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湾战争与国防意识

1991-08-20王林

中国青年 1991年8期
关键词:海湾战争爱国者伊拉克

王林

记者:教授,您好。您所从事的研究使我相信您对战争一定有过不少思考。

教授:我是搞科研的,不是军事家。

记者:可是现代战争与科学技术的联系比以往更加紧密,比如不久前的海湾战争,就是一场高科技支持的战争。

教授:是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的攻击表现出了高技术的力量,但我依然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是人而不是武器。

记者:如果我们暂时抛开其它因素,只从武器技术上分析……

教授:这样只可以评论某一种武器的优劣,但不能以此做为战争胜负的依据。任何武器都要有使用条件,拿这次战争中大出风头的“爱国者”导弹来说,它在美国的生产本来非常不景气,声誉不好,用我们的话说是“浪费的典型”。“爱国者”导弹的导引技术不是最先进的,飞行速度是3马赫(音速3倍)。伊拉克使用的“飞毛腿”导弹是苏联制造的短程导弹,飞行速度高于3马赫,但伊拉克为了让它飞越约旦打到以色列,便请德国人进行了改装。一是减轻重量,战斗部炸药减少,降低了威力;二是加长了燃料箱,以支持远距离飞行;三是降低了速度,减少油耗,而毛病就出在这里。“爱国者”的攻击方式是尾追,不是拦截,正常情况下它追不上“飞毛腿”,但“飞毛腿”速度一降低,恰巧进入了“爱国者”的攻击范围,所以我说“爱国者”是歪打正着,并不是它多么了不起。

记者:那么您认为伊拉克不是输在武器上了?教授:对。因为战争在几天内就结束了,并没有出现真正的交锋,因此没有看到武器性能低造成伊拉克失败的现象。从报道上看,伊拉克拥有的武器性能水平与多国部队的差距不大。伊拉克是输在它的领导人身上,输在指挥系统上,这恰恰是人的因素。记者:先进的武器看得见,摸得着,“人”似乎抽象了一些。教授:好,我们就以中国经历的几次战争为例。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对印自卫反击战争中,前三次战争中我们的武器明显处于劣势,而且不是一般的劣势,只有在对印自卫反击战中,我们的武器稍占优势,但战场是在高原山地,先进的武器也拿不上去,如喷火器,就无法使用,但我们最终全取得了胜利,这足以说明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是人而不是武器。记者:是不是可以这样说:海湾战争结束了,但并没有打起来。

教授:这不准确,但有一定道理,这是一场没有展开的战争。西方一位战略分析家说:在海湾战争中“西方的军事理论没有经受真正的严重考验,因为伊拉克人实际没有反击,只不过是躲起来而已。”

记者:但是战争毕竟结束了。教授:这场战争非打不可,因为战争有一定规律性,在资本主义发展历史上,每当其遇到经济衰退时,战争是一种有效的解救办法,战争可以缓解经济的衰退。如美国对朝鲜战争就是如此。顺便说一下,日本的起家也是占了朝鲜战争的便宜,由于它距朝鲜最近,所以收到了大量的生产订单,这使它完成了资金积累,因此应该说,日本经济的发家起源于朝鲜战争。在海湾战争爆发前,美国经济遇到严重困难,国内矛盾非常多,在这种情况下,打一场非常便宜的战争是美国人非常情愿的。我说这场战争便宜,是因为并不需要美国出多少钱,钱由科威特、沙特等国出,日本也出,而且占很大比例,这些钱最后都哪去了?是到了美国人腰包里去了,它的生产订单马上就增加了,如“爱国者”导弹的生产商就因此大赚其钱。另外,我说海湾战争是新武器的试验场,为什么西方国家都往里挤呀?当然主要是经济原因,海湾是世界矛盾的焦点,美国公开说要保卫美国在海湾地区的利益,这主要是石油。

记者:我想重新提一下武器问题……

教授:不要误会,我不是在否定武器的作用,否则我们没有必要进行有关研究了,高技术在海湾战争中的应用是现代科技发展的结果,我们对此也很重视。如智能弹(也叫灵巧弹)是在炸弹上装上制导器,可在接近目标时进行小调整,命中率高,价钱又便宜,对我国就有借鉴作用。又如巡航导弹航迹是事先预定的,精确度非常高,我估计使用了人工智能技术。武器的智能化我们在1978年就已开始注意,所以对海湾战争中的武器应用并不感到意外。

记者:海湾战争一度成为热点,人们在关注海湾战争时,常想的一个问题是:如果中国面临战争怎么办?

