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字辈”?
1990-08-28
中国人亲属间称谓区分之细,在世界上是罕有其匹的。这不仅是中国人格外注重血缘关系的一个表现,也是因为字辈起了很大的作用。在以家族为中心,根据血统远近区分嫡庶亲疏的中国宗法制传统社会中,字辈是人人都必须遵从的一种礼制。
作为中国人名中(主要是汉人)用来标志世系次第的分别和宗族社会等级身份高低的字辈,它的真正产生是在汉代以后。先秦时,常在名、姓前加伯(孟)、仲、叔、季,这只是表示兄弟组妹长幼。如伯夷、叔齐,伯是兄,叔是弟;孟姜女就是姓姜的长女。汉代以后逐渐在“名”或“字”中同样的字表示同辈关系,这同样的字就是字辈。如唐代抵抗安禄山的名将颜曜卿、颜春卿共用“卿”字,和他们同辈的堂兄弟、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也有“卿”字,这一“卿”字就是他们兄弟共同的字辈。
字辈的形成标志着汉人姓名格式的固定化:姓名中的第一字是和父、祖共用的族名(即姓),第二字(极少是第三字)是和兄弟等共用的辈名(即字辈),第三字(极少数是第二字)是个人的名。
字辈本质上是中国宗法社会等级身份的标签。人与人之间严格地依照这种标签称谓。同辈按年龄大小称兄道弟,辈份不同则按辈份大小称谓。这种称谓规则可以在同姓同族的宗族社会内通用,而且绝对严格,不受年龄大小限制。例如,假如甲比乙的辈份高两级,即便甲比乙小80岁,乙也应该叫甲为爷爷。不然的话就是“乱伦”、“无礼”,而被族人谴责。相反,甲可以直呼乙的名字,在族人看来,这是极为正常的事。此外,母的兄弟都称为舅,母的姊妹都称为姨,父的姊妹都称为姑,都不分长幼,而父的兄弟都要严格地分出长幼,父之兄为伯,父之弟为叔。这是与宗法制家族继承制相应的。
女性在宗法制社会里是没有字辈的,然而她们却不能不受字辈的约束,与她们所处的社会地位一样,她们的字辈也是完全从属于男子的。她们要受双重字辈的约束,出嫁前从属于兄弟,出嫁后从属于丈夫,根本没有自己选择的自由。这也正是字辈体现宗法等级制度的一个侧面。(摘自《江西大学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