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眼中的“《易经》热”

1991-09-27张耀笳

中国青年 1991年3期
关键词:书摊易经周易

张耀笳

无声息的热潮

“这位同志,能让给我一本吗?”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向拿着两本《周易与预测学》的人央求着。这是在北京某书摊前发生的一幕。

在四川、陕西、河北、天津等地逛书摊时,我都发现这本书。个体书摊是中国图书销售的晴雨表。在陕西,《周易与预测学》的作者向我介绍说:“这本书正式出版的只有50万册,但社会上已印出300万册。那250万册是盗印的。第一家盗印的竟是河北某县的公安局。”

与此同时,《周易集解》《易经探微》《白话易经》《易经概论》等等一大批古今研究和注释《易经》的著作一拥而上成为新华书店和个体书摊的热手货。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还办起《周易》的讲座和学习班,听者如云。

1987年冬,北京大学为古典文献专业的40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周易》选修课。开课那一天,连走道和门外都挤满了听众。校方无奈,只好改在能容下二三百人的阶梯教室。这个教室没暖气,屋里屋外一样冷。可是,照样坐得满满的。课后,一名外校研究生说:“妈的,我可知道什么是冷了!”

没有香艳、刺激、神秘的介绍,没有耸人听闻的宣传广告,一切都和平日一样。就在这平静中,学习和研究《周易》的热潮正悄然兴起。

他们是谁?

1987年,首届国际《周易》研讨会在山东济南召开。工作人员惊讶地发现,与会的200多名代表中,除知名的国内外学者外,更多的是“业余专家”:有搞医的、气象的、数学的、法律的,还有画画的以及党的宣传干部。这些人对《周易》都有较为精深的研究,而且有的结合自己的工作取得了惊人的成果。比起《周易》热中的大多数人来说,这些人只是凤毛麟角。

小刘是北京某综合大学国际金融专业的研究生。偶尔翻过《周易》,略知一二。一次,一个同学听说他会推八卦,就缠着他给自己推算推算。推算的虽然真假参半,连他自己都发蒙,说不清是怎么回事,但那个同学还是连连作揖,随手甩过来一盒万宝路。这下他来了兴趣,从此留意书摊,买下这方面的书。那些简便易学的算命法,如批八字、秤骨、用姓名测一生荣枯等等,都学会了。于是,经常有人来找他,他也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如今,人称他为“半仙”,他也不无得意。他认为,这也是一门学问,别人不懂我懂。

老魏是“文革”前的老高中,当年“造反”之后,去内蒙放了10年马。回城后,忙上下班、忙儿女、忙老人,一晃40了,身体、心劲儿都一天不如一天,总觉得这疼那疼的。听说气功既能健身,又能让人忘却烦恼,他便学着练上了。谁知过了头,练着练着走火入魔控制不住自己了。又听说精通《周易》才能练好功,他又迷上了《周易》。

吴红是个心气高,不服软的姑娘,干啥都不怵。可是,年近30仍孤身一人,为此也常常感到寂寞和惆怅。后来,尽管她嫁汉生子,也奋斗到一份有头脸的工作,但她总觉得生活亏待了她,动不动就心乱如麻,大事小事和丈夫吵架,甚至闹离婚。一天,同办公室的小伙子嚷嚷《周易与预测学》里面说得如何如何神,《中国古代算命术》算命如何如何简便。她便找来看。两个月里,她没黑没白地看,给自己算,也给别人算,每每言中,便乐不可支。有一次竟给人算出其父有残疾。她真的服了。再看自己的命,并不好。命该如此,闹有何用?“妈的,我认了,不跟老头子离婚了!”她也甩出一句糙话。

一位副教授看罢《周易》说:“人生在世,大数已定。”许多人都信。

《周易》其书

按照《辞海》上的解释:“《周易》亦称《易经》,又简称《易》。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包括《经》和《传》两部分。……《周易》通过八卦形式(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认为阴阳两种势力的相互作用是产生万物的根源,提出‘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的富有朴素辩证法的观点。”

《周易》是中国最早最完整的一部经典,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起到了源头活水的作用。故而有人称它是“大道之源”。旧时知识分子必读的“四书五经”中的“五经”,第一个就是《易经》。

《周易》原是原始先民用来占筮(即算封)的,经后人补充整理成书。中国《周易》研究会理事、国际《周易》研究会会员、中央工艺美院副教授李燕先生认为:原始先民作为万物之灵原有着和动物一样的对自然变化的感应能力,而且应该比动物强得多。否则,人类就不可能经过那么多的自然灾害而存活下来。《周易》就是后人对原始先民感应天地人变化的追记。《周易》本质上是预测学。北京大学陈传康教授干脆就认为:它是外星人留给人类的天书。

