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步青与丰子恺的诗画之交

1990-01-01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90年4期
关键词:画舫苏步青诗画

李 沛 陈 星

在丰子恺家中的墙上,贴着一首由丰子恺手书的著名数学家苏步青的赠诗:

草草杯盘共一欢,

莫因柴米话辛酸。

春风已绿门前草,

且耐余寒放眼看。

这首诗作于1947年春节前后,是苏步青专门写给丰子恺的。

早在30年代初,苏步青已知道了丰子恺的名字,对丰先生很敬佩,对于恺漫画更是由衷喜爱。1940年,丰子恺的女儿在贵州遵义结婚,女婿恰巧是苏步青的同乡,于是丰子恺特地请了苏步青作男方的代理主婚人。此后,苏步青与丰子恺就成了好朋友。抗战胜利后,丰子恺迁居杭州,苏步青给他写了一首乞画诗:

淡抹浓妆水与山,

西湖画舫几时闲?

何当乞得高人笔,

晴雨清斋坐卧看。

这首诗刚写好,还未寄出,即收到了丰子恺主动寄赠的一幅画,画的是以遵义生活为背景的《桐油灯下读书图》。苏步青十分高兴,当即写了一首答谢诗连同乞画诗一起寄给了丰先生。诗曰:

半窗灯火忆黔山,

欲语平生未得闲。

一幅先传无限意,

梦中争似画中看。

丰子恺收到这两首诗后,据“乞画诗”中“淡抹浓妆水与山,西湖画舫几时闲”句,又送给苏步青一幅西湖游舸图。这回,苏步青不仅写了答谢诗,而且还写了一首题画诗:

一舸笙歌认夜游,

岚光塔影笔中收。

如何湖上月方好,

柳下归来欲系舟。

以上这些诗画往来,是发生在1947年秋的事。

对于苏步青以及他的诗,丰子恺曾有很高的评价:“数学家的诗句,滋味尤为纯正”,“人做得好的,诗也做得好……樽前有了苏步青的诗,桌上酱鸭,酱肉,皮蛋和花生米,味同嚼蜡,唾弃不足惜了。”

新中国成立后,丰子恺与苏步青都居住在上海。苏步青经常携夫人到丰子恺家中游玩,丰子恺的“日月楼”成了他们谈天说地的场所。1956年冬,苏步青荣获中国科学院颁发的科学奖,丰子恺又送给苏步青一幅题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画以示祝贺。“文革”中,丰先生与苏教授都被打成“牛鬼蛇神”,再也无缘见面了。1975年9月15日,丰子恺与世长辞。此时“四人帮”尚未垮台,但追悼会上,苏步青仍送花圈以示哀悼。

苏步青说,当年丰子恺送给他的画以及他写给丰子恺的一部分诗稿皆在“文革”抄家中丢失。这是令人遗憾的,然而他们诗画之交的佳话定会相传后世。

猜你喜欢

画舫苏步青诗画
苏步青:从“背榜生”到数学之王
苏步青:我曾经是班级倒数第一
夜游秦淮河
苏步青逃课
崂山望海次韵台湾詹景裕族兄
游北海公园
秋临
两次倒数第一之后
诗画话
诗画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