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三分”话“五才”
1989-01-01陈必亚
陈必亚
才者,人之杰也。帅者、将者、谋者、鬼者、疑者五才,乃国之才也。五才为伍,治国安邦,无坚不摧,三国西蜀就是突出的一例。刘备桃园结义,三顾茅庐,求贤纳士,大胆使用各种类型的人才,从而定局势,平天下,名闻于古今。三国蜀汉政权的兴衰表明,人才是多元的,要善于起用各方面的人才。集“五才”之长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在干部工作中普遍引起竞争机制,广开用人渠道,放宽流动政策,鼓励人才脱颖而出的今天,如何发现人才,选用人才,把不同类型的人才合理地配备到合适的班子中,是当前人事工作研究的重要课题。
帅将相当,有张有弛
帅者,是班子中首位人才,能统揽全局,思维超前,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善于用人。将者,率兵攻城之才,是大胆开拓,勇往直前,敢于完成任务和服从整体需要的人。
帅将相当,有主有从,相辅相成。帅是统揽全局能谋善断的核心人物,将是在班子中实施具体工作的顶梁之柱。统帅的决策靠将士去完成。俗说“帅明将勇,则天下太平,民心安定;帅明将弱,则局势不稳,难以制胜;帅庸将勇,则一盘散沙,军心难收;帅庸将软,则不攻自破。众所周知,《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是三国统帅人物的一个典范。他一生中两次结义求贤,奠定了蜀汉政权的基础,桃园结义寻良将,使关羽、张飞相随一生,后来使用关张赵马黄五将,并能让其为西蜀的政权大展才华。这不仅说明刘备爱才、聚才,求贤若渴,而且说明刘备具有高超的用才本领,能够使众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目前看来,凡是帅将两才齐备的优化班子,在经济建设上便会出现好势头。如果班子里,处于帅位之人不能统揽全局,审时度势;处于将位之才没有敢打敢拼的勇气去干一番事业,帅将不当,班子象一盘散沙,形不成拳头,事业就很难兴旺。古人云:“得人才者兴,失人才者衰”。我认为,对人才的不尊重,不虚心纳谏,就是糟踏人才,浪费人才,导致损失人才。所以,配备班子,第一是要选好主帅。次则选好良将,才能用好更多的有用之才。
能谋善断,帅行相随
有远见的主帅,不但要选好良将,还要选好自己的谋士。
谋者,智慧之才,是主帅的得力助手,有一定的洞察、预见能力,是班子中的必要补充人物,有时能左右主帅的意见。好的谋士能高人一筹,《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就是古今杰出谋士中的代表。在刘备三顾茅庐后孔明于隆中定下了三分定国之策,出山以后又提出了“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建议。诸葛亮的主张直接化为刘备的意见。并且帅相亲赴东吴,据理力争说服了孙权,使孙权接受了刘备的战略思想。尽管周瑜心中不悦,但也接受了联合的意见,并合谋了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这些重大决策的形成与实施,都与谋士运筹帷幄有关。俗话说: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就是这个道理。事实说明,一个领导班子中,单有明帅良将不行,还必须有能谋善断的谋士。作为主帅,要驾驭全局,指导全局,就应该多听听谋士的意见,采纳其合理性建议,这样有利于走出高棋妙着。甚至可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集众人之长,汇“五才”于一体
一个优化的领导班子,要成为高效能的群体结构,要有帅才、将才、谋才,也应有鬼才、疑才。五才为伍,方能形成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
鬼才、疑才属于三教九流之才。鬼才是一种奇特异常的逆向思维和风险意识的人才,他不落巢臼,好走极端。但他的猜想和推理却有特定的规律,并不是脱离实际的盲目从事,诸葛亮草船借箭便是一例。周瑜办不到的事情诸葛亮能出奇制胜地办成,显然这是诸葛亮具有鬼才的特色。诸葛亮并非能呼风唤雨,而是他懂得天文地理,善于运用天时地利和超群的思维能力,这一“鬼才”之举为世人所惊心动魄。当今具有鬼才的人并不少见,如某企业家承包了一个工厂,由于产品销路不畅,工厂濒临倒闭。当时社会上生产该产品的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下跌,有一“鬼”才建议厂长赶快大量购进。不久,市场行情逆转,农业生产急需大量这样的产品,该厂很快恢复元气,还赚了上百万元。
疑才的特点是,不善于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他以创造性思维见长,善于继续创新,吸收其精华,从与众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但其见解往往不能很快被人理解和接受。比如在企业生产中,本来经营势头很好,疑才者却能提出“料所未及”的问题,以及大胆的革新方案。
鬼疑之才远不同于前三才,在班子中以补充形式出现的。这种人才往往不被重视,而这两种人才往往是正常班子中必须具备的人才。他们敢于否定不合理的事,提出正确的见解。诸葛亮在西蜀刘备的班子中是谋鬼疑三才兼备之人,有时直接代帅行事,从而使诸葛亮成为蜀中举足轻重的人物,直接影响蜀中的兴衰,他决定着三国整个局势的状况。
由此看来,人才难得,贵在配用。当然,选好人才不同于其它工作,它受主观、客观各方面的制约,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但作为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应该知人善任选帅才,沙场赛马挑将才,不失时机寻谋才,扬长避短用鬼才,不拘一格使疑才,将“五才”配备到最佳岗位上。
(摘自《科学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