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形色色的“航空病”

1991-12-30李仁惠

祝您健康 1991年2期
关键词:乘飞机时区牙痛

李仁惠

航空综合征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经济搞活,以及旅游事业的发展,乘飞机的人越来越多。

但有些人乘飞机时,常出现耳鸣、头晕、烦躁不安等现象,专家们称之为“航空综合征”。“航空综合症”是“航空病”中的一种类型。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机舱内的压力与人体耳朵鼓膜压力不平衡之故。我们知道,飞机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压力越低。所以,飞机升高时大气压力十分显著,对人耳的中耳腔压力平衡影响就很大。一般来讲,大多数旅客是不会出现航空病症状的,曾患过耳病、耳咽管功能不好或正在伤风感冒的乘客容易得该病。预防的办法是用1%麻黄素滴鼻,以保持耳咽管通畅。或者用“捏鼻闭口鼓气法”,使气流不冲出口外面冲向耳咽管,使外耳道与内耳保持平衡,便能预防和治疗该病。

乘飞机牙痛病

某些飞行员如乘飞机旅行的人,因高空中大气压力的改变而引起牙痛。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称之为“航空性牙痛”,现在医学上称为“气压性牙痛”。

国外有人做了一个“模拟飞行”实验,当一名空军士兵,在金属减压舱内,“上升”到12000英尺“高空”时,突然发生上颁的急性牙痛,而不得不“飞回地面”。经过医生检查,原来,右上颌有一颗牙齿,患有急性牙周炎所引起的牙周脓肿。据调查报告表明,有12000人在减压舱中试验,气压性牙痛率为16.3%,且常发生在5000~15000英尺高空。(接受高压氧舱治疗的患者,也可引起气压性牙痛)。

乘飞机会引起牙痛,岂不是让人们对坐飞机旅行“望而生畏”吗?其实,并不是所有乘飞机的人都发生牙痛。一个没有牙齿疾病(如龋齿、牙髓炎)及牙周疾病(如牙周炎、牙周脓肿)的人坐飞机时,是不会发生气压性牙痛的。产生气压性牙痛的牙齿,多是有轻度的牙髓病变而没有自觉症状的。平时若能积极预防和治疗牙病,即可避免。

飞行时差病

人体内有一架看不见的“时差钟”,人们称之生物钟,它支配着心血管、呼吸、内分泌和心理等方面的活动。在跨时区长时间的航空旅行后,这一时钟便可能乱了套,产生所谓“时差病”。

时差病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将地球表面按经线等分成为24个时区,每跨过一个时区,时区便差一小时。这样,从这个时区到另一时区,本来应是晚上,可到了那儿也许仍是白天;或者应是白昼,到了那儿却是黑夜。在这种情况下,人体内的时钟被拨乱了,于是就出现了“时差病”。

时差的改变,会使人体生理、心理活动周期发生变化。乘高速喷气式客机由东向西旅行,在极短的时间里改变和颠倒了昼夜时间,人体一时不能适应。尤其是跨四个以上时区的飞行,人体可发生睡眠、饮食障碍,表现为“困了睡不着,饿了吃不下”,全身无力,倦怠,注意力、思考能力和工作效率下降等。年龄越大,时差反应症状越重。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时差反应会逐渐消失,时钟又会正常走动的。有的人二三天后就适应了当地的环境,有的人则需要一星期甚至更长的时间。这对于一下飞机就要工作的人来说,如外交人员、演员、运动员等,不免是个麻烦事。所以,还是早些预防为好,预防时差病一般采用以下三种办法:

一是适应性:飞行前适应是指在起飞前数日开始适应。如向西飞行,则每天延迟1小时就寝,晚1小时起床;向东飞行,则提前睡觉和起床。要跨几个时区,就提前几天适应。在飞行途中,可采取0.5~1小时的“小睡”办法,有助于对新时区的适应。飞行后适应是指到达目的地后休息一、二天,然后开始活动。

二是饮食疗法:人们发现,某些食品有“定时”作用,如茶、咖啡对大脑有兴奋作用;高蛋白食物有利于体内合成儿茶酚胺,使人精神饱满;高糖食物有利于体内合成5-羟色胺,使人昏昏欲睡。有人就此制定了预防“时差病”的食谱:乘机前第三天,食量增加,早中餐以高蛋白食物为主,如肉类、豆制品、蛋类,晚餐则食高碳水化合物,如面食、大米、甜点心和土豆等。乘机前二天,食量减少,三餐均以低热量食物为主,如蔬菜、水果、清肉汤和色拉等。乘机前的第一天食谱与乘机前第三天相同;乘机当天食谱与乘机前第二天相同。按上述食谱进餐,到达目的地便可较快适应当地环境了。

三是光疗法,即每日在阳光下度过一定的时间,来防止时差反应。如从中国到美国,是由西向东飞行,飞行前四天,每天上午9时到下午2时,要尽量多在室外活动;从中国到英国,是由东向西飞行,飞行前四天,尽量在下午2时以后到室外活动。有人认为,上午接受阳光能将生物钟提前,下午接受阳光能将生物钟推迟。到达目的地后,任何时间都可接触阳光。

猜你喜欢

乘飞机时区牙痛
强刺激久留针治疗牙痛验案
偏方消牙痛
突发牙痛,按压穴位可缓解
在你自己的时区,一切都刚刚好
乘飞机观星全攻略
基于单片机的时区时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