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次高层决策的前前后后

1988-11-01粟刚兴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8年4期
关键词:华野陈总李先念

粟刚兴

1948年2月,陈毅同志在中央所在地陕西米脂县杨家沟先后开了一个多月重要会议之后,正匆匆忙忙赶回河南濮阳华东野战军司令部。一路上美式吉普飞驰前进,呼啸的冷风迎面吹来,使人感到脸上一阵阵刺痛。但陈总毫无寒意,甚至感到了春的讯息,脑海中又呈现杨家沟会议情况:毛主席一再指出,五年左右推翻国民党政府,解放全中国。毛主席还谈到,以两个跃进来推动解放战争的形势发展。第一个跃进,就是派刘、邓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过黄河,推进大别山。这个跃进已于1947年6月执行。毛主席对此备加称赞,称之为“历史的转折点”。而第二个跃进,则是派粟裕带领华野三个纵队,强渡长江,直捣浙赣。

多年来同生死共患难的两位战友,小别二月之后,又见面了。尽管一连数日,鞍马劳顿,陈总仍然神采飞扬,侃侃而谈,向粟裕详细介绍了中央会议的情况。粟裕向陈总作了汇报:1月27日收到中央军委电报要他率华野三个纵队强渡长江,直捣浙赣,执行宽大机动的作战,迫使敌人改变战略部署,以吸引敌人20至30个旅回防江南。中央军委要求“熟筹见复”。因此,为了作好先遣渡江的准备,把部队集结在河南濮阳一带,进行整顿和训练。训练的主要课目就是使部队能在江南水网与丘陵地区,进行不同规模和不同形式的战斗;同时以多种手段多种方式对敌人进行侦察。为选择渡江地点,派出一个加强营,配备40挺轻机枪,并带了二百多名干部前往皖南;又派了曾希圣、孙仲德分别带领一批干部到皖江地区和巢湖地区一带组织水上工作。考虑到这次是到敌人腹心地区,进行无后方的独立作战,老弱病残者不便随队行动,于是把年纪大身体又不好的同志集中留下。

陈总听到这里,不禁激动起来,频频称好。他清楚地知道:十万大军,强渡长江,战斗之险恶与残酷是可想而知的。这样的准备工作,真是细到家了。陈总不由想起两个月前,自己去中央开会时,粟裕特地多派了一辆十轮大卡车,装了十八桶汽油。作为华野全体干部战士的心意,送给党中央。到陕西米脂后,听说也有一些地方领导给中央送了礼物,但有的被退回,有的还受了批评。而华野送去的汽油,却受到中央领导的一致赞扬,说送的不是汽油而是“及时雨”。周恩来副主席说:“这个粟裕,真是心细如发啊!”想到这里,陈总紧紧握着粟裕的手说:“伙计,你真是心细如发啊!”

粟裕仿佛没有听见陈总的称赞,似有所思,轻轻地叫了一声:“陈总。”

陈毅太了解这位二十多年来生死与共的老战友了。每当有重大决策需要商量时,总是用深邃诚挚的目光看着自己,同时轻唤一声“陈总”。当年黄桥决战出奇计,大败韩德勤时是这样;后来打破“不打中路,专吃侧翼”的常规,全歼中路王牌军张灵甫的74师时是这样。看来,今天定有什么新的独特见解了。

“怎么,你有什么新的设想?”

“我觉得,眼下国民党政府在军队数量、武器装备、经济实力等方面仍占有一定优势。那么要推翻蒋

本栏编辑张洪溪

家王朝,首先必须在军事上有几次大的较量,这种大的带决战性质的较量,时机与战地的选择对胜负影响甚大。”

“有道理,请继续说下去。”陈总饶有兴趣地听着,手中的烟,已燃了一大截,也没在意。

“因此,华野三个主力纵队先遣渡江,虽然可调动部分敌人南去,但敌人不会把美式装备的第5军和整编11师调往江南,由于派系之争,怕‘放虎归山,更不会把桂系主力第7军和整编48师调往江南。而我们却因调走了三个坚强的主力纵队而削弱了突击力量。再说,如果蒋介石果真把全部主力集中在江南,那么将会给大军渡江增加许多困难,甚至一些重大的决战就可能在经济较为发达的江南进行,其破坏程度是不言而喻的。”

