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墓典故
1990-01-01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90年1期
“拿破仑墓”原名是HotélDesInvalides或LesInvalid-es。“Invalides”在法文解作“残废军人”,与“Hotel”联在一起,也就可以译为“残废军人宫”。
也许人们感到奇怪,为何拿破仑会葬在“残废军人宫”内?说来还有段故事呢。
16世纪时,法国以伤残军人为荣,到了路易十四时,用5年国税,为残废军人建了一座4层高、前后花园、林荫大道、气势雄伟的宫邸。
那时,拿破仑被英国囚禁,死后法国要求领回遗体(因拿破仑生前曾说:“我愿死在塞纳河畔,长与亲爱的法国国民一起。”),此事僵持了近20年才解决。法国人为了表示对他的尊崇,希望他死后能下葬在一个豪华舒适的地方。但一时又不知安葬在哪里好?便只好选择“残废军人宫”的大穹顶。
红斑岩的7层棺槨,放置在地室的中央,四周围了12根古柱,代表着12场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