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中成药的新曙光
1990-12-28姚革
姚 革
本溪的七月,山美水美,气象万千。这里,作为我国著名的煤铁之城早酩闻遐迩;然而,成为我国系列中成药的重要科研生产基地恐怕还鲜为人知。在辽宁本溪第三制药厂的采访,时间虽短,但印象极深:我们看到了祖国传统医学中辨证施治、对证下药这一精髓,在中成药生产方面获得的巨大成功;也看到了本溪“三药”人光大中药、造福人类的勃勃英姿和雄厚实力。
科技兴厂
本溪第三制药厂地处美丽的太子河畔。传闻,由于燕太子将一腔热血抛洒这河中而得名,并沿传至今。可见,谁为祖国贡献出忠诚,谁就会受到人民千秋万代的纪念。
今日“三药”,厂房整齐,生产有序,一派生机。谁能想到,十年前的“三药”厂竟是一座产品单一,濒,临倒闭的小药厂!记者记得,抵达本溪的当天晚上,本溪市王副市长曾风趣地说过:本溪这方地风水特别好。确实,地灵人杰!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给了“三药”厂无比的活力,是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科技兴厂的正确方针使“三药”厂起死回生、不断发展。辽宁省著名企业家、“三药”厂厂长姜允贤对记者说:“要使药厂绝处逢生,具有竞争力,就必须开展横向技术协作,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开发新产品,在品种上求新,在疗效上求实。”当耐,本溪第三制药的专业技术人员奇缺,远不能适应发展生产的需要。怎么办?“远水也能救近火”。在姜厂长的率领下,“三药”厂一班人走南闯北,寻人才,找专家。他们要利用工厂以外的高技术,利用本溪1000多种地产中药材资源,为药厂的生产开拓一条新路。“有志者事竟成”。发掘祖国中医药宝库,振兴阻国中医药事业的共同愿望,使本溪第三制药厂不仅同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建立了情深谊厚的密切联系,还与十几个省级医药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发展了协作关系。1983年10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在山西大同召开首届《全国痹证及脾胃病学术讨论会》,会议据中医理论,集中众多与会专家、学者的验方,确定了治疗痹证、脾胃病两个系列共9个品种的处方。要使它们最终成为一批新药施惠于全社会,还需要企业的再生产。专家们纷纷将期待的目光投向本溪第三制药厂。“烈火见真金”。“三药”厂勇挑重担,在既定的兴厂道路上义无反顾。至1985年6月,痹证、脾胃病、感冒病等三个系列的中成药分别经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72家医疗科研单位,按严密的标准,给万名患者临床验证,获得巨大成功,先后在北京通过了专家技术鉴定:国家卫生部副部长胡熙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董建华亲临鉴定会,他们高度评价了这一协作成果,认为这是中医药领域内,医与药相结合、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好形式,是把高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成功范例。
回首过去,“三药”人十分自豪。经过科技兴厂的“八年抗战”,“三药”厂的系列中成药生产已跃居国内外领先地位,他们打破了我国中成药生产的千年老框框,闯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系列中成药生产之路。目前,本溪第三制药厂已是一具有1500名职工(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30.5%),年产中、西药品1500吨的中型制药企业,先后被评为辽宁省先进企业、辽宁省科技先导型企业。
一证一药
祖国医学的真谛就在于辨证论治、对证下药。如果说,传统的民间煎制法尚能深得其道的话,那么,作为中成药则可是难为其能了。正因为此,长期以来,不少中成药的疗效受到人们的怀疑。要解决这一难题,要提高中成药的疗效,就必须走“系列化”之路,做到“一证一药”,针对病证的不同属性有的放矢。据了解,本溪第三制药厂在专家集团的帮助下,依靠科技进步,共研制开发出医药新产品95种;其中,脾胃病、痹证、感冒病、肝病、咳嗽等五个系列有28个品种。以脾胃病系列中成药为例,其中就包括了“气滞胃痛片”、“虚寒胃痛片”、“阴虚胃痛片”等,充分体现了辨证论治的理论,已经给为中医临床准确选药提供了基础,故深受中医药工作者及患者的欢迎。几年中,本溪第三制药厂有众多品种在辽宁省和全国获奖。特别值得一提是,7月上旬,在全国中医药新技术、新产品展示会上,主治类风湿(肝肾两虚证候)骨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的“尪(音:汪)痹冲剂”独占全国中成药之鳌头,夺得“汉方世界杯”一等奖,同时参展的“气滞胃痛冲剂”、“骨友灵擦剂”获得荣誉奖。
据姜厂长介绍,系列中成药在国外亦很受欢迎,一证一药深得国际友人青睐。我国驻马来西亚大使夫人就专门致信本溪第三制药厂,为马来西亚一位朋友代购“尪痹冲剂”。来信热情洋溢、情真意叨,对“尪痹冲剂”的疗效予以充分地肯定。
为了让更多的患者受益于系列中成药,受益于一证一药,本溪第三制药厂还开办了药邮购业务。几年来,他们为偏远地区患者寄、送药物已近5万人次。
光人中药、科技兴厂,是本溪“三药”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伴随着辽东半岛外向型经济发展给本溪山城带来的机遇,“三药”人雄心勃发,他们要以此为契机,让系列中成药冲出国门,跻身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实现更大的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