“那么,你的意见是……”

“多日来,仔细地研究了有关材料,从全局权衡利弊,经过反复思考,我认为:三个纵队暂不渡江南进,集中兵力在中原黄淮地区大量歼敌,打几个大的歼灭战,尽可能把敌人主力消灭在长江以北。更有利于实现‘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这个战略目标。”

陈总的脸色变得严峻起来,他又点燃了一支烟,深吸了几口,来回走着。

“作为一个党员,作为一个战役指挥员,我应该把自己的想法,及时地、如实地向中央汇报。当然,我也不是毫无顾虑的,主要是担心自己看问题有局限,对中央如此重大的战略决策提出不同看法,会不会干扰统帅部的决心。因此,在向中央汇报之前,想听听陈总的意见。”

“好吧。让我们再仔细地研究一下。”

一连数日,陈、粟进行了共同研究与协商之后,陈总说:“这次去中央开会,我对毛主席以两个跃进来推动全国军事形势发展的构想是支持与拥护的。关于先遣渡江的主帅人物,毛主席和我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你。我觉得你过去曾多次临危受命,先遣歼敌,有孤军奋战的经验。从中央回来之后,对先遣渡江的各项准备工作是满意的。但是详细地听了你的意见之后,我觉得很好,好就好在更有利于‘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所以,我决定改变自己原来的主张,而支持你的意见。”

粟裕对这位老首长老战友的支持,心中十分感激,但还没来得及说话,陈总又说:“李先念同志现在正路经濮阳回中央去工作,我们一起去拜访他,一则听听他的意见,二则可请他把我们的意见带给中央。”

陈、粟随即便来到了李先念同志的住处,互道别情与彼此致意后,二人说明了来意。李先念同志听得非常仔细,有时插话提出一些问题,有的地方还亲自作了记录。

“是的,粟裕同志这个建议的确很有意义。但是,中原黄淮地区大量歼敌的困难也不少。这里地形开阔,交通也较发达。你包围敌人一个军,敌人会利用公路、铁路、水路、甚至飞机,迅速调动五个军、六个军进行反包围。”李先念同志说。

“我说在中原黄淮地区大量歼敌,不是指一次歼敌一个军或二个军,而是以华北、西北两大解放区为依靠,中原、华东二大野战军协同作战,一次歼灭敌人十万、二十万,甚至于更多。这样,敌人欲进行反包围,就必须在短期内迅速调动集结五十万、六十万甚至于更多的军队。如果蒋介石真把五六十万精锐集中在中原黄淮地区,那么,我们不但可以把敌人主力歼灭在长江以北,而且可以把敌人的大部分武装力量歼灭在长江以北。”

李先念听完粟裕解释后,沉思片刻,随即笑出声来,连声称赞道:“高见、高见。我一定把你们的意见带去,向中央各位领导详细说明。”

三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当李先念把这次会晤的材料带到中央,并向有关领导作了详细汇报后不久,粟裕也将自己的意见于4月18日正式电告中央。中央立即电示陈毅和粟裕一同到中央当面汇报。4月28日,陈、粟赶到阜平县城南庄,毛泽东同志亲自出门迎接。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五位书记,以及李先念、薄一波等也参加了研究。粟的意见在会上得到了一致赞同。

粟裕立下“军令状”,奉命在中原歼敌。首战豫东,拿下开封,歼敌九万多。是我军在关内首次占领省会。再战济南,歼敌十余万,解放了泉城,使华东、华北二大战略区联成了一片。济南战役刚刚结束,粟裕即向中央建议举行“淮海战役”。第二天中央电示:“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

“淮海战役”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五人总前委的具体组织和指挥下,取得了空前辉煌的胜利,这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极其光辉的篇章;而孕育这辉煌胜利的会晤,并没有载入史册。

(阿兴推荐摘自《文汇报》)

猜你喜欢

华野陈总李先念
粟裕五计定胜局
吴蜀界碑
淮海战役中的华野特种兵纵队
丢弃在废井里的赃物
华野燃气海外上市圈钱“疑云”
李先念:贪污腐化是侮辱自己的人格
图说李先念
老总为我找“下家”
1949年后的李先念
从乡村木匠到国家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