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播业的冒险大王——默多克

1988-11-01赵子健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8年5期
关键词:默多克帝国

赵子健

56岁的鲁波特·默多克终于加入了帝国国籍。他的“传播业帝国”也已迅速扩及到非州、拉美以外的世界各地。默多克的事业在毁誉褒贬声中膨胀,他所面临的风险也与日俱增。不管他最终是成功还是失败,一定会有传记作家将他充满传奇色彩的道路告知后世,可以想象那本书必定是绝好的传播业经营术的教科书。

默多克最大的成就,在于他能在别人认为不可能赚钱的领域立足并一步步发展起来。他之所以愿意借钱收购报纸、电台、出版社,甚至电影制片厂,是因为在他看来,所有这些行业之间都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因此可以相互支持,降低成本,扩大影响。1986年,他仅新闻纸就购买了80万吨,因而比其他的报社获得了更多的折扣。他的总公司还有专人负责将公司借到的款项和营运的利润在外汇市场上买进卖出,1987年仅此一项收入就达6000万美元。

“默多克帝国”是一个复杂的网络。他的总公司还留在澳大利亚老家。截止1987年六月底,这家公司1987年财政年度的营业额大约有32亿美元,盈利6亿美元。他的公司资产已逾70亿美元,仅次于资产为100亿美元以上的加奈特报系和时代杂志公司(78亿美元),超过了美国最大的电视广播网哥伦比亚广播公司(57亿美元)。在英国,世界著名的《泰晤士报》和《星期天泰晤士报》都归“默多克帝国”所有。他还拥有黄色小报《太阳报》和《世界新闻》,以及时装杂志《她》,并在路透社拥有9.5%的股份。默多克另外掌握了三家英国出版社和一家电视台。在美国,默多克不仅拥有数家报纸、几十种杂志和电视台,电台,还拥有闻名全球的“20世纪狐”电影公司。澳大利亚、新西兰是默多克起家的地方,他在那里的势力自不待言,就是在亚洲也开始出现“默多克帝国”的印记。1985年,他出资3亿美元买下了香港的英文版《南华早报》,并收购了《远东经济评论》51%的股权。那一年,他仅用于收购世界各地报纸、电台的支出就接近50亿美元!

默多克的收购方式尤其令人叹为观止,也颇有争议。他的观点是,只要货好就不在乎多花几个钱,所以每次投标都比别人出多得多的钱,并因此被同行讥笑,斥之荒唐。但在别人是荒唐的行为,在他看来却在情理之中,因为他是用自己“传播业帝国的全局观点判断每一项交易的价值的。收进来的产业被分割开来,卖掉不需要的一部份,使另一部份与帝国的其他企业联成一体,原来无法实现的价值就能实现了。例如,“20世纪狐”电影厂本来连年亏损,被默多克收购的许多电视台也曾是严重亏损户。但默多克把它们一一盘进,然后利用电影厂的制片能力为电视台制作娱乐节目,于是两全其美。电影片已成为默多克的摇钱树之一,电视台的亏损情况也在迅速扭转。

默多克已在传播业经营了34年。他1953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毕业后就从父亲手里接过了不见经传的《阿得莱德新闻》报。默多克能在短短几十年之中一跃成为世界传播业大王的确是令人难以设想的奇迹。但仔细观察他的经营方式,可以看出他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经营有方,而且也是因为他敢于冒险。默多克是靠借钱发家的。他用自己在各地的企业连锁抵押,挖东墙补西墙地从银行融资。从1985年到现在,他的未偿债务已从14亿美元猛增到41亿美元,每年应付利息从4100万美元升至2.36亿美元。银行之所以敢借钱给他,只是因为他常常能使新购入的企业扭亏为盈,但这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前些年,人们认为传播业无利可图,所以让默多克钻了空子。现在已有财力雄厚的人效法默多克的作法雄心勃勃地扩张。默多克若不能很快地将他一股脑盘进的新企业巩固下来,下一场经济危机的到来必须给他带来难以应付的困难。甚至有人猜测:默多克貌似强大的“传播业帝国”会不会突然在一天里因其中一家企业的破产而发生“多米诺骨牌”式连锁倒闭的反应?

(摘自《中国记者》)

猜你喜欢

默多克帝国
皮克斯的动画帝国
不怕坐冷板凳的默多克
《宽容、狭隘与帝国兴亡》
新书披露默多克被邓文迪“情伤”近崩溃
第三帝国的兴亡之六 大不列颠空战(下)
第三帝国的兴亡之四 战争魔影(下)
起底华润系帝国
默多克口无遮拦惹火英国
“帝国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