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叱咤风云日内瓦

1990-01-01李越然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90年7期
关键词:外务与会者日内瓦

李越然

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作为五大国之一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4月20日,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一行,由北京取道莫斯科飞往日内瓦。

会议刚开始,一个怀有敌意的美国记者听有人说:“从周恩来和他的助手身上,可以看出中国人的自信、乐观和组织能力,他们具有没有大国架子的大国风度。”这位美国记者听出其中暗含了讽刺美国搞大国霸权,便从鼻子里哼一声:“在日内瓦是看不到共产党统治下几亿中国人民的悲哀和愁苦的。”

周恩来得知这一情况,指示新闻联络官熊向晖,为外国记者举行电影招待会,放映《1952年国庆节》。放映时,全场爆满。然而,美国记者却报道说:“我们感觉中国是在搞军国主义。”

“即使个别人这样挑衅,也值得我们注意。”周恩来对熊向晖指示说,“这好对付,我们有梅兰芳的大戏,什么角色都有。再给他们放一部梁祝悲剧看看。”周恩来喜欢看各种民族音乐歌舞剧,尤其喜欢听越剧。出发时他特意点名让带上国内刚拍出不久的彩色越剧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周恩来信心十足地说:“只要在请柬上写句话就行。请你欣赏一部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米欧与朱丽叶》。你试试,我保你不会失败了,我送你一瓶茅台酒。”

大家照周恩来的意见办了。“中国的罗米欧与朱丽叶”果然引起了外国记者们极大的兴趣。放映场又一次爆满,而且观众果然入戏,全看懂了。当演到“哭坟”和“化蝶”时,全场一片同情的感叹……

日内瓦会议期间,社会主义国家主要的斗争对象是美国的杜勒斯,由于身患癌症,会议开始一星期,他安排好一切便离开会场回国了,由他的副国务卿史密斯留下代理团长。

经验丰富的老资格的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抓紧时机来看望周恩来,向他传递信息:

“二次世界大战时,史密斯是艾森豪威尔手下的一名将军,这个人跟杜勒斯不同。史密斯来日内瓦之前我们接触几次。他对美国现行外交政策有些不满。”

“看来帝国主义阵营不是铁板一块,杜勒斯自己率领的代表团也不是铁板一块。”周恩来思索着点头说,“我们不应该放弃做工作的机会。”

在一次会议休息时,各国代表挤满了休息大厅。周恩来步入大厅,看到史密斯正在酒吧的柜台那里喝饮料。刹那间,两人的目光相遇了,碰出火花。

周恩来坦然一笑,向史密斯走去。这个动作立刻引起各国外交官的注目。事出意外,史密斯大吃一惊,众目睽睽之下,也亏他急中生智,连忙把杯子捧到右手上。当周恩来走到他近前、伸出右手时,他演戏一样似乎右手急切里腾不出,顺势用左手握住周恩来的右腕摇几下胳膊。周恩来似乎毫未介意,用友好的语气同他聊了一阵天。当时在各国代表眼中,周恩来是那么从容不迫、豁达大度。而精明的史密斯却被美国僵硬的对华政策搞得手足失措,窘态百出。

6月15日是解决朝鲜问题的最后一次会议。会议开始前两个星期,美国代表团就接到一定要使会谈破裂。不许达成任何协议的明确指示。他们急忙幕后活动,采用说服和压制手段,终于使16个参加“联合国军”的国家同意执行这个指示。

这些国家拟定了一个所谓的“十六国宣言”,由比利时外长斯巴克在6月15日的会议上宣读。

当时,中、苏、朝三国不知道这些内情,仍然抱着善良的和平愿望,决定在6月15日会议上为达成某种协议做最后努力。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代表团首席代表南日外务相首先发言,提出一个关于保证朝鲜和平状态的新建议,真诚地希望打开会议僵局。

接着是周恩来发言,认为南日外务相的6项建议提供了保证朝鲜和平发展的基本条件,“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建议本会议召开中、苏、英、美、法、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七国参加的限制性会议,讨论巩固朝鲜和平的有关措施。”

