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珠”何以“得乐”
1993-08-27佳仁
佳仁
1992年3月9日,云蒸霞蔚的中国改革开放的史诗中奏响了一组撩人心弦的音符:珠海经济特区重奖在科技转化生产力中作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人员。三个特等奖中的一个,落在丽珠制药厂以徐庆中为首的5名科技人员身上。
两个月后的一天,美国纽约中文电视台的一个摄制组万里迢迢,远涉重洋,出现在珠海市。在拍摄了丽珠得乐首席获奖者的簇新宽敞的三房一厅的特写镜头之后,美国电视记者的镜头一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请问在促使你们获得成功的多种原因中,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回答是:“改革开放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干的舞台,一种宽松自如的环境,一个开拓前进的机制,这就是同样是我们这些科技人员,过去干不出什么名堂,而现在有所作为的最根本的原因。”
改革,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环境与氛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某项改革夭折了,往往折在没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而你到丽珠制药厂,却能处处感受到推进改革、深化改革所需要的环境和氛围。
改革大环境之一:丽珠上至集团公司下至各下属厂、所有部门,已经建立起一种新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例如,丽珠人没有铁工资,每个人的工资都同其当月的经济效益挂钩。同是公司的各个厂,有的厂长一个月可拿到上千元,而有的厂长只拿三四百元,是因为各厂的经济效益不同;同是一个厂长,这个月拿近千元,下个月可能不到五百元,也因为其经济效益不同。你到丽珠工作,不看你原来是什么级别,什么官衔,只有量才适用惟才是用。一个内地的相当厅级的干部,论行政级别,比公司老总还高,但他出国讲学后,自愿到丽珠的一个部门做负责工作。他欣赏的正是这种真正干事业、出人才的环境和机制。有一位工程师,来了之后是中层干部,但是几年从几个岗位下来,证明他缺乏能力,于是一降再降,现在是一般的工作人员。在丽珠,大专以上的人员占60%,班长、领班都要中专以上,临时工也要高中生,而上至厂长,下至本科生,都是聘用的,没有铁交椅,形成一种平等竞争、奋发向上的氛围。
改革大环境之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对科技人员实行政策倾斜,给他们创造一个安心工作的宽松和谐的环境。一个留学归来到丽珠工作的科技人员说,我们回来,只要求有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一个较好的工作岗位,以能够帮助解决后顾之忧。这些,丽珠都较好地为我们做到了。在丽珠,工资最高的不是公司老总或厂长,而是科技人员。对有重大贡献的科技人员实行重奖,在这里早几年已经做到。1990、1991这两年,已经给开发丽珠得乐的科技人员提取奖励80多万元。所以,重奖科技人员,在丽珠早已形成共识。他们说,如果说企业创造效益的过程是一条河的话,那么,我们一定不能忘记开发新产品,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商品化的“源头“一—科技人员。在这里,助工以上的科研人员可分到三房一厅居室,因为需要提供一个书房给他们学习和思考。为帮助他们更新知识,丽珠送科技人员到国外培训,请著名专家学者来为科技人员讲课,开研讨会。这些丽珠都想到了。为了让他们的子女能进重点学校,丽珠不惜斥重资去争取一批名额,孩子上下学都有专车接送,每个月光是汽油费要一万多元。丽珠的这些环境,给科技人员的工作、学习、生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现在,不是总经理、厂长要求科技人员开发什么新产品,300多名科技人员都主动地为开发新产品献计献策,尽心尽力。
改革大环境之三:在丽珠已经形成了一个开发推广新技术,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的有效机制。科、工、贸自成一体,环环相接,步步促进。由科研部门负责新产品新技术的引进、研制和开发。当一个新产品成熟时,在向商品化、产业化转移的过程中,科技部门和生产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协力开拓。如丽珠得乐的开发推广工作,就是由首席获奖者、科研所所长徐庆中牵头,担任项目开发经理,厂长为副经理,共同负责协调丽珠得乐从产品开发到市场开发的一条龙工作。内地那种一个企业一个小社会的现象在这里已不复存在。他们不用自己办食堂、办幼儿园,工会、青年团、妇女、计划生育等社会性工作,都不用药厂厂长去操心,而由公司去管。药厂不用自己建房分房。总之,所有与企业生产无直接关连的事,都不用药厂领导分心去管,使企业走出了办社会的“围城”,一心一意搞生产,创造了200人年创产值1.27亿元的佳绩。厂长说,如果没有这种环境,整天要为职工的吃喝拉撒睡去操心,那么企业就永远无法把精力集中到生产上来。
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大环境,研究所长和厂长们才敢立下军令奖,3年内通过自我积累的办法谋求自我发展,把丽珠制药厂的新厂房建起来,将丽珠的事业推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