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再复谈人生体验

1988-11-01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8年11期
关键词:堵墙中华儿女消极

《中华儿女》杂志社记者杨筱怀和特约记者迟卫东登门采访了著名文艺理论家刘再复。下面是根据录音整,理的有关“人生体验”的谈话——

杨:这几年,你的学术论文和文学创作一篇接一篇,你是不是感到自己在“腾飞”?

刘:不。我的前进很少“腾飞”状态,基本上是一种“挣扎”状况,在困难中挣扎,在挣扎中前进。但是,我从来没有停止过前进。

迟:你说的这种“挣扎”状态,是不是与人文环境有关?

刘:首先是我自身的问题。我不是天才,我是靠不屈不挠的辛勤劳动来赢得收获的。其次与人文环境也有关系。现实环境毕竟不是理想环境。知识分子的自我实现一般都是在逆境中自我实现。这尤其是东方知识分子自我实现的特点。

杨:在环境还有很多缺陷的条件下,经常支配你人生行为的直接意识是什么?

刘:争,争取。不管多少困难,都要去争取,不要等待。我总觉得路的前面有一堵墙。问题是不要怕这堵墙。我确信希望就在墙的背后。我们一定要穿越这堵墙前进,一定要争取成功。

迟:但你在人生体验中,有没有过消极呢?

刘:我也消极过。消极,是最容易占有我的人生的。我常常在消极与积极、热望与失望中摇摆,有时甚至体验过几乎是致命的消极。但即使在这样的时候,我最后的选择,还是“不能沉沦”,还是要寻找高墙背后的希望。

杨:这真是如你自己的散文诗中所说的,是不会被命运击倒的人。这大概是你的“本质”吧?

刘:更准确地说,我是属于希腊神话中所讲的那种被上帝罚为不停地跑步的人。疲倦了,不许停下;受伤了,不许停下;被嘲笑了,不许停下;星期天与节日,也不许停下。

杨:在你的人生体验中,什么使你最引为自豪?

刘:使我最引为自豪的,是直到今天,我仍然有一颗不死的童心,有一股不断寻找的热情,有一双永远好奇的眼睛。

迟:每一个人的天性中都有纯洁的部分,但是一个人怎样才能保持自己的纯洁呢?在你的人生追求中,这方面有什么宝贵的体验?

刘:这个问题很难说清。不过,我可以告诉你们,所谓保持一颗童心,表现在人生有意义的追求上,应当是追求人生的内在价值,而不是追求人生的外在价值。

杨:你能不能谈谈什么是内在价值,什么是外在价值?你自己是如何对待这个问题的?

刘:内在价值就是身内之物,是身体内存在的人的良知、品格、智慧和一切真善美的东西。外在价值就是身外之物,如地位、金钱、名利、权势、出身门第、桂冠等等。我对人的外在价值看得很淡,对身外之物看得很淡,因而在人生追求中表现出自己的执著,觉得很坦然。

人的外在价值不应成为人类追求的最终目标,人的内在价值比外在价值更重要,更能体现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应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促使人们去追求人的内在价值而不是外在价值,即使有了外在之物,也应当将外在价值转化为内在价值,社会风气自然会好转。

迟:你在追求人生的内在价值中,最注意的是什么问题?

刘:我不为外在的某种荣辱得失而破坏自己的心灵和放弃高尚的追求。我给自己造成一种广阔的心灵空间和健康的心灵环境,可以容纳各种不同的思维成果,可以不断地吸收人类智慧的精华,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不陷入贵族式的自我满足。既然是追求内在价值,那么,最重要的莫过于读书。读各种各样的书,不断地增加自己的学识,不断地陶冶自己的性灵。我觉得人生最大的失误莫过于少读书。

迟:你能介绍一下自己读书的经验吗?

刘:几乎谈不上什么经验。我只是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条件下都坚持读书。早晚靠在床边读书,是我的人生享乐。要超越各种“气候”和各种“行情”努力读书。当知识被贬低了,“知识无用”的世俗观念正在俘虏一些肤浅的心灵时,尤其要努力读书。

(摘自《中华儿女》创刊号)

猜你喜欢

堵墙中华儿女消极
消极的后果
那堵墙
等你回来的我
看,书中间有堵墙!
《中华儿女》不忘初心再出发
影响我一辈子的曾经陪伴
与《中华儿女》的美好遇见
让自己发光
做中华民族的好儿女
为何当代艺术很多都是消极的,血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