有人认为,《周易》的预测(即占筮)功能太神奇,所以,古往今来,政治家治国安邦,军事家布阵交兵,医学家行医诊病,天文学家俯仰天地,哲学家究来知往都要研究它。然而,预测仅仅是《周易》的一个功能,,它给人类更多启迪和益处的是它的思想和方法。比如:天人合一的思想,不断运动变化的思想,辩证法的思想等等,从古到今让人类受益无穷。《周易》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中国和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如此不凡的评价,或许有他的理由的。当然也有相悖的看法。

科学与迷信

1990年岁末,我去采访国际《周易》学会会员邵伟华。电话打过去,总机小姐听说邵伟华,马上就问:“啊,是不是那个算命的?”

尽管小姐的口气并无褒贬,但已经道出了相当普遍的社会心理:研究《周易》搞预测就是算命。算命是封建迷信的代名词。当今,几乎每一部研究《周易》的著作,特别是研究象数(即占筮、预测)的都必须回答是科学还是迷信。实际上,这已是千古争论不休的问题。

说科学的,能举出一大堆例子。说不科学的、迷信的也能举出一大堆例子。

千百年来,一些靠占卜谋食的江湖术士多自称精通《周易》八卦,通晓阴阳子平,意在图财。这也许给《周易》蒙上了不白之冤。

《周易》古经很难懂。很多旧时读书人都望而却步。其实,真正精通《周易》的人都是肯定其占筮功能的,只是对其一些理论和预测的准确程度有不同看法。《周易》原本就是一部占筮的书。江湖术士算卦或是易道不精,或者用的根本就不是易道。

人们可以用常识可感知的具体事物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预测未来。或是经验的,或是确定的数据和结构。看人,气宇不凡,聪明绝顶,将来必出人头地。1980年和1982年,美国两位未来学者托夫勒和奈斯比特分别写出了《第三次浪潮》和《大趋势》,预测未来社会,轰动了世界。

用严密的逻辑推理和实验实证是西方的思维体系。《周易》的预测则相反,用阴阳消长、刚柔相推所产生的变化确定凶吉、得失,是从抽象到具体,人们看着很神很玄,不符合逻辑,很容易被否定。然而,这却是被无数事实应验了的东方独有的智慧体系。这又是一派之言。

说科学与迷信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还必须靠预测的准确性来检验。如果预测的结果像1十1=2那么的精确,就不会有人怀疑了。然而,《周易》的精髓却是变化的哲学。凝固了就是错的。邵伟华曾经预测他的儿子在1986年必上大学。同行也有此结论。他的儿子听人夸奖之后,不再努力学习了,反正命里有福不用忙。结果没考上。因此,人的主观努力和客观环境是决定人的命运的。

《周易》热究因

《周易》热的兴起是一种文化现象。其背后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为什么会热?为什么这时候热?

随着改革开放,被禁锢多年的思想冲破了牢笼。人们开始怀疑和否定过去,出现了信仰危机。人们在寻求新的精神世界。面对动荡而纷杂的社会,真善美与假丑恶激烈地搏斗着。对此,有人迷惘,有人绝望。《周易》的思想充满了玄妙和神秘,一些人从中得到了很多未知的东西,成了精神寄托。在北京大学,很多研究高精尖学科的人对《周易》如醉如痴,他们在《周易》的研究中得到了很多启示,获得了全新的思维逻辑和研究方法。

在这场《周易》热中,各种传统的占卜书的传播也混杂其中,有些就是过去江湖术士使用的一些把戏。随之,占卜谋食者也大量出现。这都很容易使人对《周易》产生新的混淆。有人深信《周易》却不知何为《易》,甚至把江湖术士的把戏也认为是《易》,出现了很多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话。有一位治《易》的学者告诉我,他的一个学生听说“十羊(即属羊的)九不全”,竟把已经怀上的孩子做了人工流产。这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做出的荒唐事。

对《周易》热究竟如何评说?我不想妄下定论。但我以为这绝非难解之谜。人们各有所需,还是让他们自已去摸索和评价吧!

猜你喜欢

书摊易经周易
《周易》古经“幽人”诂正
我的小书摊
《易经·序卦》探微
书摊·茶摊
书摊读书
甜甜的“蝴蝶茧”
简析《易经》文化与太极拳
《周易》与《孙子兵法》
《易经》不是用来算命的
试论《周易》卦体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