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你自己
1988-11-01邓捷
邓 捷
“结婚就是冒险。”
最初告诉我这话的,是一位教授心理学的老师。她独身。也许正因为她对婚姻本无独身的体验,我对她的话便漫不经心。但我仍旧很佩服她,因为她活得明白自如。
她没有给我更多的解释,我也没有进一步探究。但那时,我的确没有认真地去理会这话。
当我和我这个年龄的女孩子们都积极主动地结了婚,又不时有人离了婚,那句关于婚姻的警句便白纸黑字地在我眼前放大了好几倍。
得到时必然失去
当突然的一天,辉煌的爱情变成了结结实实的婚姻,你才发现自己真的冒了一次险,代价便是那个属于自己的自己。
好几年前,看了一个日本的电影,片名好象叫什么“恋”。整个故事情节早已和别的“恋”乱成一片,但女主角一句动情的表白却还记得很清:一个高傲的公主变成了一个温顺的小姑娘。这就是爱情?当时很觉得爱情伟大,但现在想想又觉得有点不对头了。彻头彻尾地把一个人,给改变了,这爱也真够受的。
但爱会改变一个人,这是真的。
沈是我的朋友,曾好得形影不离。那时都十六七岁。后来天各一方,信却没断。再后来,她上了大学,又爱上了一个已有女友的男同学,“插足”成功。结婚。也许是这爱来得艰难,她便十分珍惜这爱。
等她回到北京,我首先祝福她获得爱情。我们不时见面,可每次见到都说不出她哪儿变了。最终,她成了母亲。再见她时,她总衣冠不整,手里不停地忙活着什么,满脸疲惫。我们在一起的话题,永远是孩子。她的世界里只剩下了儿子。
这其实也没什么,只要她心甘情愿,封闭在家庭里也是一种幸福,没什么可指责的。倒霉的是觉醒。她毕竟是大学本科毕业生,她毕竟是经济独立、政治独立的职业妇女,她毕竟要从儿子的尿布堆里走回设计室,她根本不可能忘记自己。这就是觉悟。或爱丈夫,或爱儿子,她都不惜以改变自己为代价。但得到的呢?
她在得到与失去间徘徊:她曾经顶住那么多的闲言碎语才获得这爱情,她不能失去这爱情。她曾经那么自强不息,恢复高考第一年就考上了大学,她不能放弃自己。然而婚后,她才明白自己在得到这爱情的同时,还要付出。她付出的代价并不是忍受闲言碎语的“不道德”指责,而是那个曾经固守的“自己”。她得改变自己,来符合丈夫期待的那副“可爱”模样。否则她获得的爱就会丧失,当初所有的闲言碎语都成了报应。
面对得到,她必然失去,否则,得到的也会失去。
她真的去改变自己了,有意无意,反正努力了。
她的内心是否痛苦。是否有意识的痛苦,我不知
本栏编辑张青道。我不忍心去问她,我不忍心让她继续觉醒。
我只好在我的文章里告诉她:你犯了个大错误。
错误一:当初丈夫爱上你,是因为你是你。你那时是真正的女孩,不仅人长得漂亮,好多事都干得挺帅——学习成绩优异;歌儿唱得极有味儿;会做好吃的;乓乒球打得到哪都让人刮目相看。只是因为你是你。可一结婚,你要改变了。爱怎么办呢?爱还有什么存在的依托呢?
错误二:你说你心甘情愿地要变成丈夫所期待的那样,可糟糕的是爱人的期待往往都是理想化的,甚至是荒谬的,因为这里有太多的浪漫,太多的梦幻,还有太多的自私。你按照如此的期待去改变自己还有什么意义呢?就连你丈夫恐怕也搞不清他究竟希望自己的妻子该是个什么样。
这就是错误。
拿自己作代价去冒险,又有哪一个正爱得死去活来的女孩子会想到呢?但是,得想。你得对自己负责,你得对他人负责。人是不应该轻易被伤害的。况且,还有婚姻的后果——孩子。而孩子又是最不该受伤害却又最易受伤害的不幸者。
乔安娜现象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都市里,或者在我们这些受过教育的职业妇女中,有多少人会彻底地丧失自己?我怀疑。
还是那个美国的乔安娜。当初她从自己的生活中走出来,走进由两个人、继而三个人组成的家庭。她那么一心一意地侍候丈夫、抚育儿子,年复一年,可儿子上小学便住进寄宿学校,空荡荡的家里只剩下她自己。丈夫拥有自己的公司,儿子拥有自己的学校,可她呢?只拥有这个空荡荡的家。丈夫的同事叫她“克莱默太太”,儿子的同学叫她“比利的母亲”,好好的以前属于自己的东西仿佛又在呼唤她:那个乔安娜呢?她希望有属于自己的名字——乔安娜。她要做乔安娜!
