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与战争

1993-01-01杨树旗郭若冰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93年12期
关键词:列宁格勒电波交响乐

杨树旗 郭若冰

古罗马史学家塔希图斯曾描写过日耳曼人作战时的情景:士兵们唱的进军曲,简直不像人类的本能体现,而是一种愤怒的狂吼、一种极其粗暴的音调。在战斗开始后,他们所发出的这种叫喊,既不谐合旋律,又粗野逼人,只是把他们嗜杀的心情,从利剑上移到口头上,因而在战斗中产生双倍的勇气使他们成为一支锐不可挡的队伍。音乐对于战争,为何具有这般神奇的力量?

管仲是春秋初期齐国精通文韬武略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治国有方,治军有术,扶助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一次,他奉齐桓公之命率兵征讨孤竹国。在行军中,有一座大山挡住去路。山上顽石遍野,草木丛生,无路可走。管仲毫不迟疑,令军士放火烧山,开辟通路。火熄之后,又凿山开道,以便车辆辎重通过。行军中许多将士反映:“山高路险,车辆走起来很费力。”管仲立即创作了《上山歌》、《下山歌》。雄壮有力、节奏明快的歌声,此起彼伏,回荡山间,翻山越岭的将士们拉着号子唱着歌,忘却了疲劳,增添了力气,推车的人把车推得飞快。

齐桓公和大臣们登上山顶,观看山上山下千军万马踊跃前驱之势,惊叹不已:“我今天才知道唱歌可以给人增添力气!”

公元前203年,楚汉相争的最后一役,项羽的10万人马被韩信的30万大军围困于垓下。项羽虽然连吃败仗,但还是率残部与汉军决一死战。

足智多谋的韩信为减少伤亡,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没有依仗其兵马众多而强攻楚军,而是让他的士兵在夜里唱哀怨的楚歌。夜阑人静,项羽坐在军帐里,面对残兵败将,不禁心烦意乱。突然,从四面的汉军帐篷里飘出了阵阵楚国的歌声。项羽大惊失色,忙问:“莫非我们的楚地已经全部被占领了吗?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楚人唱歌呢?”那歌声无句不哀,无字不惨。楚军听到家乡的歌谣,听到熟悉的曲调,以为家乡失守了,联想当时的处境,情不自禁地思念起故乡的亲人来,哪里还有心思追随项羽征战呢?将士们陆续逃跑了,就连跟随霸王多年的季布等人,也背地里瞒着项羽偷偷走了。甚至项羽的叔父项伯,也抛弃了亲侄儿悄悄地离开了他。项羽被楚歌唱得晕头转向,又见部下纷纷叛逃,自己变成了孤家寡人,更是悲愤交加。于是,四面楚歌中别姬,乌江边拔剑自刎。楚歌动摇了项羽抵抗的决心,也扰乱了楚军的军心,结果一败涂地,楚国也随之灭亡。

德意志民族为世界音乐史贡献了一批杰出人物。纳粹统治时期,音乐在德国仍然受到重视,希特勒本人就是一个音乐迷,他十分爱好贝多芬的音乐。然而当希特勒发动侵略战争之时,音乐也被当成了侵略工具,这是许多人所始料未及的。

1940年4月9日,德国入侵挪威。这个北欧小国的军队进行了英勇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而败退山区。德军乘胜进军首都奥斯陆时,派出一支由1500人组成的军乐队为先导,这支乐队吹吹打打狂奏甜蜜的华尔兹舞曲和流行的美国小调。正当挪威首都的市民们为这美妙的乐曲叫好时,码头上悄悄停靠上来众多德国登陆舰,2万多步兵、炮兵、装甲兵从容不迫地上了岸,一面进城一面高唱“到城里去”,一会儿空中又传来了嗡嗡声,大批涂着纳粹标记的德国飞机出现在奥斯陆上空。人们朝天仰望,这才恍然大悟:城市已被占领了!

同一天,德军又入侵丹麦,同样由一支德军军乐队随先头部队冲进首都哥本哈根中心广场,并立即举行大型露天音乐会,居民们趋之若鹜。音乐会结束时,哥本哈根的交通要道和重要场所早已为德军所控制住了。

《第七交响乐》的力量

1942年7月,苏联卫国战争正值白热化阶段,列宁格勒处于德军的重重包围之中。这座载着“十月革命”光辉业绩的历史名城,已被德军的炸弹摧残得千疮百孔。枪声、炮声、饥饿和死亡笼罩着这座几乎与外界完全隔绝的城市。列宁格勒前线总指挥是戈尔诺夫,他看到不仅越来越多的战士倒下了,而且在一些人脸上也露出了绝望的神色。此时这位总指挥比谁都清楚,现在他的部队需要的是士气,是战胜敌人的力量。

一天,这位总指挥、业余音乐爱好者戈尔诺夫突然萌生奇念:何不公开演奏那部以歌颂壮烈的卫国战争为主题的《第七交响乐》来激励斗志、鼓舞士气、安定军心?

