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并没有失去力量(共青团工作版(吉林省))
1990-08-28
中国青年 1990年11期
提起孔凡军、孙士传、刘光军、于海斌、林智美、刘玉忠、爱艳华这几个人,你一定感到陌生,但在吉林通化葡萄酒厂,他们却赫赫有名。作为厂团委树立的学雷锋标兵,他们已在青年们的心里留下了一种敬佩,激起了一种力量。
曾经有一种断言:榜样在这一代青年中正渐渐地失去力量。可通化葡萄酒厂的团干部并不这样想。这几年,他们设计实施了一项“三比三看两提高”活动,比照的对象就是大家所熟悉的雷锋。
一比学习。比雷锋刻苦学习的钉子精神,看自己政治文化学习和业务技术成绩高不高。为此团委办了青年政治学习班、经常开展热点问题大讨论,开展文化性学习;定期组织夺状元、技术比武等活动。1987年以来,全厂青工有49%考入各类大、中专学校。33%被评为先进生产者。
二比勤俭。比雷锋艰苦奋斗的勤俭精神,看自己立足本职双增双节效益大不大。团委与工厂签订了双增双节目标责任书,开展“节约十个一”活动。仅回收旧酒瓶一项,一年就为厂里节约20万元。他们还成立了青年婚恋理事会,为青年设计婚事简办方案,帮助青年勤俭办婚事。
三比奉献。比雷锋不计个人得失的奉献精神,看自己奉献的自觉性强不强。他们成立了义务劳动突击队,排忧解难服务队。帮助厂里解决生产难题,走出厂区,开展各种公益活动。
通过三比三看,青年们的建设积极性提高了,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提高了,涌现出一批令人信服的青年标兵。在通化厂,榜样的力量由雷锋推向厂标兵,又进一步推及全厂更多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