在生活里,到处可见“乔安娜现象”。我常想,结婚便变了一个人,生孩子则又变了一个人,如此变将下去,再可爱的女孩不也要变成一个大巫婆吗?
孩童时的幻想,少女时的憧憬,青年时的志向,这一切都因为结婚而融进了另一个人的生命中。
好几年前有那么一天,一个朋友来编辑部找我,见到桌上一本《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故事》时,随即做了个大大的夸张动作,说:“我告诉你,我最受不了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那时刚讲思想解放,她便如此猖狂,我被她的“反动言论”给震住了。“燕妮的一生就两个字——牺牲!她其实是个很有才华的女孩,可嫁给了马克思,她的名字就永远地跟在丈夫的后面了。从此驰名天下的燕妮,仅仅因为丈夫。她因为丈夫而著名,她早就丧失了自己。”我被她的劈头盖脸震得一时说不出所以然来。
与此同时,我们刊物发了一篇小说,内容是讲一个出身高知家庭且天赋聪明的女孩子,爱上了一个极普通的青工,并迅速做了他的妻子。妻子聪明好学,考上了业大,而丈夫则“一读书就犯困”,且脑子也有点先天不足。于是妻子为了爱情,放弃了业大的学习,全心全意地辅导丈夫,自己洗大盆大盆的衣服,买菜做饭自然均不在话下。丈夫被妻子一片爱心感动,终于刻苦一番考上业大。妻子为丈夫的成就欣喜若狂,洗大盆大盆的衣服更加卖劲。这小说叫《心之吻》。
小说一发表,我们便接到一个读者的电话:“你们发的什么反动小说啊?简直是对妇女解放的背叛。”她和我们的编辑是同学,说话自然随随便便。
为了爱人牺牲自己,不管自己是什么情况,不管自己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这种“贤妻”:为爱人读大学而省吃俭用,为爱人出国留洋而孝敬老人……把自己全部奉献掉,仅仅因为爱。我就想,丈夫老读书,妻子老洗衣服,这两人怎样培养共同情感呢?老讲李大钊和他妻子的故事是不是太陈旧了?甚至让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孩子们降到文盲的水准来接受这些爱情故事。
现实中,不断重演的是悲剧——爱不存在了,一切都成了怨恨。
几年前某地曾有过二三十个“秦香莲”上访,控告自己丈夫的事。这些“秦香莲”的多数遭遭都在于牺牲自己而支持丈夫事业取得成功。但丈夫成功后却又和她没了共同语言,不管她们曾怎样千辛万苦,我想,即使丈夫怎样“不道德”,他的的确确和总围着家务转的妻子没话说;而她所有的牺牲都随着自己的牺牲而牺牲了。
在这里,善良的妻子们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爱就是两个人变成一个人。这个观念从我们作小女孩时便朦朦胧胧地接受了,而且认定这就是爱,最伟大的爱。但如果换一个方式来告诉她们,说这爱就是只活一个人,另一个人得死,而你就是那个该死的。这真可怕。
该觉醒了!