交响乐的总谱还远在古比雪夫,经过几番周折,总算弄到了《第七交响乐》的总谱。抄写总谱的任务义不容辞地落在列宁格勒音乐学院院长葛利高·费多洛维奇·费谢契格身上。经过数个通宵达旦的努力,院长把总谱交给了因饥寒交迫而变得软弱无力的指挥卡尔·伊利奇·艾利可斯贝尔卡手中,并向他建议恢复列宁格勒广播交响乐团。

据查,原交响乐团中有27名演奏员在保卫战中阵亡,而演奏《第七交响乐》至少需要80名演奏员。于是,总指挥部决定从前线政治部和海军政治部调出数名音乐家去交响乐团报到。他们接到的命令是:“请用长号换下你的冲锋枪,急赴广播交响乐团报到。”一件件乐器又被重新找了出来,修复一新。

1942年8月9日,在列宁格勒的一家音乐厅里突然响起了雄壮的《第七交响乐》,这声音随着电波飞进了列宁格勒的千家万户。演奏5分钟后,守城炮兵将3000发大口径炮弹倾泻到敌人的阵地上,一阵阵炮声和交响乐声融为一体,组成了一曲激奋、高亢的战斗进行曲。千千万万的城市男女公民肩挎冲锋枪,眼含热泪倾听着这庄严的乐曲,心中升起了一阵阵狂热的爱国激情,“祖国万岁”、“列宁格勒万岁”的声音顿时响彻云霄。在几乎死亡和绝望的时刻,列宁格勒愤怒了,给来犯的德军一次又一次的沉重打击。列宁格勒尽管饿死了50万人,但人们没有屈服。整整三年零一个月,德军望“城”莫及。总指挥戈尔诺夫利用音乐激发了人们的斗志,使得雄壮的音符唤起了神奇的力量,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命运》的代价

1940年夏秋之交,英国高耸入云的广播天线塔,一刻不停地发射着强烈的电波,给听众送去美妙的音乐。可是,谁也没有料到,这电波却给他们带来了深重灾难。

这是一个漆黑的夜晚,微风送爽,令人愉快,伦敦市民们都没进防空洞。前几天当局提醒说晚上德军飞机要来轰炸,可几天过去了,伦敦上空仍没见一架德军飞机的影子。市民们都认为德机不会来了,况且今晚电台将推迟半小时结束,专门播放大家点播的贝多芬的《命运交响乐》!这个机会是不能放过的。

10点钟到了,市民们打开收音机,强大的电波信号带着《命运》激动人心的乐曲荡漾在大街小巷,市民们放下了手中的活计,如痴如醉地听着,沉浸在乐曲所展示的悲壮、雄浑、昂扬、不屈的音乐氛围中。然而,他们丝毫也不知道,离伦敦不远的上空,有一架飞机也在静静地听着这首世界名曲。这是一架德军派来的侦听机,它的后面跟着一大群轰炸机。

当伦敦市民正陶醉在音乐声中时,德军侦听机顺着音乐声把轰炸机群引到了伦敦上空。

当时,世界上还没有出现无线电导航设备。战争过后,从一份英国谍报档案中发现,伦敦广播电台事前得到过军方的通知:无论如何要在晚上停止一切电波信号,德军有新式接收器,可能会顺着电波飞到伦敦来。可是,电台负责人根本就不相信,坚持要在晚上10点钟播放音乐,说这是点播的节目,非播不行。当军方还没有作出最后的答复,《命运》乐章已经响起来了。原来,纳粹德国在轰炸机群的领航飞机上,装有接收能力很强的无线电信号收信机。它带领轰炸机群,依据伦敦广播天线塔发出的信号,以准确的航向直扑伦敦。

大轰炸开始了,炸弹雨点般飞泻而下,轰轰的爆炸声代替了美妙的音乐。防空警报此时才尖利地叫了起来。楼房在倒塌,人群在奔跑,整个伦敦被火光照得通红。许多市民还没有离开收音机就被炸死了。

伦敦遭到了一场浩劫!

(晓前摘编自《世界军事》1993年第5期)

猜你喜欢

列宁格勒电波交响乐
环球图说
The Speed of Light
种种疼痛
加拿大侦测到来自外太空的神秘电波
俄纪念列宁格勒解除封锁
电波跨越大西洋
125克黑面包
地铁交响乐
更正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