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岸英”谈毛岸英

1991-08-20姚刚

中国青年 1991年8期
关键词:毛岸英毛泽东儿子

编者按:姚刚同志系大连市话剧团的青年演员,他成功地在舞台上和银幕上塑造出毛岸英的光辉形象。为了使青年朋友对毛岸英有更多的理解,我们特约请姚刚同志谈谈他的体会。

我是个幸运的人。在电影《毛泽东与他的儿子》中,我饰演了毛岸英。由于影片受到好评,我成为被许多人注意的演员。这当然使我很兴奋。然而,我知道,“毛岸英”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最重要的在于真正的毛岸英那动人的事迹和高尚的精神。尤其是在我扮演和了解毛岸英的过程中,我逐渐深深体会到他之所以能够感动我们这一代人的原因。

毛岸英第一个令人钦佩处,是自觉地充当普通战士的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领袖和国家最高领导的儿子,毛岸英一方面为自己的家庭感到自豪,一方面又更加自觉地将自己当成革命队伍中的普通战士而不是什么特殊人物。他从不利用便利条件为自己谋取私利,而是与他人一样,积极投身到生活和斗争中去。在苏联,他以下级军官的身份,参加了抗击德国入侵者的搏斗。回到延安,毛泽东告诫他到农民中去,他第二天就带着行李、粮食下到农村。建国后,他又到工厂工作,在工人中,他不但不以领袖之子自居,反是常常隐藏身份。当时他与思齐仅住一间工厂的小屋,且隔出半间,专为诸工人同志来家叙谈。他的衣服,多是父亲留下的旧装,有的打着补丁。这使我觉得,如果说毛岸英从毛泽东那里的确得到了许多,那主要是革命精神、美好品德和更严格的要求。因此毛岸英尽管从没有享受到优越的生活和显耀的职位,但却享有人们包括我们这一代人对他永远的敬重。

毛岸英第二个令人钦佩处,是热情的献身精神。他的这种精神,既从日常工作中体现出来,又从血与火的洗礼中迸发出来。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之际,他年仅28岁。他在苏联参加过卫国战争,当然知道战场意味着什么,但他将献身当作一种光荣,当作一种使命。在他的心目中,这种献身高于自己生命过程中的其它一切,虽然他也是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青年,虽然他亦有强烈的人的感情。赴朝参战之前,毛岸英刚好新婚不久,刘思齐恰好有病住院。他怎能割舍得下?刘思齐回忆说,毛岸英出征之前,面对刘思齐,什么也没说,只是深深地向她鞠了一躬。

这样的一种分别,我在扮演毛岸英时,使我联想到现代青年以及我自己,别说是生离死别,即使是短暂的分离都会痛哭流涕。我现在还没有婚姻的感受,但仅以当年母亲送我去鞍山话剧团于站台分离的那一伤心落泪的情景,就使我感觉到毛岸英与刘思齐的分别无论是情感还是情境,蕴含着多么丰富的内容。

毛岸英的献身精神也一直受到毛泽东的赞许和支持。毛泽东曾为自己的儿子宴请彭老总,并且由毛岸英频频敬酒。但作为父亲的目的,是说服彭老总带毛岸英上朝鲜前线。经过父子俩的坚持和努力,彭老总最终还是被说通了。这使我产生这样一个联想:当今社会上各阶层为子女问题请客送礼的大有人在,他们的目的无非是为自己的子女寻求安逸和方便,他们贪图的是实惠和“实际”。而同样是父亲的毛泽东所做的,是为了把儿子送到斗争最需要的地方去——朝鲜前线,这是何等的崇高,又是何等鲜明的对照呵!同时,作为领袖的儿子,毛岸英继承、发扬、实践前辈的革命精神,坚定地选择献身的路,这又同现在某些干部子弟利用父辈的权势和地位做些有损于党的形象,有损于父辈的形象,也有损于他自己形象的丑恶事情,具有何等的差距,何等不同的思想境界和人生价值呵!

毛岸英第三个令人钦佩处,是甘于平凡的自我磨励精神。普通战士的献身过程,许多是些平凡的过程。毛岸英的一生真不是那么轰轰烈烈,包括他的牺牲都显得缺少传奇色彩。他平凡地生,平凡地死,从不造出些令人目眩的景象来显示自己。毛岸英曾说过:“不讨厌做小事。”在我所接触的材料中,可以看出毛岸英在任何地方都忠于职守,默默地做他应该做的事情。其实,他完全有条件去干些壮大荣耀的事情,去表现超乎常人。他没有这样。他的故事,甚至编制作品时都难以出奇出巧,难以惊心动魄。,但他平凡得令人难忘——不在于他是否做出伟大的业绩,而在于他纵有一个不凡的父亲却甘于平凡并从中涌动着的伟大品格。因此,人们缅怀他。

也许有些人难以理解毛岸英为什么不躺在毛泽东这棵大树下讨荫凉,也许有些人认为他有些“傻”。但毛岸英走的是他自觉选择的磨励之路。在这条路上,他踏着毛泽东的足迹,踏着牺牲了的亲人的足迹。他深知一个革命者应该怎样成长起来,因为他看到了前辈的历程,因为他要成为货真价实而不是徒有虚名的人。他有众多的机会,在选择时,他舍的是享受,取的是艰苦。周恩来曾想安排他到当时的政务院工作,他谢绝了,执意留在基层。而且从战场到农村,从农村到工厂,又从工厂到战场,似乎意欲尝尽所有可能遇到的困苦而打磨自身。在自我磨砺中,他亦是不存疑惧,不怀二心,因此,无论是日常环境还是生死之地,他都忘我以赴,泰然处之。所以我要说的是毛岸英绝不是天生就让人崇敬的,但他最终却使一代人、几代人崇敬。这崇敬是他自己锤炼出来的,因此才显得那么坚实,那么动人。

我也在想,为什么毛岸英能这样去生活,去牺牲。我认为有两种原因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一是毛岸英自身的生活经历。那种革命的风雨历程锻造了他的意志、性格和思想。二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对他的精心培育。这培育不是将毛岸英放在温室里,更不是替他铺垫成为骄子的阶梯,而是给他以风浪,以艰难,以磨砺。不仅如此,毛泽东对他期待愈大,反而要求愈严。毛泽东常告诫毛岸荚,不要浮在上面,要到下面去,并不断讲,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哩!是啊,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毛泽东的儿子,就要去奉献,去牺牲!这样的父亲,这样的儿子,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是整个时代的骄傲。

看起来毛岸英似乎属于已逝去的那个年代的青年。时隔40余年,我们的生活已发生了巨大变迁,然而,我总觉得毛岸英并不能从生活中消失掉。我们这代青年人,没有毛岸英那种环境和经历,毛岸英也没有我们今天的条件和生活。也可能我们与毛岸英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但是,我感到我们这代青年仍有与毛岸英众多相通之处。我在饰演毛岸英时,恰好与毛岸英牺牲时年龄相同。40余年前的他使我激动不已,使我触摸到他的精神在今天仍跳动得那样年轻,那样有力。作为今天的人们,无论是老人还是青年,都会从毛岸英的人生足迹看到可歌可泣的东西,都会有所启发,有所感悟,有所振奋,并吸收他的精神,滋润现实的生活。

猜你喜欢

毛岸英毛泽东儿子
打儿子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录毛泽东词一首(草书)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儿子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
忆首次赴朝祭奠伯父毛岸英
与毛岸英同时牺牲的高瑞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