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青年人的婚礼
1988-11-01道庆
道 庆
在莫斯科工作期间,当我驾车行驶在大街上时,常常看到三三两两披红挂彩的小汽车从逆行线上迎面驶来,有的车前用彩带系上一个大布娃娃,有的在车顶上装着一大一小相互扣在一起的铜环;有些还在两个铜环上各挂一个小铜铃,在汽车行驶时发出清脆的叮噹声。这就是今天莫斯科新郎新娘结婚时乘坐的彩车。
有时,当我的汽车同新人的彩车在路上并行,我伸出手向新郎、新娘招手致意,新人们也总向我频频挥手,送来会意的微笑。有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还会向我投来一个飞吻。
特别是周末和节假日里,这样披着三色彩带的车辆更到处可见。结婚的彩车几乎是成群结队地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位于莫斯科市中心的红场入口处。这个城市的青年人,在“婚礼宫”举行登记和结婚仪式之后,都要到红场的列宁陵墓献上婚后的第一束鲜花,表达他们对领袖的敬仰。
每天上午,一般是瞻仰列宁遗容的时间,人们按着指定的路线排着长长的队伍步入广场。而新婚夫妇则例外,不必排队,值勤的警察为他们开路、放行,甚至向新郎新娘行军礼以示祝贺。在列宁墓前,新人静默片刻,由新娘将鲜花献上,然后在陵墓前拍照留念。在傧相和好友的陪同下,新郎和新娘走出红场来到克里姆林宫红墙脚下的“无名烈士墓”,静立默哀,再奉献上一束鲜花,表示他们对先烈的缅怀。接着乘车浏览市容,最后登上莫斯科的至高点——景色秀丽的列宁山,饱览首都绮丽多彩的风光。
一次,我陪国内途经莫斯科的同志在列宁山上俯览这座世界名城的全景。在此遇到一位长者一边指点山下的景物,一边给一对新人讲述首都的建设和发展,要他们热爱养育自己成长的城市,婚后要更好的工作,把莫斯科装扮得更加美丽。我上前问这位长者,莫斯科的新婚夫妇到列宁墓、无名烈士墓和列宁山上的做法是哪里规定的?长者微笑着告诉我,“这并没有谁来规定,这是我们国家长期对青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结果,是青年人的一种自觉行动,逐渐形成的一种不成文的‘规定。多年来,孩子们都这样做了,也就成了一个新的传统。”
在一个夏日,我们参观1812年俄国统帅库图佐夫大败法国拿破仑的古战场后在回城途中,我们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女英雄卓娅英勇就义的地方下车,瞻仰她的纪念碑。这时,一对乡间的新郎新娘在一群青年人的簇拥下来到纪念碑前,献了束洁
本栏编辑吕秀芳
白的鲜花。实际上,莫斯科形成的新的传统,在苏联各地也都有。
驻莫斯科期间,总想采访一下苏联现代青年婚礼的整个过程。遗憾的是,这种想法未能如愿以偿。一次,我在莫斯科电影学院看望一位留学生时,学院表演系的一位乌兹别克女学生向我讲述了她那天举行婚礼的情形:
他的新婚丈夫是同一个系的同学,是西伯利亚人,他们上午到市“婚礼宫”举行婚礼。先是在各自房间里更衣、化妆。新郎穿上自己可心的西装,系上颜色协调的领带。她自己身着白纱连衣裙,头戴制做考究的披纱白帽。而我在莫斯科看到的新娘的婚礼服颜色不一,款式各异,以白纱裙居多,兼有它色。她接着说,当听到庄严的国歌乐曲声时,她觉得又紧张又激动,因为这将意味着她在人生的旅途上又迈出重要的一步了。婚礼主持人宣布结婚仪式开始,他作先导引路,新郎新娘手挽手在前,证婚人、傧相和同学们在后,踏着庄重的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协奏曲的旋律步入登记大厅。
新郎新娘站在大厅中央,面对婚礼主持人和苏维埃代表。这对新人家在外地,父母未参加婚礼,否则,双方家长要分别坐在新人两侧的椅子上。新人的身后是证婚人和傧相,其他来宾均坐在大厅周围的椅子上。
这时,主持人向新郎新娘提出他们是否自愿结合等问题后,新人在结婚登记书上签名,证婚人也签了字。接着,主持人正式宣布男女双方结为夫妻。讲到这里,她问坐在身边的新郎,当时大厅里奏的是什么乐曲?新郎说是贝多芬的《热情》曲。她立即兴奋起来,她只记得,市苏维埃代表端来用红丝绒布蒙着的小盘子,上面放着一对金光闪闪的戒指——这是象征忠贞与爱情的信物。新郎新娘相互将戒指戴在对方的手上。在他们接过结婚证书和市苏维埃的贺信后,和大家一一拥抱、亲吻,感谢亲友们的祝贺,尔后便在肖斯塔科维奇的《节日序曲》欢快的乐声中走出了大厅。她边讲述着还象演员一样,给我演示了婚礼上的情景,看得出她的回忆是那样的美好。
(摘自《中外消费》)