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心思用在这篇“大文章”上
1991-09-27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到底什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呢?经过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和总结,特别是最近十年来经验的概括,在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上,已经明确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二条原则,并郑重地写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里。全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取得了共识。
这十二条原则说到底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我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所说:这种结合“是一件具有根本意义而又很不容易的事情。社会主义在中国所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凝聚力,就在于这种结合;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只有在这种结合的过程中才能形成、丰富和发展。”
这十二条原则的形成,实际上是党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其中凝结了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卓越贡献。80年代,我们之所以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归根结底,就是由于贯彻执行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并克服某些错误倾向的结果;实现90年代的奋斗目标,最根本的,也是进一步全面贯彻落实这些路线、方针、政策,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丰富和发展。
这十二条原则概括起来不过千把字,但内容极其丰富,极其重要,是对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发展,实际上是治国兴邦的根本大计。每一个关心国家命运和前途的中国青年,都应该认真学习和领会这十二条原则。
历史经验证明,一个好的决议、好的原则、好的方针大计,只有经过艰苦的、细致的工作,真正加以落实,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江泽民同志指出:“现在的主要任务,是把这些原则具体化、制度化,使它们为广大干部和群众所理解、所掌握,使它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得到新的发展。”同时他强调,面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我们“都要把心思用在这里”。
要把心思用在这里,就要学会思考问题。年轻人是很爱动脑子的。各级团组织要动员和组织青年冷静地思考过去,冷静地考虑未来,冷静地观察变化了的情况,全面了解中国国情,认真总结国内外的经验教训。我们要把心思用在深化改革、发展生产力上,把心思用在克服原有体制的弊端上,把心思用在挖掘社会主义固有的潜力上,把心思用在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上。深入思考和研究这些问题,恰恰是为了更加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使之具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这也恰恰是热爱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充满信心的表现。
要把心思用在这里,就必须像党中央明确提出的那样,“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力戒空谈,扎实工作”。十二条是方方面面的原则,具体到我们自己这一行,具体到我们自己的岗位和职责,都要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要努力做到知实情、讲实话、想实招、干实事、求实效。千百万青年,干着千百万件实实在在的事情,这才是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真正贡献。在这方面不需要谁当看客,也不需要谁站在那里清谈。清谈误事,清谈误国,实干兴业,实干兴邦,这个朴素的真理,也已成为上上下下的共识。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80年代,我们用了十年的时间已经跨出了第一步;90年代,再用十年的时间完成第二步的战略目标,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到下个世纪中叶,实现我们的第三个战略目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上实现我国的现代化。到那时,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会显示出更大的优越性和吸引力,这篇“大文章”也就更加有声有色了。
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党的历史使命,也是全国人民和全国青年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所在,同时,这也是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人类进步事业的重大贡献。把我们的心思用在这里,把我们的精力用在这里,把我们的青春贡献给这伟大的事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