,有孩子升学的家长见面互相询问、打电话找关系、有的请假给孩子跑学校,牵扯了职工很大的精力。
我们也向左邻右舍打听,得知,有个单位为一所重点中学解决了教师商品房问题,这所学校给了该单位接收小学毕业生的名额,然每人需另交1.5万元。另有一个单位,与一学校协商,该校狮子大张口要价惊人,被吓退回来。这些年教育经费不足大家十分体谅,而千家万户挤重点,重点学校用高价吓退一些人也是不得已而为之。难为的是机关与机关不同,像我们这样的机关,本身无钱无力帮助自己的职工解决困难,而处于工薪阶层的机关干部,只能看着大款望洋兴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