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扑朔迷离的心理学之谜

1988-11-01姜志辉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8年10期
关键词:错觉圆圈心理学家

姜志辉

心理学是一门既年轻又古老的学科。虽然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只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其作为哲学思想的一部分,却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斯多德所著《论灵魂》中,就对人类的感觉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把感官的功能归结为灵魂。如今,这些古老的心理学之谜仍然是心理学家潜心研究的课题。现在,让我们择其一二,来领略一番心理世界的奥秘吧!

错觉是怎样产生的

大家知道,知觉是指当物体或现象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时,人的意识对它们的反映,那么,知觉是不是总能向我们提供客观物质世界的正确反映呢?结论当然是否定的。在日常生活中,错觉现象是十分普遍的。例如,初升或将落的太阳,看起来好象比它们在我们头顶上时显得大一些;站在桥上俯视流水,时间久了,我们会觉得好象自身和桥面都在晃动。这些错觉例子真是举不胜举。分析产生错觉的原因,往往可归结为以下几种情况。

首先,错觉的产生往往是在知觉对象的客观条件有了某种变化的情况下出现的。例如,两个圆圈本来大小相同,可周围画有小圆圈的圆圈,看起来就要比周围画有大圆圈的圆圈大一些。

其次,错觉往往与人们过去的经验有关。譬如,人们习惯于将小的物体看成是在大的背景中运动。因此,每当夜间观月,人们就会把大片云层看做是静止的背景,而错误地认为月亮在云层后穿行。

再者,错觉的产生又往往是各种感觉相互作用的结果。例如,有两只大小不同但重量相同的提包,我们根据视觉提供的信息,往往准备用大力气去提大包,而用小力气去提小包,结果会感到大的提包要轻一些,而小的提包要重一些。

人们不禁要问,错觉究竟是怎样产生的?难道是我们的眼睛在欺骗我们自己吗?多少年来,心理学家为此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研究,但至今仍没有完全探索清楚。一些心理学家对观察到的错觉现象提出了各种假设。对于垂直线的高估问题,专家认为,垂直方向转动眼睛所需的肌肉紧张程度要比水平方向更大,而肌肉紧张度又可作为眼珠扫过路径的量度,所以,我们觉得垂直距离大于水平距离。这就是所谓的“眼动理论”。还有一些学者提出了“透视理论”,对一些图形错觉进行解释。他们认为,由于透视线的存在,使人们产生了一种深度知觉,所以同样的两个圆圈,在远处的看起来就显得小些。当然,这些假设只是一种粗略的解释,到目前为止,心理学家对于许多错觉还无法找到令人信服的解释。

研究错觉是一项重要而又充满乐趣的工作。在某些情况下,我们还需利用错觉,使其在现实生活中产生预期的心理效应。例如,电影胶片原是一幅幅连续的静止画面,但经过放映机的快速走片处理,就会让人产生错觉,以为画面上的人物都是动态的。又譬如,肥胖的人穿上黑色或深色的服装,就可以起到收缩体型的作用,使人看上去不那么肥胖;高个而又瘦弱的人,穿横条花案的衣服,看上去会显得丰满一些。这些都是利用错觉所得到的心理效果。

人为什么要做梦

人人都会做梦,但有些梦在醒来时就忘记了,而有些梦却经久不忘,甚至还可以复述给别人听。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现实世界,而另一个是梦幻世界,那是非物质的想象世界。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曾说过:“梦者所言乃吾所不言,梦者所为乃君所不为。”梦幻世界与现实世界一样,也是无法取消的。有人曾做过不让人做梦的实验。由于人在做梦时,会产生快速眼球运动,所以一旦观察到快速眼球运动,就可唤醒受试者,这样便可阻止其做梦。实验表明,在做梦受阻的一段时间里,受试者表现出相当程度的激动和神经质等症状,而在以后几天的睡眠中,受试者做梦的时间就会相应加长,似乎是在弥补前些天被剥夺的梦境自由。可见,做梦是人所必需的。那么,人为什么要做梦呢?其意义和作用何在?怎样对这种神秘的心理现象作出解释呢?

本世纪初,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在《梦的释义》一书中提出了一种崭新的梦的理论,他认为梦是一种有意义、有目的的心理现象。他首先假设人有一种叫做利比多的心理能量,这种心理能量除了释放于现实世界外,还有一部分由于受到外界的压抑,只能在无意识的梦中得以释放。梦对于心理能量的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受到压抑的基本驱力、攻击力和性欲均可在梦中得到满足。弗洛伊德的理论认为,梦是愿望的满足,它是一种安全装置,它允许一些不能接受的无意识驱力充分得到表达,以保持觉醒时的正常行为。

一些心理学家对梦进行了长期的研究,他们发现许多梦的内容具有共同性。在对国外某大学的大学生做梦的主题进行了调查之后,专家发现许多大学生做过共同的梦,下面是部分常见梦境的百分数:

看完上表,人们一定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大多数人都梦见过被人追赶?又为什么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梦见蛇,而不是其他动物?……

尽管弗洛伊德等心理学家对梦做了系统的解释,但这仅仅是一种尝试,至于梦产生的机理以及梦的意义和作用,至今仍争论不休。

人体特异功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众所周知,人与外界的联系是靠视、听、触、嗅、味五种感官来实现的。感觉器官是外界进入人类意识的唯一通道,但每种感官只能接受专门的信息,即所谓的“目司视、耳司听”。亚里斯多德也曾说过,除了这五种感觉外,没有第六种感觉的存在。如果有人声称可用第六种感觉接受信息,人们一定会认为这是无稽之谈。

1979年3月11日,《四川日报》报道了小学生唐雨可以用耳朵辨色识字;北京也传出两姐妹王强和王斌能用手、耳和腋下识别东西等等,之后,一系列关于奇特识别功能的实验报告便大量涌现。专家们把人的这些功能称为人体特异功能。人体特异功能不仅在国内,就是在国外也时有报道。据说,国外有人能对远处的计算机实行意念控制;还有人能不接触物体而使物体发生移动。我国的气功也被认为是一种人体的特异功能。气功不仅可用于诊断疾病。而且对一些顽疾有一定的疗效,对人肺或肝脏中的癌细胞也有一定的杀伤作用。

那么,人体特异功能确实存在吗?的确,有些专家曾经目睹了特异功能的示范表演,就这点来说,似乎特异功能的存在是确凿无疑的。然而,有特异功能的人毕竟是极少数,而且这种特异功能要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诸如,生病就会失去这种功能。另外,并不是每次实验都能成功的。这就使有些人觉得人体特异功能靠不住。

作为科学,总得有其理论来说明各种现象,但对于人体特异功能却还没有这样的理论来加以说明,至少目前还没找到。例如,人体如何接受信息?信息的载体是什么?如果气功是一种电磁波,那么,它又在哪个波段?人是被动接收信息呢,还是主动发射信息再回收信息?

人体特异功能之谜的诱惑力就在于一旦有所突破,就会对其他学科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盲人可以利用这种功能认字辨色;对工业来说,可利用人体特异功能寻找矿藏;军事上,可利用特异功能侦察隐蔽的目标等等。

对心理学之谜的探索研究是一项十分有趣,也是一项十分困难的工作,因为人的心理活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不同于其他生命的表现形式。但我们相信,总有一天,心理学之谜会和世界上其他事物一样,能被我们认识、解释和应用。

(摘自《科学画报》)

猜你喜欢

错觉圆圈心理学家
行为判断
行为判断
谁更难过
圆圈填数
人生什么最重要
心理学家
错觉极限
有趣的错觉逗图
有趣的错觉逗图
e言e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