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殇》题名解释
1988-11-01翟湘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8年12期
翟 湘
一、“河”是指黄河。在《河殇》中,“河”又引申为以黄河文明为代表的华夏文明,而且还可以引申为古代几个大河流域文明。由于大河流域是世界农业最早的发生地和农业居民的定居区,因此“河”又可作为农业文明的象征。
二、《辞源》“殇”字条:(一)未成年而死。(二)战死者。我理解“殇”既可作动词也可作名词。它的本义与“寿终正寝”刚好相反,是一种非常死亡。中国民俗以“寿终正寝”为“白喜”,是一件很自然很正常的事,因而在感情上也不那么痛。反之,“殇”所引发的未亡者的情感就复杂和悲悲伤多了。
“殇”字是个感情色彩很浓的词。屈原的《国殇》一诗,标题一般作“为国牺牲的烈士”解,但也表达了诗人及未亡者沉痛、悲哀、忧愤的悼亡之情,是生者与死者的一次隆重、悲壮而毅然的诀别。《河殇》二字连在一起可解释为河的夭折。
《河殇》的作者认为,自1840年以来,一切感受到了新文明对这片古老大陆旧文明冲击的中国人,在正视自己的文化时,或强或弱地会在心底泛起一股苦涩的“殇”的情绪,而不论他在理论上,是持这样那样的观点,如“中体西用”、“西体中用”以及“坚持国粹,彻底复古”等等。因此,想用一“殇”字来概括近代一个多世纪中国的文化人对自己古老的文化的复杂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