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代大潮

1988-11-01王少华孙玉胜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8年4期
关键词:大潮时代改革

王少华 孙玉胜

中央电视台电视系列片《时代的大潮》播放以后,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应读者的要求,我们精选了《时代的大潮》的部分解说词,以飨读者。

一、现实的抉择

1976年10月,中国的首都北京。

鞭炮卖光,锣鼓卖光,酒也喝光了……这个痛苦的民族有多久没有这样饱含泪水开怀大笑了!?

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这个日子!

然而,当中国人从狂喜中渐渐冷静下来,猛然发现自己赖以存在的共和国大厦已行将倾覆,国民经济已濒临崩溃的边缘。

在城市,成千上万的工厂奄奄一息,三分之一的国营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亏损,仅1974—1976年间全国工业总产值损失就多达1000多亿。

在农村,1976年全国的粮食、油料和棉花的人均产量还不如二十年前的1957年。

难道,这就是那个有着960万平方公里国土,占人类总数五分之一的泱泱大国么?这就是那个有着五千年辉煌文明史的民族么?

中国!中国!中国!

当时,一位以兴奋心情入境的外国记者,在他访华的第一篇报道中,写下了这样忧郁的文字:“……中国在原地跳,世界,却在向前跑……”

70年代,美国的人均国民收入是我国的50倍。

几乎与我国同时起步的日本,此时已一跃跻身于世界发达国家行列。

五十年代初,远远不及上海的香港,七十年代中期人均国民收入超过我国几十倍。

环顾四周,惊心怵目。

中国向何处去!中国的出路在那里……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历史的步伐,终于跨进到1976年10月。彻底改变中国落后现状一一这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时代大趋势。

当经济学家们开始广泛讨论商品生产、按劳分配以及价值规律的作用等问题时,当安徽、四川两省率先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责任制时,这理论和实践的双重突破,使一场大规模的体制改革就此拉开序幕!

1978年12月20日,北京,几天前下过一场雪,使得空气中还可以闻到雪的气味,人民大会堂四周停满了汽车,它告诉我们里面进行着一次规模很大的会议。

也许有的与会者当时不会料到,这次会议在以后的中国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人们仍然在各种场合一次又一次地提到它。

会议决定停止使用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这是我国政治经济生活中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会议内容载入史册,而令人不能忘记的是:“要提高生产力,必须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以及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思想方式。”

这就是说,宣言已经庄严宣布,一场广泛深刻的改革正式登上中国社会的舞台。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甚一日,一些有识之士以及各界群众或发表言论或诉诸文字,大声疾呼改革!

由此,改革自上而下地形成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

中国的变化,引起世界各国的惊讶,他们注视着东方,注视着这觉醒的民族怎样站起,又怎样重新以长城的步伐,以长江的姿态穿越大山长河向世界大步走来。

人的解放

改革的大潮推动着中国人精神上的解放,中国人开始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主人翁的地位和责任;中国人的历史主体意识在萌发、在增强,而这都在于人的解放,人的解放才是生产力最根本的解放。人的解放才是中国改革成功的希望之光。

中国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这场革命不仅要改变经济模式,而且震憾着同经济改革目标相摩擦的观念。

现在,中国人在改革的撞击和摩擦中摒弃着盲从和崇拜,进行着新的思考和选择。

北京中关村一条街,被称为中国硅谷,这里有一批为中国改革鼓荡雄风的开拓者,他们曾经拥挤在封闭的体系里,在大锅饭中闲散内耗互相碰撞,他们在改革大潮中崛起,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中关村一条街,有着高技术发展和经营的大小公司300家。

“京海”公司、“四通”公司、“科海”公司、“信通”公司、“希望”公司等,一时之间,纷纷而起,科技体制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

中国硅谷的出现,在世界引起了震动。

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出现,使原来的科技研究体系的平衡被打乱,这说明不改革、不解放生产力,中国只会永远死水一潭。

一个国家的发展,一个民族的振兴,没有科技的发展领先是不可能的。

全国各地科技改革如春风化雨。

中国人的智能开始被充分发挥。

十亿中国人在文化上又一次苏醒,又一次苏醒起来的中国人在迅速提高自己在国际上的地位,教育大改革、教育大发展,上百万、上千万的人自学成才。中国人在危机中开始起步,在起步中奋进。

十亿人苏醒后的力量,如排山倒海,势不可挡。平时被压抑的人才,在改革大潮中被推了出来。

首先是社会学家,在改革大潮中,是他们把握了改革脉博,他们为改革鸣与呼,他们为改革进行了理论准备,起到了改革的先导作用。

时代在巡视着每一个中国人!人们在改革的大激流中被冲刷着、裂变着、塑造着自己的形象,强化着自己的现代化意识。

时代的大潮振奋着民族精神,凸现出来了一代改革家和现代人。

这些改革者,他们焕发着新的民族精神,他们满腔热忱,以对未来科学和中国改革现实的深邃理解,把握住当代科学和经济领域的最新特点,引导改革者去认识世界,认识未来,认识我国改革。

这些改革时代的仁人志士,他们面对传统观念、面对清规戒律、无畏地去开拓,他们抛却荣辱沉浮,冒离经叛道之名去拼搏,他们有胜利、也有失败,有喜悦,也有痛苦,他们焕发出来的改革精神显现出绚丽多姿的光彩。

这就是改革的中国现代人。

中国的知识分子,中国的科学家,中国的亿万工人,各自的智慧和创造力被充分发挥着,中国改革的大势,造就着也解放着千千万万的优秀人才。

中国的改革需要走出国门,更需要走回国门,九年来,到发达国家求学深造的留学生近四万人,中国人要看看中国以外的世界,开阔自己的视野,更新自己的知识。

海外游子心向着祖国,许多负笈远行的赤子感到肩头重担的份量,一批批中华优秀儿女学成回国参加祖国四化建设。

一个国家全民族自立意识的提高,是这个国家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支柱。

现代迷信被打破之后,当代大学生增强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了保证,民主权利,民族振兴,独立思考意识给中国的富强注入最强大的活力。

昔日的泥腿子们,今日组成了新时期独特的产业大军,商品经济的浪潮,托起了一代农民企业家。

这不仅仅是一代新农民的崛起,这是中国人的解放,他们在时代的大潮中,以崭新的文化意识,强烈的竞争意识去适应现在,迎接未来。

他们以时代的全新姿态,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解放。

中国农民在经济上苏醒,远远不及文化观念上的苏醒更有世界意义。

中国出现了农民城,那里,农民的衣、食、住、行哪一样都敢和大城市的人比。这一切,在昨天对中国农民来说,是梦,而今天却是现实,中国农民自我意识的崛起,在努力解除文化上的压力。

中国改革要改变文化,科技上的落后,但中国改革更重要的是改变人,使人的观念、心理素质更适合社会变革的需要。

改革的中国人啊,在继续呼唤人和人才解放的新观念,呼唤破除旧的森严壁垒的人才使用结构机制,呼唤在中国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人才流动的新格局。

(进友摘)

本栏编辑吕秀芳

猜你喜欢

大潮时代改革
抓“变化”,品味钱塘江大潮之奇
习主席视察黄河
e时代
e时代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e时代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全家都来学中文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