教授:可以说海湾战争再一次提醒了我们的国防意识,这是好事。但注意,简单的假设难以找到正确的答案。首先中国不是伊拉克,海湾战争的结局绝不会在中国出现。其次如果我们进行战争,那将是标准的自卫性质的战争,所以仍然是人民战争。

记者:人们更关心的是我们的防卫能力。

教授:可以这样说:我们已具备相当的防卫反击能力,任何一个国家不敢轻视我们。这不是我们自己的感觉,你可以注意一下国外的评论,我只能说这一点,我想你能理解。

记者:您的意思是我们应该有自信心,但我还是希望您做进一步的回答。教授:我们的讨论不应停留在现在的水平上进行。从武器性能上讲,我们也在不断改进,与西方比有差距,但不是非常大,而且有的方面是先进的。但我们应进一步理解,国防能力的强弱取决于我们是否具有强烈的国防意识。记者:我们经历过挖防空洞、搞军训的年代,这是否体现国防意识?

教授:是,但这还只是表层的,不是有了军事知识就有了国防意识,而是应首先看是否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记者:就是说,国防意识的核心应是爱国主义。

教授:如果一个人不爱自己的祖国,那么国家的存亡对他来说有什么意义?记者:那么爱国主义与国防意识的内在联系是如何体现的?

教授:先谈谈战争模式。以往的战争是时间长、伤亡多、资金投入少,而现代战争正相反,是时间短、伤亡少、投入大,如海湾战争,美国一天需5亿美元,还不算装备,一发灵巧弹就要几万美元。这种变化的原因是技术的发展。回过头来想想我国如应付战争,在投入这个问题上怎么办?庞大的投入,要求我们有雄厚的国力,我国人口多,积累困难,要增加投入能力,就需要每一个人,特别是将迎接新技术挑战的年轻人艰苦奋斗。不奋斗怎么办?美国星战计划投资5万个亿,我们拿不出这么多钱,我们靠的主要是奉献精神,这不是一句空话,只要你不希望中国受外人欺辱,只有靠奉献精神工作,提高资金使用率,这就是爱国主义与国防意识的关系,很简单。

记者:您是说,从事科技事业是否有奉献精神,直接关系到民族利益。

教授:是这样。高技术在海湾战争中发挥的作用提醒了我们,技术落后就要吃大亏。如美国在这次战争中使用的指挥系统,它靠军事卫星随时把地面状态发往美国本部,处理后,通过卫得再传递到位于沙特的多国部队指挥部,这个过程仅需9秒钟,指挥部再在计算机上进行决策,计算机便给出一套敌我状态、武器状态、地形情况等命令,同时做出战场管理安排。我们估计这套管理、指挥命令形成最快大体上需30分钟,也就是说,多国部队指挥部每隔半小时便可根据战场变化发布新的命令。高技术的应用,避免了在以往战争中难以避免的损失,有了更多的主动权。

记者:这使我想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这与国防意识是否有关?

教授:当然。在未来10年中,预计我国国民经济依靠技术增长只占25%,而75%是靠投入,这与我国国情正相反。我国人口多,资金少,积累慢,所以只有靠科技发展才能尽快增强国力,使我们一旦面临战争能以雄厚的国力立于不败之地。未来的10年也是科技迅速发展的10年,比如再说武器,美国人自己就说,到21世纪初,目前使用的武器全要过时了。所以我们不仅要皇他们现在使用什么,主要看他们手里在搞什么。我说现在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任务艰巨,要想做出成绩,为国家出点力,分点忧,就要有奉献精神。无论你在哪个岗位努力工作,其实都是要为加强我们的国防能力做着贡献。

记者:我想您说的这些话,大体是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中国人要有骨气,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武器;二是不能盲目自信,我们要正视高科技在武器中的应用,这样才能尽可能避免更多的损失。

教授: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刚才谈到的爱国主义和奉献精神。战争的规律在变化,以往认为战争是周期性的,而二次大战至今时间却很长,但世界上局部战争从未间断,所以世界并不太平,海湾战争又一次证实了这一点。可是说到底,我们是不是可以享受和平,关键还是要看自己是不是强大。我们自己不强大,敢奢望别人尊敬我们,给我们和平吗?所以说中国的事情还不是我们每一个人自己的事情?我就对年轻人讲,中国是你的,无论你怎么说它,它是你的,你与它无法分开。我们应该强化民族和国家的意识,国家的强大,才有我们个人的尊严,对于民族和国家,谁也没有权力推卸自己的那一份责任。

猜你喜欢

海湾战争爱国者伊拉克
伟大的爱国者——韩国钧与张謇
伊拉克立法反对以色列
美国爱国者兵工厂War Hog卡宾枪
激战正酣
伊拉克战争关键人物今何在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作战特点
海湾战争中的电子战运用及其启示
海湾战争中空降作战的经验与启示
《海湾战争全史》评介
海湾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