随后莫洛托夫发言,支持南日外务相所提6项建议,并提议由所有与会者发表一项共同宣言。他宣读了宣言草案。

参加“联合国军”的十六国并非铁板一块。由于南日的6项建议和莫洛托夫对与会者的建议确实客观、公平、合理,与会者出现了骚动和议论。美国代表团慌了,忙召集“十六国”和南朝鲜代表利用会议休息时间开了40分钟秘密会议,“统一思想”,协调行动。

休息后第一个发言的就是美国代表史密斯,他根本不提南日外务相的6项建议。

接着,澳大利亚、菲律宾、比利时等国代表相继发言拒绝南日外务相和莫洛托夫外长的建议。完全充当了美国的应声虫。

周恩来全神贯注地倾听发言时,浓眉下的一双大眼闪烁不停,留意着每个发言者的表情语气。他明白会议已到了面临破裂的关键时刻,但十六国不是铁板一块,还可以做最后一次争取,争取不到协议,至少可以争取人心,而人心是最可贵的。他在那短短的时间里,以其聪明智慧马上提出一个方案,他语调平缓,却充满了真诚的感情:“我完全支持莫洛托夫外长关于与会各国发表共同宣言的建议。很遗憾的是,就连这样一个表示愿望的建议也被美国代表毫无道理地断然拒绝了。情况虽然如此,我们仍然有义务对和平解决朝鲜问题达成某种协议。”周恩来说到这里,敏锐的目光扫视一遍会场,把声音又放低沉缓慢些,因而也更显出分量,“我提一个两句话的协议草案……”

会场陡然静下来,不少代表都一眨不眨地眼望着周恩来。两句话的协议?这似乎不可能。可是,周恩来已经一字一板地口述出来了:“日内瓦与会国家达成协议,它们将继续努力以期在建立统一、独立和民主的朝鲜国家的基础上达成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协议。关于恢复适当谈判的时间和地点问题,将由有关国家另行商定。”

会场静了几秒钟,跟着泛起骚动和私议,迅即又恢复肃静。几乎所有与会者都紧紧盯住了周恩来,那目光有惊讶、感动、赞赏,也有惶恐、不安和窘迫。

周恩来浓眉耸动一下,提高声音,显出庄严激昂:“如果这样一个建议都被联合国军有关国家所拒绝,那么,这种拒绝协商和和解的态度,将为国际会议留下一个极不良的影响。”

会场一阵嗡嗡声,与会者无一例外地动容动情了。大出美国代表团意料的事随即发生了。那些曾经紧跟美国、亦步亦趋的国家忽然“叛变”了,或者说“哗变”更确切。嘈杂声中,比利时、加拿大等国代表居然都表示赞同周恩来的建议。发展到后来,连美国“最亲密的盟友”英国也“造反”了。担任会议主席的英国外相艾登,开始是频频点头,最终居然宣布说:“周恩来总理的建议应当受到最认真的考虑,如果没有不同意见,我将宣布周总理的建议成为会议双方的一致意见。”

史密斯摇动屁股,好象下边有大头针在扎。他耸耸肩,又皱皱眉头,又转身和本国代表团成员低语几句什么,然后掏出手绢用双手捧着在鼻子上沾沾,大概出汗了。他从没遇到过这么进退两难的境地,表示同意,将违反美国政府命令使会议破裂的指示;表示反对,美国将陷入完全孤立的可悲境地。

时间拖太久了,越拖压力越大。史密斯干咳一声,终于硬起头皮说:“在未经请示我国政府的情况下,我只能拒绝这项建议。”

会场又是一阵骚乱。美国自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国际政治会议上,从未陷入如此孤立狼狈的境地。而中国和周恩来的声誉,在那一刻得到极大的提高。

艾登向英国政府报告:“联合国不能指望在没有得到中国和两个朝鲜同意的情况下来解决朝鲜问题。”两天后,中国政府和英国政府达成两国互相派遣外交代办的协议。

(林连根推荐晓兵摘编)

猜你喜欢

外务与会者日内瓦
日内瓦国际发明展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