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沌的认识

1992-08-24邓昌雄

中国青年 1992年9期
关键词:实惠空虚课桌

邓昌雄

在校园中常听到大学生们“没劲”“无聊”的感叹,仿佛他们周围的一切,甚至包括他们自己似乎都是空白,是空虚,但他们又无法体验“四大皆空”的意境。也许他们相信“有所作为又怎么样”的人生虚无,对一切都置于“无”的诠释。“我原本无,无本是我,我从无中来,回到无中。”(录自课桌)灵魂被“无”意识俘虏,于是在课桌上留下了这样的文字:“我是谁呢?谁能告诉我?茫茫宇宙,我们都是孤独的过客。如流星,终会模糊了瞬间的轨迹。我在干什么?我要得到什么?我莫名其妙。每天为不知谁要我干的事忙忙碌碌,风雨兼程,人生何以如此奇怪?”这是大学生“无”的茫然心态,而与此相伴而生的,便是“随”意识的表现。在大学校园中,趿拉着拖鞋、满脸不在乎的“拖鞋族”,烟雾缭绕、神侃胡吹的“贤达类”,赤脚坐在窗台上晒太阳、品诗的“诗人”,悠然自得的“闲人”,他们不在乎夜阑人静与晨曦满园的区别,更不在乎上课的铃声,“人生是一个谁也猜不透的谜”,“所有的一切没有开头也没有结尾”。“随便、随意、随心所欲、随波逐流、随遇而安”似乎是一种泛滥,循规蹈矩已成为笑柄。

恐怕人们要呼吁“闲散犹如酸醋,会软化精神的钙质”。作为大学生,其实他们也渴求有一种精神动力来驱逐自己,有一种信念来维系自己。但也许是身不由己,也许是社会给予他们的承认太少,因此苦闷、惶惑的心理只有在“随”意识中流向不可知的渺茫。桀骜不驯、放浪形骸便成为一种“真诚”。

一方面,在“无”意识与“随”意识的挟制下,大学生的心理在一片空旷无垠的荒原上,无所皈依,而只能跟着感觉走。但大学生并未超凡脱俗,没有忘记现实的存在。太多的乏味和空虚,使他们只能在“实惠”“实用”上寻求另一种摆脱的依据。于是,实用性课程的报名者趋之若鹜,如《股票与外汇的个人操作》《金融市场与证券投资分析》《英文打字》《摄影与创作》等等课程,选修人数多得无法安排。大学生们对一些课程的解释是:“不是我们不想学,而是学了以后有什么用。”“实用”成了指针,为此,人生的课题便都付诸“务实”的意义。

大学生对学习和人生的严重乏力感与实惠、务实主义的追求相汇合,因此感到茫然。难道他们不期待社会的公正和机遇吗?难道他们甘愿处于混沌和迷乱之中?

猜你喜欢

实惠空虚课桌
方便调节的课桌
低价≠实惠 吃喝玩乐购,切记避开这些“坑”
包揽旗舰技术的实惠之选 Ken Kreisel Sound 500系列
突然空虚
购买“空虚”
搬课桌
15 Seconds to Stardom
哪种更实惠
换课桌
让基层医生在改革中多得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