应该告诉所有想成为妻子的女孩,你得有属于自己的工作,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人格。这样你才可能不被“抛弃”,这样你才可能不做“秦香莲”,即使在所有的东西都失去时,你还有自己,还有一个永远不会背离自己的自己。
乔安娜终于离家出走,她终于又找到自己。可事情没那么简单,她毕竟做过妻子、母亲,她已不是过去的乔安娜。她回来找儿子,找属于自己的情感,她象不能忍受失去自己那样,不能忍受失去母子之爱。
这真难。
做一个始终如一的自己
既要得到爱,又要保持自己;既要保持和谐,又不能丧失自己,这真是婚姻中一个大怪圈,任何人走进去都很难走出来。
没进怪圈,谁也想不出会有什么;进了这个怪圈,便谁也想不明白。有多少人能成功呢——这是真正的人生冒险。成功了,自不必多说;可失败了,这个地球上就少了一个人,也许还是一个聪明绝顶、出类拔萃的人——而多了一个影子,或男人的或女人的影子。
要使自己别从这个地球上消失,就得在婚后固执地保持自己——当然,首先得选择一个不那么想改造人的人作伴侣。这又很难。因为谈恋爱毕竟只是谈,而婚姻则是实实在在的夫妻生活,你怎么能担保自己,又怎么能担保别人?
章然很固执。她结了婚,可还保持对自己工作、学习、爱好的热爱。还有个性。她常常喜欢独往独来,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坐在什么角落里想自己的事情。可丈夫要形影相随。丈夫要求她把自己彻底向他公开;每天的行动,每天的言论,每时的想法,每刻的情感……否则怎么证明爱呢?怎么证明你是他的妻子呢?
结果,丈夫一忍再忍,她也一忍再忍。最终,双方都不能容忍。他说:“你是老婆!”她问:“老婆什么样?”婚姻由此失败。不是因为没有爱。她只好将自己从“牢”里放生。在爱情和自己之间,她选择了自己。
美国某地有一个统计,在他们那里27%的女博士离了婚,而男博士却一个也没离。在我们这也有一个统计,27.6%的女研究生和28.3%的女大学生认为爱情和事业不可兼得,并且认为如果两者发生冲突,她们情愿独身。
怎么办呢?
在成功的婚姻中,应该有两个真正的自己,并不能因为同在一间屋顶下生活便改变其中的一个人,甚至两个人。
这是理论。
我们这个时代的婚姻趋势,已经越来越向松散式夫妻过渡,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东西,每对夫妇都不必朝夕相处,形影相随——他们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这种松散式夫妻是两个自由、平等的人,你儿时的梦,你少女时的情都还在,都会在。
这是理论。
我当然不是煽动所有新婚的妻子不进入角色,用生活技巧上的无能和不负担责任的态度来保持自己。其实既然当妻子,就应该称职,还应绝对地称职。这和“不愿当元帅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一个道理。
你得认识,认识到婚姻不仅仅是爱这个感情的东西了。婚姻是生活,是一男一女在一起的生活形式;你得学习,学习各种生活技能,诸如炒菜、做饭,还有带孩子等等;你得面对,面对双方行为方式的差异,面对双方生活习惯的不同,面对一个又一个新的困难。
当然,这仍旧很难,不是智商高就可以解决的。
而“成为你自己”,就是不要因为家庭角色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本质。我洗一盆衣服,丈夫必须拖一次地;我今天做晚饭,你明天得买菜……这种一对一并不意味着人格的平等,这样地保持自己,并不能证明你没有丧失自己。
前一段大街上风靡三毛。到处卖三毛的书,女孩们六本、七本地抢购,如痴如迷。
三毛那么可爱?三毛为什么可爱?
我不知别人迷她什么,而我最爱她的真诚,她的洒脱,她的挚爱,以及她固守自己的认真。还有,她,始终如一是“三毛”。
这样,你就是你。本质上是个温柔的女孩就做个温柔的妻子;本质上是个独立的女孩就做个独立的妻子;本质上是个聪明的女孩就作个聪明的妻子……不要用干了多少家务来衡量自己是否改变;不要因为“已婚”来原谅自己作女孩时从没有犯过的过失;不要作了母亲就丢掉自己热爱的事业。不要为别人的期待而改变自己,更不要为自己的懦弱而放弃自己,为生活的艰辛而堕落自己。如果你曾经是个可爱的好女孩,那么你应该还将是个好恋人、好妻子、好母亲。
这样,你还是那个你,更加丰满、成熟。日复一日,你不曾失去;年复一年,你始终如一。
关键:成为你自己。
记住,成为你自己。
(尚绍华摘自《中国妇女》1988年第2期)
(题图:崔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